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教学是中学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重视作教学。目前,社会上对中学生的写作颇多批评,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如何改变中学作教学的现状?笔认为应无从端正对中学作教学的认识主手,在重视培养中学生学体写作能力的同时,重视培养和提高其应用的写作能力;纠正对中学生生活的错误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改变作的单一形式,养成学生读,抄,仿习惯。这样,才能使中学生乐写,会写作,才能使他们的写作水平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普遍认为写作最大的困难是没有写作素材。“小学作教学与学生生活沟通”是积累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它的基本途径是:开放语课程,构建生活课堂;培养观察,积累写作素材;改革作教学,激发写作兴趣。  相似文献   

3.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作家没有生活的体验,就写不出好的作品;一个演员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演不出好戏;一个学生没有生活的体验,也写不出好的作文。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作文是最主要的语文实践手段。那么如何让作文教学紧密联系生活,本文笔者借鉴专家理论研究及自身多年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课堂实践,展开有效作文教学探究,努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由本人承担的“生活作教学”研究课题提出:从生活中作,在作中提高生活的品味。教师要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调动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要引导学生写熟  相似文献   

5.
本把情商理论运用于作教学,通过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提高学生的作水平,认为好作是高情商的结晶。学生的情商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意志;培养学生的情商主要采取走入生活、开展阅读和赏识学生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作教学现状是怎样的呢?我认为是喜忧参半。所“喜”,多年来广大语教师、语教育工作在作教学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学生的作水平也的确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所“忧”,是那些作课上愁眉苦脸、毫无兴致,中学毕业后连封信甚至连个“便条”都不会写的学生;是那一篇篇、一本本或言之无物,或内容雷同的学生作;是那些日日“泡”在批改作繁重劳作之中的语教师!我觉得作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和实践,是当前作教学的主要弊端,我们的作课不是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而是由教师定出调子制好框子来让学生去“填空内容”。  相似文献   

7.
中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水平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综合素质水平的重要尺度。可是,农村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限制,导致很多学生作文存在困难。提高农村中学生写作水平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创设情境,精心“命题”,激发学生写作冲动;引导学生深入生活,积累素材,学会思考;训练学生遣词造句,学会表达;及时组织评改,培养学生评改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8.
作教学是个永恒的主题,教师怕教作、学生怕写作、依旧是作教学难以摆脱的困境,改变现状必须树立作教学新理念;构建作教学新体系;明确各学段作教学重点;实现作教学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过去中小学作教学存在着诸如以教师为主体、追求作的纯技巧性、缺乏个性和个体感受及考场作等弊病。当前的中小学作教学应在三个方面进行改革:第一,把作的主动权彻底还给学生,打破作教学的僵化模式;第二,将作教学寓于素质教育之中,培养学生的作主体意识;第三,在更新作教学观念的前提下,采用新鲜活泼的作训练方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针对当前大学专科小学教育专业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正确认识写作教学中的几种关系。提出要以学生为主;以写作实践为主;以激发写作兴趣为主;要鼓励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增加阅读量;教要以多种形式批改作等,中也介绍了笔在写作教学中的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作在整个语教学中居于重要地位,占有很大比重。学生作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生语素养的水平和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因此,语老师将作教学作为重点来抓是理所当然的。  相似文献   

12.
所谓作文教学“三模式”,是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三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即突破传统作文,倡导说写结合;设计作文环境,指导观察生活;开拓学生视野,强化课外练笔。这三种“模式”是我多年作文教学的心得与感受,其实践性很强,对学生作文的指导,确有显著功效。  相似文献   

13.
知识与实践之间存在着极为紧密的联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若脱离了学生的日常生活,只关注文本本身,学科教学的人文意义与实用意义将被严重削弱。要树立生活化教学理念,让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与生活实现零距离对接。在生活化教学理念下,通过模拟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语文教学走入学生生活;通过加强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生活化理解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探究活动沟通课堂内外,实现回归生活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它是指课程内容要加强同学生的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以学生的生活作基础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不仅能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而且着意建构学生未来的生活和提升学生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习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学生写真实生活,述生动情感。锁定目标,自主探究;参与实践,体验愉悦;畅谈感受,激情无限;整理积累,注重发展。使作真正成为学生愉快的经历。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上儿童所直接面对的不是客观世界的实体,由于小学生感知水平不高,表象积累较少,因而面对题目常常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由于年龄特点,小学生善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弱,即使面对丰富的表象材料,也可能理不出头绪,不知从何下笔。因此,作教学要走向生活,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在帮助学生再现生活中认识生活,丰富感性体验。在精读和博览中培养学生对事物、社会、人生和语言字的悟性,促使学生触类旁通、迁移运用,经过自觉或不自觉的仿作,最后走向创作。“个性”是章的灵魂,“表现个性”是写作的动力,“发展个性”是作教学的重要目标。作教学要承认和尊重个性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教学设计上要多元拓展,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成秀梅 《现代语文》2006,(10):113-114
作教学,作为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但传统的作教学曾一度成为人们的众矢之的,因为它存在训练机械化、重技巧、轻感悟的倾向,学生作“千人一面”;套话、空话甚至假话大行其道,学生过多地迎合题目及出题人的意图和要求,为造情,编造生活甚至大逆不道,例如1998年高考作《战胜脆弱》。从教师层面来看,缺乏理论指导和建树,训练随心所欲、缺乏层级和序列,以应试为要义,重传授写作技巧、轻学生体验和感悟;从学生层茴来看,作感情及内容缺乏真实性,学生怕作、厌作的问题突出。作教学机械、刻板,了无生气,仿佛成了语教学的“顽疾”,语教师心头挥之不去的疼痛。  相似文献   

18.
可以这样说,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语;哪里有语,哪里就有生活。生活与语共存。语与生活同在。 可是长期以来。语教学与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十分严重。阅读,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作,学生很少有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会按老师的指令去思考,按统一的要求去表达,学生的悟性、灵性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禁锢。  相似文献   

19.
该从目前作教学的实际出发,列举了学生作的突出痼疾,诸如主题轻浅甜腻、题材如出一辙、语言贫乏味、结构方法机械雷同等,分析了其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作教学的基础价值取向,即引导学生从心灵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底蕴,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引导学生自觉追求创造性思维,勇于突破旧思想、旧观念和旧规范对心灵的紧箍,构建开放、发散、鲜活的思想形态;引导学生毫不留情地丢弃语言的面具,有声有色、  相似文献   

20.
由于学生缺少丰富的真实体验,无法将真实的情感带入到写作当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文生活化逐渐渗入到教学当中:运用生活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循序渐进的将生活融入作文;利用生活中的范例进行引导;重视作文点评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