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广大读者清楚,《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与《惯性不在天边》二文(本刊2003年第7、11期)挑战的是:主宰科坛的似是而非理论相对论,和所谓的“主流”科学的错误走向。但陈国基先生的驳文《牛顿的‘误导’应该终止吗?》(见本刊2006年第6期,下称“陈文”)似乎  相似文献   

2.
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和《惯性不在天沙的发表,引发了一场大争论——这是意料中事,已有多篇反驳与辩论的文章(见本刊2004年第1、9期),今又宵黄家荣先生的《也谈惯性原理》一文(2006年第1期,以下简称黄文),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看来惯性原理问题大有争鸣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首先指出: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并非针对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而撰。它是一组挑战相对论的短文之一(第8期上的“相对论对相对性原理的扭曲”是第二篇),实系为“第二届全国爱因斯坦相对论问题学术会议”所拟学术论文改写而成;“学富五车”者指相对论“权  相似文献   

4.
拙文《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下称《马失前蹄》),揭示了爱因斯坦对经典力学尤其是惯性原理的曲解和偏见。这位科学泰斗妄断“力学方程(比如,惯性定律就是这样)只有对…‘惯性系’才是有效的”(引自《爱因斯坦文集》卷一),他的名著《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中有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5.
“相对性原理”一词不时在科技刊物中遇到,《挑战与争鸣》刊出的文章中也出现过。但它到底是什么意思,未必人人都清楚,相对论对它的扭曲,也亟待澄清。按爱因斯坦的理论,这一“原理”分为狭义的与广义的两种。后者已经被讨论过———见本刊2002年第3期上《广义相对论与科学相去甚远》一文,本文侧重考察前者。既然爱因斯坦对惯性原理一知半解(见《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本刊今年第7期),那么可以预料:他的狭义相对性原理,也够戗。1.相对性原理与狭义相对性原理“相对性原理”这一名称的第一提出人,恐怕是法国著名数学家彭加勒,虽…  相似文献   

6.
贵刊的《挑战与争鸣》专栏,刊出了不少犀利精辟的挑战文章,它们摆事实讲道理,深入浅出以理服人,读者阅后无不拍手称好。贵刊今年第7期上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又是一篇上乘佳作。经反复研读,我们感到有几个“想不到”非写出来不可,与广大读者共享“一吐之快”:一想不到“科学泰斗”爱因斯坦竟连惯性原理都如此不求甚解,徒有虚名;二想不到漏洞百出的相对论竟能在科坛如此以假乱真近百年,触目惊心;三想不到历经三百载的牛顿第一定律竟还有如此原则性的纰漏,学无止境;四想不到挑战牛顿和证伪相对论的华夏学子竟如此有胆有识,叹为…  相似文献   

7.
贵刊2003年7月号上同时刊登了《我的不同看法》和《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两篇诤文,其中《我的不同看法》对一段时期以来关于相对论的一些错误论调提出了批驳,很好!我赞赏作者王超的科学态度,他客观、严谨而不失公正。在这里,我仅对“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持续运动,未必都是直线运动”的观点提出质疑。在《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中,作者仅凭“电扇等物断电(失去动力)后已无外力作用,仍然持续逸转”的现象来推出“转动一旦赢得,在完全没有(力)相互作用下就真的不会消失”从而得出“无外力作用下的物体的运动,不必是…  相似文献   

8.
黄家荣先生就惯性原理的争鸣文《也谈惯性原理》(《发明与创新》2006年第1期),相应的答文《科学要求跳出本本看世界》在第2期)刚发表,又奉献出新作《相对论违背相对性原理》(第8期,下称黄文),对拙文《相对论原理的扭曲》(2003年第8期,下称《扭曲》)提出异议。本答文展开前,先指出:一、不言自明,与黄文的辩驳,针对的是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谬误,意在为基础理论的正本清源效点力。二、如《扭曲》中所言,相对论中的所谓狭义相对性原理,与经典力学中的相对性原理有原则区别,但前者却认为“没有原则区别”,并自称源于后者——因而下文中无碍引举经典…  相似文献   

9.
《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一文的发表(见本刊2003年第7期)引发了一场争论.从发表的多篇文章来着,论辩双方都各持已见,短期内似难获得统一.为了尽快结束这场旷日持久而又意义不太的争论,特提出几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首先感谢贵刊对诤文的宽容态度,使得不同的观点能在“挑战与争鸣”栏目里进行公平地争鸣。《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和拙文《我的不同看法》同在第7期上刊出就是很好的例证。在贵刊“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的鼓励下,我要对《相》文提出一些异议。首先,《相》文对惯性定律的叙述是不完整的,所以就难免会产生对惯性定律的曲解。现将高等学校试用教材《力学》(赵景员王淑贤编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12月第1版)第141页上的有关内容抄录给读者,“第一定律陈述如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直…  相似文献   

11.
首先,让我们来重温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如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有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发明与创新》2003年7月号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一文中,作者以断了电的电扇、停止抽打的陀螺等物的转动为例,得出“失去动力继续转动的物  相似文献   

12.
首先,让我们来重温牛顿第一运动定律:物体如不受到外力的作用,它将保持原有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在《发明与创新》2003年7月号的《相对论“马失前蹄”在惯性原理》以下简称《相》文)一文中,作者以断了电的电扇、停止抽打的陀螺等物的转动为例,得出“失去动力继续转动的物体不受外力(重力和摩擦力不计)作用”的结论,即“惯性运动不必是直线运动”且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3.
本栏自2000年开辟以来,有关空间与时间的讨论进行得不多,除了与之有关的同时性问题有几篇挑战与争鸣文章(见如2000年年第5、9期,2001年第3、5、8与11期,2002年6期和2004年第8期)外,仅刊载过一篇专门讨论空间与时间问题的文章,那就是刘大一先生的力作《相对论与经典物理学的时空及物质观念辨》(2003第6期),众所周知,空间与时间问题对基础科学十分基本而重要,狭义相对论就是以其相对论性时空观登上科学殿堂。从本期起,本栏将陆续刊发有关空间与时间问题的讨论文章。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来稿参与争鸣。  相似文献   

14.
狭义相对性原理是狭义相对论(下称相对论)的公设之一,但揭批它的文章却很少——仅《相对论对相对性原理的扭曲》和《关于相对性原理》两篇(见本刊2003年第8期和2005年第1期)。可惜两文都未击中要害,且前文有较大失误。鉴于此,特撰写本拙文,但愿能为最终推倒相对论增添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15.
读了本刊第7期王超先生的《我的不同看法》,我有如下的不同看法。1.对吴飞一文的结论“相对论的‘相对性原理’是错误的”,王先生认为是“似是而非的”,论据之一是“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但王先生疏忽了爱因斯坦是在经典力学框架内论述“低速情形”下的经典力学问题,而相对论自称在低速下“使用相对论方程是不必要的”。更甚者,王先生批驳对手所用的理论与公式也全“都是牛顿力学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相对论的任何内容公式”。看来相对论没有货真价实的东西可敷应用。力学定律“只有在惯性参照系中才能成立”是枉断——见第7期《…  相似文献   

16.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1983年第1期)刊载的《淡水资源》激发了我们的记者提供以下这篇评论1972年联合国水资源会议的文章。  相似文献   

17.
任驹先生的《相对论用于光速测量时导致悖谬》一文(2004年第3期。以下简称任文),不失为一篇构思精巧、颇具启发性的文章。文中所用的测光速模型,与相对论据以推导(常用型)洛仑兹变换所用的模型不一样:两坐标系之间的相对运动,在前一模型中是与光的行进方向相垂直的,而在后一模型中则是与光的行进方向一致(都沿X轴)的。但这并不影响任文运用相对论的有效性,因为如果相对论不适用于任文所采用的模型,那么相对论就不具备它自我圈定的适用性,因而是残偏的跛足的。众所周知,尺缩钟慢说的要义是:尺缩与钟慢都因运动所致,尺缩发生在运动方向上,横…  相似文献   

18.
致谢     
<正>《资源科学》2009年顺利地完成了第31卷共12期的编辑出版任务,发表文章296篇(不含简报、简介及文告等),收到来稿1730多篇。在稿件处理、组稿和  相似文献   

19.
著名相对论大师霍金(S.W.Hawking)从“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的“高位跌落了下来”(据2月22日《泰晤士报》),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及其孕育的大爆炸宇宙学依然火爆。据报道,美国航天局4月20日发射了GP-B(引力探测器)卫星以检验广义相对论。其实,有着两条检验“捷径”,省钱省事也有效得多,但一直备受冷落。其一是追根溯源,从基础理论上进行审查。本栏已刊出多篇挑战广义相对论及其时空观的文章(如见2002年第3期,2000年第9、10期和2001年第8期等),读读它们至少可收“兼听则明”之效。另一“捷径”是考查既有的“验证实验”。教科书称有三(或四)大实验支持广义相对论,但本期上《重新审查广义相对论的“星光偏折”实验》一文,对其中之一的“星光偏折”实验给出了不同的诠释。且不论陈有恒先生的新解释究竟如何,值得注目的一点是10号星的“星光位移D更发生反引力方向的向外偏折”(见下图),这似乎足可论定该实验“验证了”广义相对论之说,是失实的。如何正确对待实验的问题,是实验本身所不能解决的,斯言不虚。看来,当代科学缺乏的不是实验,而是实事求是和理性,或诸如此类。  相似文献   

20.
最近郝柏林院士在《科学》2002年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伪科学与赝科学》的文章,他主张“用现代科学方法”对所谓“赝科学作品”进行“证实和排伪”,以便把它们从“真正的科学”殿堂中剔除出去。 在郝院士的心目中,科学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