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笔者随团游览了西安部分景点。无论是西安的“古”,还是西安的“变”。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感慨之余,写了几首小诗,以此表达对西安的敬仰。  相似文献   

2.
2009年的中国图书市场,“国学类”读物继续走热。从先秦诸子、汉唐佛典、宋元理学等“国学元典”,到王国维、鲁迅、辜鸿铭等“国学大师”的著作,从企业管理的国学“智慧”到莘莘学子的成才励志,甚至营养秘方、长寿之道,目不暇给之余,  相似文献   

3.
传统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使得本就有限的新闻资源愈显珍贵,网络媒体的无孔不入把信息传递的速度和范围空前激活和扩大,交通及通信手段的突飞猛进更让“独家新闻”的出炉越来越像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在社会新闻这种常规新闻资源的“可开采性”日渐萎缩的大背景下,娱乐新闻和体育报道便成为近年来各地都市报用来争夺读者资源的两大法宝,尤其是能引发更大范围内读者更强兴趣共鸣的娱乐新闻,更成为新锐媒体及老牌媒体之间“寸土必争”的一块“看上去很美”的肥沃制高点。然而,显而易见的一点就是,以“三角恋”、“性丑闻”、“欠款”、“打…  相似文献   

4.
郝杰 《视听界》2009,(5):10-11
从5月初“快女”报名到现在,一路走来“快女”已经“折腾”了4个月,自始至终争议不断,而随着节目接近尾声,希望一切都可以走入“终点”。  相似文献   

5.
李萍 《新闻记者》2005,(10):24-25
“超级女声”无疑是今夏最“热”的电视节目。对此,眨也好,褒也好,视而不见,不好。新闻传播界人士对此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除已在各种媒体上大量发表的评论外,向本刊投稿者亦甚多。在此,我们选登3篇来稿,从不同角度对“超女”传播现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引起读者更深刻、更独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有关刘亦菲家主动向郎朗家示好(爱)的新闻,又让很多人兴奋起来。其实,我早就有这个美意,希望这对金童玉女可以成为一个爱情组合。中国人有个朴素美德:就是什么都希望“一对儿”,好事成双。很多时候,人性里还有个弱点,你“好”会遭人嫉妒的,但是如果你好到“绝好”,人们就会更希望望年轻钢琴家郎朗,有个好上加好的国产好女人与他好上后,带到全世界去显耀我们的华丽、富强与文明,我吃饱了撑的找了老半天,发现只有刘亦菲是最好人选,她干净清纯饱满的面容适合国人的审美,我其实也试想过章予眙,但是她因为演过日妓遭一些中国人抹黑,而刘亦菲虽然没有她名气大,但是起点高,很有国际化潜力,更重要她给人一尘不染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红卫兵标志性人物宋彬彬就文革中的言行向母校师生道歉,引发舆论振荡之余,应该引起我们对道歉本身以及它的社会、道德作用的思考道歉并不只是说一句“对不起”,社会学、心理学和法学讨论“道歉”的取向虽不尽相同,但都强调,道歉者必须说清自己过错行为的责任,并无条件地承担这个责任。  相似文献   

8.
端文 《新闻记者》2001,(10):54-54
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与听众 ,翻报纸、听广播、看电视 ,获得许多知识 ,却也产生不少疑问 ,常见的有 :一是“孩”有多大?“孩” ,在《辞海》和《实用汉字字典》中说得极干脆 :幼儿。《现代汉语小词典》说 ,孩即“孩子” ,“小孩儿”、“女孩儿”。虽然 ,没有一本字典对“孩”的年龄作过“规定”。现实生活中不过延伸到小学生、中学生 ,无论如何不会达到或超过《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但是传媒却常有“创见”。前不久 ,黄陂路、淮海路口一工地发生一起金属架从高空坠落事故 ,一篇报道说“一个看上去20多岁的女孩已经倒地死亡”。还有一篇报…  相似文献   

9.
袁泉  陈慧 《声屏世界》2007,(5):52-52
现在的经济信息传播活动越来越注重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受众早已不再满意处于被动的“受”的位置.他们更希望参与到节目中,成为“传”者的一分子。所以我们在做经济服务类节目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让观众参与进来,通过他们汇聚人气。这点在央视二套的为您服务栏目中的《交换空间》节目已经得到充分印证。两位设计师分别带领红、蓝两个家庭参加房屋装饰竞赛,  相似文献   

10.
韩中民 《大观周刊》2012,(24):182-182
班主任是自己所在班级文化建设的主要设计者和实施者,应该营造良好的的班级文化,要在班级营造 “家”的氛围,巧妙利用活动、制度来使班级更具有凝聚力。  相似文献   

11.
高耸 《新闻传播》2010,(6):117-117
会议新闻想做到“生动”、“好看”不容易。如何改进会议新闻的采编报道技巧,让受众对会议新闻不再反感,乐于接受,使会议新闻更“新”、更“鲜”、更“活”,可以说是广大新闻工作者一直在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搞新闻工作千头万绪,我认为,归结起来无非两件事,一是作,一是做人,作重要,做人更重要。”这是陈贤德在2002年8月获得第五届韬奋新闻奖后所说的一席话。而他正是在这两点上,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作——写华采篇章;做人——称时代豪杰。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伊始人艺小剧场依然继续了近几年“情”戏为主题的现代婚恋题材,只是更加贫乏,更加让人失望。更多人希望,濮存昕的“炮轰”,不是只激起舆论界的波澜,更应该因此震醒整个戏剧界[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沙坪坝区新闻中心在新闻宣传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三贴近”和“三创新”原则.电视、报刊、网络三大宣传平台齐头并进.强力推动沙坪坝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近年来.新闻中心在宣传工作中结下了累累硕果。先后获得市级“青年文明号”、市级“十佳青年文明号”等荣誉称号.并连续3年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等殊荣。  相似文献   

15.
红玲 《新闻三昧》2006,(8):11-12
“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是党对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要求,是广大群众对新闻报道工作的希望,更是新闻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新闻单位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工作、提高宣传报道质量的重要切入点和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企业报作为由企业主办、立足于企业、服务于企业和职工群众的媒体,更应坚持“三贴近”,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围绕企业中心工作开展好  相似文献   

16.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在社会上有着很高声誉,多年来由于它深入实际,深入调查研究,抓住领导关心、群众关注的焦点、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报道,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从而获得了广大观众和垂减.面的认可。三任国家总理都给“焦点‘兢炎”题词,这就更使“焦点访谈”的新闻工作者感到自己身上责任的重大。“焦点访谈”的报道首先婴确保真实性、客观公正性,作为多年在这一栏目工作的记者,我深有感触。只有用事实说话,确保报道内容的客观真实性,才能在别人的质疑、批评甚至是无中生有的诋毁时立于不败之地。我本人就经历过几次这样的事情。2003年,记者关于福建某市“阳光工程”的报道,引出的一场风波就是其中典型的一例。  相似文献   

17.
柴巍 《新闻窗》2014,(3):64-64
随着高度公开透明的信息环境的建立,地方报获得了更广阔的施展空间,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面对突发性事件长期采取“等”、“看”观望态度的地方报又如何在求新求异中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发挥地方报的新闻媒体作用,分析地方报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做好突发性事件报道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袁泉  陈慧 《声屏世界》2007,(5):52-52
现在的经济信息传播活动越来越注重媒体与受众之间的互动关系。受众早已不再满意处于被动的“受”的位置.他们更希望参与到节目中,成为“传”者的一分子。所以我们在做经济服务类节目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让观众参与进来,通过他们汇聚人气。这点在央视二套的为您服务栏目中的《交换空间》节目已经得到充分印证。两位设计师分别带领红、蓝两个家庭参加房屋装饰竞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李强 《新闻战线》2022,(15):113-115
融合时代,信息不再短缺,独家新闻难寻,媒体更要凭“观点取胜”。站在媒体责任的高度来审视,做大做强评论,既是生存发展的务实之举,也是媒体应有的鲜明态度,要想方设法做大做强评论板块,依靠“态度”“锐度”“厚度”“深度”争取受众、留住用户。  相似文献   

20.
李军 《浙江档案》2006,(1):60-60
台湾同胞到了农历腊月二十四“祭灶”日这天,大家都要穿上好衣服,供上猪、羊、鸡、鱼以及甜瓜、糖果、香茶等,加上烧香、燃放鞭炮给灶神送行,希望其“上天言好事”。“过年”也就开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