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1.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2.托尔斯泰的“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  相似文献   

2.
孙蕡是被誉为“岭南明诗之首”的明代顺德著名诗人。通过对他的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进行分析.结合他悲惨的人生遭遇,探讨他在对待苦难、对待死亡以及对待朋友等各个方面的态度,为进一步了解这位顺德历史名人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1.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2.托尔斯泰的分数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对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分数的值则越小。”  相似文献   

4.
人的缺陷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有位科学家终于研究出了克隆人的方法。他的技术非常精湛,以至于外人根本无法辨别真人跟克隆人。一天,科学家听说死亡天使要来找他,很害怕,就复制了12个无懈可击的克隆人。看到13个一模一样的人,天使不知所措,只好无功而返。死神听完他的汇报,轻轻一笑说:“你对人类的天性还不了解,我教你一个判别的办法……”得了上司的秘传,死亡天使信心十足地回到地球,对13个“科学家”说:“先生,您能做出这么逼真的克隆人真可谓天才。不过,我还是发现了一个小缺陷,虽说是个很小的漏洞……”天使的话还没说完,科学家便在原地跳了起来,大…  相似文献   

5.
海明威以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形象著称于世。这些“硬汉”形象的共同之处是冷静而“优雅”地面对死亡,接受死亡,甚至欢迎死亡。但他《海流中的岛屿》因未完成,长期以来一直为评论界所漠视。事实上,本作品中的主人公托马斯.赫德森也有“硬汉”们所共同具备的一些性格特点:意志顽强、感情内敛,冷静地对待死亡。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相似文献   

7.
死亡主题贯穿了布朗肖的全部作品,把他对文学、语言、哲学、政治、伦理学的论述全部串联起来。死亡既是他理论著作中重点阐释的对象,也是他“叙事”作品中重要的意象。布朗肖肯定了黑格尔的死亡的否定性力量,认为这是死亡的“可能性”,他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将死亡“不可能性的可能性”变为“可能性的不可能性”,提出了“不可能性”的死亡。布朗肖认为死亡与文学、语言、黑夜有相通之处,“不可能”的死亡即是文学的“第二个斜面”,是遮蔽的语言,是“另一种夜”。他所追求的死亡即是自由,是美和超越。布朗肖一生围绕死亡和写作在思考,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空间和死亡美学。  相似文献   

8.
1、王菊珍的百分数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相似文献   

9.
科学的本质     
一天,两位科学家在实验室里聊天。其中一位科学家对另一位说:“来看看我的新发现,肯定会让你大吃一惊。”第二位科学家非常好奇,就让第一位科学家演示一下他那令人惊奇的发现。应他的要求,第一位科学家从火柴盒里拿出一只蜘蛛放在了桌子上,并命令蜘蛛说:“蜘蛛,前进。”他命令一下,蜘蛛就向前爬去。他又说:“蜘蛛,掉过头来。”蜘蛛又照着做了。科学家又说:“蜘蛛,前进。”蜘蛛再次按他的命令而行。第二位科学家对他的朋友能对蜘蛛下命令感到非常钦佩,并祝贺他朋友的新发现。而第一个科学家却回答说:“不,你还没看到我的发现,来看看这个吧。…  相似文献   

10.
和谐--教育的最高目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日 ,重读爱因斯坦有关科学、宗教和教育方面的论述 ,联想到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 ,对“和谐”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一、和谐是自然规律的本质爱因斯坦不仅是伟大的科学家 ,而且对宗教、教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在《科学与宗教》一文中说 :“人类进步的精神进化越是深入 ,我就越是坚信通向真正宗教之路不在于对生命和死亡的恐惧之中 ,也不存在于盲目的信仰之中 ,而在于对理性知识的努力追求之中。”所以他认为 ,“你很难在造诣较深的科学家中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 ,但是这种宗教感情同普遍人的不一样。”这正如歌德的诗歌所言 :“谁…  相似文献   

11.
1.用数字写的格言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叫做“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  相似文献   

12.
数学家格言     
我国科学家王菊珍对待实验失败有句格言:“干下去还有50%成功的希望,不干便是100%的失败。”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在谈到人的评价时,把人比作一个分数,他说:“一个人就好像一个分数,他的实际才能好比分子,而他对自己的估价好比分母。分母越大,则分数的值就越小。”俄国历史学家雷巴柯夫在利用时间方面是这样说的:“时间是个常数,但对勤奋者来说。是个变数。用分来计算时间的人比用小时来计算时间的人时间多59倍。”华罗庚在谈到学习与探索时指出:“在学  相似文献   

13.
当年,爱因斯坦曾收到一封信,信中邀请他去当以色列总统。令许多人想不到的是,爱因斯坦拒绝了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他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世界打交道,因而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爱因斯坦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清醒地意识到自己干不了什么。正因为如此,他才终生老老实实地“蹲”在科学家的角色中,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他人生的价值。从人生价值的角度讲,每个人都是宝。可是“宝贝放错了地方,便是废物”。人的价值,只有在最能发挥自己的场所才能体现。一个人能干好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这是党的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的新的概括。本文就此谈点滴认识。一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必须正确地理解马克思。马克思既是革命家,又是科学家,他将革命家和科学家的品质完美地集于一身。作为革命家的马克思,把参加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作为自己毕生的真正使命,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作为科学家,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资产阶级社会的运动规律,成为…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一生酷爱科学.罗马帝国的军队侵犯他的家乡,闯进他的房子,凶狠的士兵要杀死他时,他正在研究几何图形.为了伟大的事业,面对死亡,他毫不畏惧,面不变色,胸怀坦荡地说:“请等一等才杀我,让我把定理证完,我不能给后人留下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呀!”让我把定理证完@张日熙  相似文献   

16.
有人以为大科学家都不了解文学艺术,不喜欢文学艺术。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就说过,他虽然没有绘画和音乐的才能,但对这两者都很喜爱。他在自传里写道,他常常去参观绘画陈列馆,许多画使他得到“真正的乐趣”;而且,“我的鉴赏力看来相当不坏,因为我所称道的都是毫无疑问的好画,我常常跟陈列馆的老保管员讨论这些画。”  相似文献   

17.
朱载堉作为封建社会一位具有显赫身份的科学家,其艺术思想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这些影响在他的科学和艺术活动中显露出来,从而构成了他的艺术思想的核心。他一方面继承儒家思想,积极肯定音乐的社会功用,强调音乐的内容以“德”、“仁”为标准,推崇雅乐,重视雅乐的教化作用;另一方面他又发挥了儒家思想,在雅乐问题上,提出了雅乐要适应时代发展而革新的主张。他在“新法密率”的研究、对待民间音乐的问题,以及舞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创新。  相似文献   

18.
《圣经》“马太福音”中有一个典故,其结尾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现代著名美国科学家、哲学家罗伯特·默顿发现了这种现象,即对做过贡献已有相当荣誉的科学家,给的荣誉越多;而对无名的科学家,对其作出的成绩不予承认或不给予应有的重视。他于1973年最早借用《圣经》中上述典故,把科学界奖励制度上优势积累的现象,概括命名为“马太效应”。显而易见,“马太效应”的结果是偏重于“锦上添花”,而忽略了“雪中送炭”。综观我们的教育教学,“马太效应”现象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一个班级当中的几十个…  相似文献   

19.
①科学家们发现,在引发2004年印度洋海啸的地震震中附近的海洋里,有一个几乎不存在生命的水下“死亡地带”。  相似文献   

20.
生死之间     
苏格拉底站在生与死的门槛上。 狱吏为他打开了监狱的后门,迈出后门他就获得了自由。但苏格拉底却从前门回到了监狱——他选择了死亡。 他终生都在追求民主,但民主却遭到了强奸。他嘲笑反动派给他罗织的种种罪名,但又深深感到反动派的野蛮和强大。他要以自己的方式坚守真理,于是他拒绝逃跑。 临刑前,他对弟子们说:“我的死将给你们大家上最后一课。” 若干年后,一个叫布鲁诺的科学家又处在生与死的边缘。是放弃“日心说”,还是放弃年轻的生命?干柴即将化为熊熊的烈火,布鲁诺大声地说:“不!”然后血肉之躯化作青烟而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