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现象分析 2010年新春伊始,接二连三的网络事件让人应接不暇,"兽兽艳照门"、"小S家暴门"、"烟草局长日记门"、章子怡"泼墨门","诈捐门"、"师生激吻门"、"闫凤娇艳照门"等"门事件"爆发,传播速度惊人.这些网络事件引起网民的广泛参与和讨论,与此同时,网络语言环境也出现许多问题,最明显的就是网络语言的暴力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2008年初的“艳照门”事件引起全民的探讨、议论之后,各种各样的“门事件”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门事件”成了一种新闻现象、社会现象。2009年7月甚至被称为“门事件月”,在此期间,各种“门事件”此起彼伏,如“黄瓜门”、“街头门”、“摸奶门”、“脱裤门”、“代言门”、“保姆门”、“车震门”、“洗手门”等等,“门事件”已到了一种泛滥的程度。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络暴力现象在我国层出不穷,从2006年的"虐猫"事件、"铜须门"事件,2007年的"女白领姜岩的自杀"事件、"史上最毒后妈"事件,2008年的"很黄很暴力"、"沈阳女"以及"逃跑教师"等事件接踵而至.网民的道德审判、恶搞谩骂给当事者心理造成极大的创伤.分析网络中的暴力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如今,红遍网络的"XX门"现象,使"门"这个在传统世界原本平常的字眼出尽风头.它作为各种桃色与新奇事件的代名词,成为互联网世界一个极易触动公众神经的字眼.  相似文献   

6.
广受关注的"恒源祥广告门事件"折射出恒源祥品牌经营、企业经营甚至中国市场的多层次问题.本文使用比较分析法,透过恒源祥广告现象,对民族企业如何实现自身发展、走上世界化道路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自"艳照门"事件以来,新媒体所曝光传播的"门事件"层出不穷,本文试从大众、媒体责任感及媒体管理方面再探"门事件"中新媒体的责任观.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网络已融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更成为民众获取信息和舆情表达的重要平台。医患关系始终备受全社会关注,相关网络舆情空前活跃,然而近年来涉医事件的网络舆情反转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以 2016 年发生在山东潍坊的"纱布门"事件为例,分析网络舆情反转的条件、过程,并对该事件的舆情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9.
韩飞 《出版科学》2011,19(1):49-52
"教材门"事件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从合同法、行政法角度,分析"教材门"事件实质和各方责任,评价各方法律行为,提出法律建议。  相似文献   

10.
"网络对于许多人而言,是极端主义的温床。(凯斯.桑斯坦语)""极端主义"的这种评价,用来形容网络语境下话语资源与权力极度膨胀的大众,毫不为过。综观近些年来频频爆发的网络事件:湖北黄静裸死事件、哈尔滨宝马车撞人事件、南京周久耕事件、广西烟草局长日记门事件、"艳照门""、兽兽门"、"抵制家乐福"以及最近的"69圣战"事件等,这些事件宛若一面镜子,映射出了匿名状态下,主要以反应  相似文献   

11.
戴静静  王婧 《青年记者》2010,(16):96-97
现象分析 2010年新春伊始,接二连三的网络事件让人应接不暇,“兽兽艳照门”、“小S家暴门”、“烟草局长日记门”、章子怡“泼墨门”、“诈捐门”、“师生激吻门”、“闫凤娇艳照门”等“门事件”爆发,传播速度惊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电视文艺公共性的困境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010年春晚‘广告门’事件"、"2009年电视剧《蜗居》现象"这两大有代表性的电视文艺现象为参照,审视中国电视文艺目前在公共性方面所处的困境;在此基础上指出:公共舆论、伦理与价值观,以及文化认同三个方面的积极建构,应是中国电视文艺从当下困境中突围、进而充分承担起当代"公共影视空间"职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大量涌聚的网络门级事件,宣告了网络"门"时代的到来,通过对门事件发展历程的梳理,我们可以清晰地了解网络门级事件的时期变动。网络"门"时代有自己的暗喻,呈现出各种各样的生态群样,群体情绪宣泄下的网络门文化值得思考,过多的自由被滥用后便是自由的贬值,尤其是"90后"年轻一代在网络中的早熟困窘应该被关照。  相似文献   

14.
2013年4-5月《京华时报》与农夫山泉持续28天的"水战",赚足了受众眼球,成为各大主流媒体和搜索引擎的热门话题,"标准门事件"是在新媒体环境中发展而成的热点新闻事件。本文运用危机传播的相关理论对农夫山泉"标准门事件"进行个案研究,结合危机产生的阶段性特征重点分析"标准门事件"中的舆情建构。  相似文献   

15.
近期的官员"门事件"渐趋频繁,不同事件间的示范效应也逐渐显现。虽然反腐专家说依靠"门事件"监督官员"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但目前看,这种滑稽的事件一直保持有增无减的态势,它们暗合着公众的社会情绪,又往往具备一定的娱乐化传播效应。  相似文献   

16.
2009年发生的贾君鹏事件,高考"作文门"事件、谷歌涉黄事件等,引起了笔者对新闻媒体报道的深思,在新的时代记者应该怎样报道新闻?  相似文献   

17.
网络语言暴力是以网络为载体,用言语攻击的形式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从而在思想或心理上对他人产生某种程度的伤害的行为.这种无形伤害他人的行为正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启了一个新的网络群氓时代,网民也得到了"网络暴民"的称号.代表事件有2006年2月的"虐猫事件",4月的"铜须门事件",2007年11月被称作"铜须门事件"翻版的"小三事件".  相似文献   

18.
禹建强  陈晓 《新闻记者》2008,(10):45-48
关于王石"捐款门"事件,我们的直观印象是报纸上更多的文章倾向于支持王石的观点,而网络上更多的是反对意见.因此,假设报纸与网络媒体对"捐款门"事件的态度呈现背离的倾向,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检验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2006年,随着"卖身救母"、"虐猫"、"铜须门"等在互联网上产生了巨大影响的事件的发生,网络追缉"成了这一年最热网络词汇.2007年,在以天涯社区、百度贴吧为代表的大型网络社区中,又相继发生了"北京学生辱师"事件、"3377事件"、"姜岩事件"等可以归为"网络追缉"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网络舆论监督的缺失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展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华南虎事件"大幕落下、"封口费"事件、深圳"猥亵门"事件、公务员出国考察的费用清单等一系列焦点事件.从爆出、解决过程到尘埃落定,网络舆论监督贯穿始终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事件的发展.所以,有人把2008年称为"中国网络舆论监督元年",此说并不为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