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贾庆伟 《现代语文》2006,(4):99-100
一、成语运用:理解要"对" 成语运用中有好多题考查的是对成语比喻义的理解.这些成语大都来自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寓言故事或诗词典故.由于时代的变迁及其它原因,我们有时很难从字面上来推测成语的真正含义和用法,所以切不可望文生义、妄加揣度.要勤查词典掌握其正确的含义和用法.  相似文献   

2.
望文生义,也就是不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只凭着自己的主观臆断,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想当然,因而错误地理解了成语的意思,造成误用。现将五十一例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罗列出来。成语的注释依照南京大学出版社征溶、冠峰编写的《新汉语成语词典》。  相似文献   

3.
英语成语大多寓意深刻,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我们只有更多地了解成语的出处,了解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才能正确地理解和翻译英语成语。  相似文献   

4.
一、望文生义 成语的意义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对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义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5.
英语成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广泛,且语言生动形象。但寓意比较隐晦,从字面上不易理解其真正含义。本文以实例,列举和分析了一些不易掌握的成语,这对了解其语言文化背景,灵活和准确地运用英语成语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英语学习中,我们常常见到一些成语,里面的单词我们都学过,但是翻译起来却很困难。英语成语不能只按字面上的意思来猜.要去了解其背后的含义.下面列举一些初中英语中常见单词组成的成语.供同学们在阅读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动物与英语成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语中有不少成语与动物有关,这些成语大多寓意隐晦,很难从字面上看出其真实含义。若望文生义地乱译,非但不能达意,还会给人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我们只有系统地学习一下英美文学,了解一点英美历史及文化背景,才能掌握英语中丰富多彩的成语,才能深刻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答读者问     
问:什么是词组?什么是成语?怎样区别词组和成语? 答:词组是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的方式组合起来,能作句子的某种成分,但不能独立地表达思想的语言单位;成语是“现成话”的意思,它是—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定词组。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区别它们: 第一,从意义上看:组成成语的各个成分在成语里都失去了它的独立性,整个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我们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成语的意思。如“负荆请罪”是“认错赔罪”,的意思,“势如破竹”是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的意思,它们的真正含义都是不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的。一般词组则不同,它是由两个以上的词根据表达意思的需要,按照一定的语法规律组合起来的;这种词与词的组合是暂时的,组成词组的词的意义在词组里仍然是  相似文献   

9.
英语中有些习惯用语和句子都有固定的含义。如果从字面上去理解,很容易闹笑话。你知道下面这些短语和句子的真实含义吗?  相似文献   

10.
2014年高考18套语文试卷中有12套对成语进行了考查,共考查34条成语,其中,使用错误的成语有20条。命题人在试题中共设置了四大陷阱,考生在解答时需细心辨识,现对这些成语试题作如下透视:1.望文生义。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一定的典故,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意蕴理解上的难度。如果我们对成语的意蕴仅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如:  相似文献   

11.
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定型化短语。而成语的正确使用又是高考的一大重点。要提高学生解题的正确率,必须克服成语使用过程中的八个误区。 1.望文生义成语特点在于其意义不是其各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而在于意义的整体性,因而不能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比如:  相似文献   

12.
英语成语是英语语库中璀璨的明珠。它的产生与该民族的传统、风俗、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紧密相关,即与其特有的文化背景密切联系。由于东西方文化上的差异,有些成语单从字面上理解往往会闹笑话。要想深刻理解英语成语的意义,首先就得弄清他们的来源,因此本文将就英语成语的一大分支——动物成语的来源做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有些成语,若按字面上的常见义去理解,则会跟它的实际意义大不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如:不赞一词,若把它理解为"不说一句赞扬的话",则跟它的正确意义"指文章写得好,不能再加一词一句"(赞:改  相似文献   

14.
望生义是成语误用的一方式,其原因是没有弄懂某一成语的真正意义,只是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了错误的解释和运用。近来,电视、报刊上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就是“美轮美奂”了。  相似文献   

15.
词语是构成文章的基本成分,理解词语是阅读的基础,而成语是汉语词汇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何准确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并能准确使用所学成语呢?这是一个难题。上学期我执教了一节校本课程研究课《成语辨解》,尝试着引导学生去发现成语中的一词多义、同一条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有不同的感情色彩的现象,并知道通过联系上下文来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词性色彩。  相似文献   

16.
该考点主要考查辨别成语在句子中运用是否正确,目的是考查考生对成语理解的程度,能否在具体的语境中对同义、近义成语作语义轻重、范围大小、程度深浅、感情褒贬、语体文白的辨别。考题多涉及考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考生失误的原因有:以今义去理解古义;不辨成语的褒贬色彩;不知成语特定的含义。因此,正确运用成语的前提是正确理解成语的含义。  相似文献   

17.
成语运用是高考的重点、难点和热点。正确使用成语,就是重点训练判断成语运用正误的能力。成语误用情况很多,高考命题设计时常关注以下八种情况。1.望文主义成语的特点之一是意义的整体性,其意义往往不是它的组成部分意义的简单总和,因此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成语是汉语言中的精粹,是汉文化千百年来的积淀。学会使用成语,对提高我们语言表达的效果与层次,有不小的作用。令人感到高兴的是,在我们收到的来稿中,不少习作都能较好地使用、运用成语,更有一些同学直接以成语为写作内容,写出了不错的文章。这里刊登的两篇习作,就是从中挑选出来的。用好成语的关键,是弄清成语的含义。汉语成语一般都有出处,有些成语从字面上就能理解,但不少成语必须弄清来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它的意思和用法。如“毛遂自荐”,故事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毛遂是战国时赵国平原君的门客,他自己向平原君推荐自…  相似文献   

19.
成语是一种长期形成的固定短语。它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整个成语往往不是它的组成成分的意义的直接总和。因此不能仅仅从字面上理解其意义。二是成语的结构和它的组成成分都十分稳定。整个结构不能随意变动,其组成成分也不能用别的词语替换。对有些成语,还要了解其来源,这有助于对成语的理解。辨析成语运用的正误,不要停留在成语的字面意思上,必须确实弄清成语  相似文献   

20.
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又是浓缩的文化。成语的意义不能光从该成语的字面上理解,而应从该民族的文化内涵深层上进行理解,英汉成语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内涵的基本对应、部分对应和基本不对应三个方面。正确理解英汉成语的文化内涵差异,可以减少或避免文化隔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