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提升低品质黏土的纯度,对山东某企业提供的低品质黏土进行成分分析,在确定其主要杂质和呈色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焙烧和磁选相结合的提纯脱色工艺,并利用XRF、XRD、SEM等方法对提纯后的黏土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通过焙烧后磁选,黏土中Fe_2O_3、TiO_2质量分数分别减少1.38%和0.11%,达到陶瓷原料的要求,对提升黏土的品质具有显著的效果,为低品质黏土的提纯和脱色技术探索了一种行之有效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以从褐煤灰中以氯化铵焙烧法提取锗后的浸渣为原料,采用盐酸浸出蒸馏法从浸渣中提取锗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常温常压下加入锗量一倍的MnO2,采用盐酸浸出蒸馏法提取氯化铵焙烧褐煤灰氯化浸渣中锗的适宜条件是:盐酸浓度7 mol?L-1,液固比为3,浸出时间60 min,蒸馏时间10 min,蒸馏温度110℃,氯化铵氯化浸渣中锗的回收率在80%以上.  相似文献   

3.
以凹凸棒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氯化镁凹凸棒吸附剂,并对含铅废水进行处理.以铅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最适吸附条件.氯化镁加入量为凹凸棒的5%,浸渍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3h;铅的初始浓度为40mg/L,吸附剂投入量为20g/L,25℃,吸附14h,铅的去除率为97.06%.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0.5296mg/g.  相似文献   

4.
以凹凸棒为载体,采用浸渍-焙烧的方法制备了负载氯化镁凹凸棒吸附剂,并对含铅废水进行处理.以铅的去除率为评价指标,通过正交及单因素实验确定了吸附剂的最佳制备工艺和最适吸附条件.氯化镁加入量为凹凸棒的5%,浸渍时间为2h,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3h;铅的初始浓度为40mg/L,吸附剂投入量为20g/L,25℃,吸附14h,铅的去除率为97.06%.该吸附过程服从Langmuir吸附模型,饱和吸附量为10.5296mg/g.  相似文献   

5.
用X射线衍射法对煤气厂的转炉赤泥及失效赤泥脱硫剂的相变过程及物相组成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提出了转炉赤泥脱硫过程的机理,为赤泥脱硫工艺的改进和控制提供了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焙烧—浸出法对中低品位硫化型黄铜矿的加工工艺,以及经铁屑置制海绵铜, 再制取优级品硫酸铜的方法。通过适当的焙烧条件,可大大地降低生产成本,使钢的总回收率大 于90%。  相似文献   

7.
实验研究了在固体超强酸条件下催化甲醇制备二甲醚的反应时间、床层温度、浸渍液浓度、浸渍时间、焙烧时间、焙烧温度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得出了固体超强酸催化剂催化甲醇合成二甲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经0.5 mol/L的硫酸浸渍20 min、在500℃下焙烧5h的超强酸、在180℃条件下反应3h,甲醇催化合成二甲醚的效果最佳,甲醇的转化率为84.1%,选择性为97.70,二甲醚收率为82.17%.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2):53-56
针对某磁铁矿石,对磨矿后样品进行了湿式预选试验,适宜磨矿细度条件下预选试验精矿的三段磁选试验以及三段磁选精矿的磁悬浮精选试验。确定了湿式预选试验的适宜磁场强度为397.8 k A·m-1,所得预选精矿的TFe品位为50.20%,回收率为96.95%。三段磁选试验所得精矿的TFe品位为67.37%,回收率为89.47%。磁悬浮精选作业最终可获得精矿TFe品位68.21%,回收率85.64%的良好指标,最终尾矿的TFe品位为7.49%。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凹凸棒负载氧化铁脱硫剂,并对硫化氢气体进行脱除实验.以最大硫容为评价指标分析了焙烧温度、焙烧时间、浸渍时间、凹凸棒与硝酸铁的质量比以及浸渍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并对脱硫后的脱硫剂进行再生.通过实验优化脱硫剂的最佳制备条件,当焙烧温度为450℃,焙烧2h,浸渍4h,凹凸棒与Fe(NO_3)_3的质量比为1:1,浸渍温度为80℃,制得的脱硫剂最大硫容为17.64%;该脱硫剂的自体再生率为58.73%,50℃鼓风再生率可达68.76%.  相似文献   

10.
结合锂的需求导向和科学研究热点,设计了基于工艺矿物学分析的黏土型锂矿提锂实验。通过化学多元素分析、XRD、BPMA、SEM-EDS等分析测试及特性表征手段对贵州某黏土型锂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采用(NH4)2SO4焙烧—酸浸提锂工艺,利用正交实验研究焙砂的制备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利用单因素实验研究不同浸出条件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65%颗粒粒度<45μm、(NH4)2SO4用量50%(质量分数)、焙烧温度400℃、焙烧时间110 min、4%(质量分数) H2SO4作浸出剂、液固比4∶1、浸出时间100 min条件下,锂的浸出率达到90.19%,实现了锂的高效提取。该实验研究为此类黏土型锂矿资源高效提锂提供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稀土精矿焙烧是稀土冶炼分离的第一道工序,精矿焙烧质量的好坏直接决定着稀土金属REO收率、材料单耗、能耗等重要指标;天然气在稀土精矿焙烧中投入使用后,同比以重油、煤、水煤气为燃料的稀土精矿焙烧来说,各项经济指标有了一定幅度的提高,稀土金属REO收率平均提高了1.5%,单位产品成本同比平均降低了9.98元/m3标准硫酸稀土水浸液。  相似文献   

12.
干式磁选机是矿山机械行业磁选设备中的重要设备,在磁铁矿选别等一般工业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精矿浓度不好判别,且工业上用于检测铁矿含铁量的传感器大多是在矿浆状态下进行的,这样干式磁选机的含铁浓度的无法判别就成了制约悬浮式干式磁选机发展的瓶颈。因此本设计考虑如何检测含铁浓度以及如何根据含铁浓度对分选速度做相应的变换。通过分析大部分铁矿含铁量的情况,设计一种检测含铁量的装置,并根据检测结果采用智能优化设定模型、PLC控制系统和变频器驱动系统实现其精矿品位、尾矿品位的优化控制。  相似文献   

13.
根据堆放场底部铺设赤泥加石灰垫层和防渗膜的工程防渗处理措施,探讨了赤泥渗滤液的日实际渗透量以及该区域地下水对赤泥渗滤液的日最大允许入渗量。讨论了该防渗情况下,堆放场对周围地下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合理利用赤泥中的碱性成分,采用胶砂强度实验法将赤泥、石灰组合成赤泥基材料,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赤泥-石灰体系与矿渣组合在碱激发下的强度变化规律.实验证明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20%时,随掺量的增加抗折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为0%~15%时,随掺量增加抗压强度不断增加;赤泥-石灰体系掺量达25%时,强度依然和碱矿渣水泥相当.对碱激发赤泥基胶凝材料浆体的SEM分析表明,赤泥、石灰完全参与水化反应.  相似文献   

15.
高磷赤铁矿的处理是一个选矿的难题。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我们的探索,应用选冶联合流程,将选矿工艺、磁化焙烧工艺合理组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工艺流程,取得了高磷赤铁矿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并在半工业试验装置上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赤泥大规模综合利用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它的综合利用对于我国乃至世界铝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赤泥制备免烧砖的研究也逐渐深入。文章主要介绍了利用赤泥制备免烧砖的研究成果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硫化铜矿制取硫酸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硫化铜经粉碎,催化焙烧,浸取,铁屑置换制海绵铜,再制取符合GB473-93优等品的硫酸铜产品。  相似文献   

18.
运用X-衍射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的矿物组成;采用差热-失重综合热分析方法分析了赤泥在不同温度处理下的物理化学变化;依据综合热分析,分别采用500℃、620℃和703.7℃对赤泥进行了煅烧处理,处理后的赤泥分别以不同的掺量掺入水泥中制作标准的胶砂试件。试验结果证明620℃煅烧处理的赤泥效果最好,掺量可以达到30%;500℃处理的赤泥效果最差,最大掺量仅为15%左右。  相似文献   

19.
依据尾矿堆浸特点,提出一套不经制粒的簿层渗滤褥垫堆浸新方法,具体是使用水泥土褥垫,配以拌灰筑堆及叠加筑堆等方法,运用低强度滴淋布液技术,采用簿层叠加浸出工艺,来处理泥矿、粉矿等低渗透性的尾矿.  相似文献   

20.
通过均匀设计,研究出赤泥含量、添加剂含量、保温时间和烧结温度等4个因素对赤泥烧结砖显气孔率的影响依次下降,据此构建出相应的回归方程式,并对回归方程的效用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