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婉  刘晓  刘萍 《科教文汇》2012,(17):186-187
高校助学贷款高违约率引发社会舆论关注。助学贷款政策性和商业性矛盾是高违约率的根本原因。本文认为高校应该以帮助学生成长和发展为资助工作目标,发挥营造诚信校园文化,完善还贷咨询服务,建立健全个人信息,加大对贫困生关爱和帮扶等中介管理者作用,促进教育公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贫困生获得资助的主要途径,一直以来,高校都提倡和鼓励贫困学生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自己的学业,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使得助学贷款在高校运行中出现了很高的违约率,本文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学院为例,首先对平顶山学院2013、2014年度各院系的助学贷款考核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软件学院贷款学生违约率高的原因,并从学生诚信教育、就业形势、还款方式、监督和制约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鲁海帆 《科技广场》2013,(6):193-196
降低助学贷款的违约率是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本文分析了助学贷款中学生与银行之间的博弈关系,探寻了影响助学贷款违约率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逐渐出现了贷款回收率低、违约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与当今大学生诚信缺失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并非唯一原因;本文认为导致国家助学贷款回收率低、违约率高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贷款回收制度.通过研究大学生信用卡透支消费额回收制度,对国家助学贷款的回收方式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银行助学贷款计划是我国通过金融手段支持教育发展的一项新的尝试性举措,在缓解贫困大学生的就学资金压力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目前由于我国信用体系的缺失、银行助学贷款制度政策设计方面的缺陷等原因,助学贷款业务一度出现了高违约率现象,全国享受助学贷款大学生的平均违约率接近20%。如此之高的违约率导致银行缩减助学贷款业务甚至停办,而银行作为我国助学贷款计划的唯一提供者和执行者,也面临着很大的风险。本文通过对银行助学贷款发放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福建省国家助学贷款发放情况及现有助学贷款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学生欠款可能的原因,并从贷款发放和回收两方面提出解决方法,以期降低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整体风险,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助学贷款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资助项目之一,在大学生助学贷款政策中的地位日益显著,但与此同时违约问题也日益严重。本文从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产生及发展出发,对造成违约现象的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国在全国范围内推出的助学贷款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国家助学贷款风险控制机制,导致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较高,放贷银行承受着巨大风险,致使此项业务停滞不前。因此,笔者提出了加强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风险控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冰 《内江科技》2009,30(8):123-123
国家助学贷款实施以来,切实解决了许多经济困难学生的上学问题,极大地推进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然而,由于信用机制和个人信用意识等诸方面原因,违约率成为制约助学贷款发展的一个瓶颈,本文从分析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如何完善国家助学货款制度进行思考,提出了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9.
张婷婷  黄洓 《内江科技》2007,28(6):12-13
本文通过对作者所在学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的思考,分析了其中原因,提出了影响、制约地属高校贫困生还款意愿的因素,同时提出促进地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助学贷款实施以来,违约率始终居高不下并已成为影响贷款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作者首先系统梳理了助学贷款违约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问卷调查、采用交叉分组频数分析和卡方检验等方法,得出了贷款违约率与学生诚信意识、还款期限以及贷款利率之间的实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降低违约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助学贷款是当前全国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一项重要的国家政策,但是学生违约还款等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助学贷款政策的良性发展。学生对于诚信和助学贷款的认知不足、高校对助学贷款管理和诚信教育的重视不够、社会信用管理体制不完善是造成高校助学贷款学生信用危机的原因,并针对以上原因提出相应层面的防范措施与对策。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助学贷款是我国扶贫、助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帮助困难家庭及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方式,随着助学贷款政策的持续推行,恶意违约、去向不明、资料失信事件时有发生,本文查阅相关文献,对造成不良助学贷款的成因进行了归纳总结,并进行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3.
从国家助学贷款现状浅析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哲  崔师锐 《中国科技信息》2009,(14):257-257,264
国家助学贷款是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高等教育最重要的措施.但经过多年的实施,贷款大学生不及时还贷的现象较为突出,这表明,大学生诚信缺失已成为高校德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本文就从当前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现状分析,提出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作者针对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现代学生诚信教育和贷后管理、政府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密切跟校方探讨了建立与完善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体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科技风》2020,(15)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目的是避免贫困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原因失学。然而,在享受了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支持完成了学业以后,个别毕业大学生诚信缺失不积极还款甚至恶意欠款造成违约。本文从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存在问题、问题出现原因提出加强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管理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许盈 《科教文汇》2007,(7S):104-104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决策,是国家利用金融手段支持高等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作者针对近几年国家助学贷款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从现代学生诚信教育和贷后管理、政府建立个人信用体系、建立风险分担机制、密切跟校方探讨了建立与完善高校贫困生助学贷款体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是适应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新探索。如何降低违约率,促进此项工作良性循环,需要我们从信用、管理、制度等各方面去共同探索助学贷款可持续开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8.
论有针对性地开展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的问题得到了全社会的关注,自从助学贷款政策实施以来,贫困生失学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但在助学贷款实施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贫困大学生信用问题、道德问题不容忽视.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看到贫困生这个群体的特殊性,了解这个特殊的群体存在的特殊的思想问题并予以帮助.  相似文献   

19.
马健铨  刘萱 《今日科苑》2020,(3):1-10,15
高等教育改革逐步确立了高等教育收费制度,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变迁,社会弱势群体遭遇经济困境,导致贫困生就学问题一度凸显。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利用金融手段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问题、促进教育公平和支持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政策执行的相关研究,结合政策网络理论,提出了"关系模式-制度激励-社会资本"的分析框架,通过梳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路径,选取助学贷款政策执行的三种不同模式进行了案例研究和比较分析,从而对同一政策的执行过程和结果呈现出多样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并对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国从1999年开始试点、2000年全面实施的助学贷款政策,是一项利国利民的政策,但这项政策却遭受了空前的信用危机,借款学生还贷违约率很高。利用博弈论中的"相机选择"原理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和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针对这些原因,提出了几点改善这种状况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