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文 《现代教学》2013,(10):F0003-F0003
作为一所创建于1905年的百年老校,上海市闵行区实验小学围绕“启蒙养正·明理成人”的办学理念、“乐群自主、才高志远、大气灵动”的学生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2.
黄蜀红 《辅导员》2014,(2):10-10
2013年11月20日,由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教委、首都师范大学联合主办的“童心教育——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快乐成长”研讨会在首师大附小拉开帷幕。开幕式上,人民大学附属小学、重庆北碚区朝阳小学、新加坡国际学校(香港)等60余所学校宣布结为“童心教育学校联盟”。  相似文献   

3.
《人民教育》2020,(5):81-81
山东省高密市朝阳小学建于1984年,学校以“童蒙养正立德树人”为办学理念,以“养正”教育为切入点,以“习惯养正、课堂养正、课程养正、经典养正、创新养正、环境养正”为育人目标,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文化建设上,着力构建以楼层、教室、景观为主阵地的环境文化,品正楼、学正楼、行正楼、班级特色墙、宣传栏、雅正苑、至正亭、观正池等,校园处处蕴含“养正教育”的育人思想。  相似文献   

4.
根据学生心理的发展,十二三岁的少年正处于“少年开放期”。他们幼稚、纯真,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因而小学作文教学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写出富有童心、童真与童趣的文字,这才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真谛。文本从童心观察、童真表达、童趣添彩三方面阐述了小学作文教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南京市小营小学通过多年的教育实践和反思发现,小学教育活动在设计实施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儿童视角、压抑儿童好奇心、弱化儿童兴趣等童心缺失现象。学校基于“童心教育”实践提出,开展童心教育活动要彰显儿童主体地位、蕴含儿童趣味,关注儿童差异,并探索通过开展全样本学生调查、提供开放性场景、支持组建学习小组、设计多样化游戏等策略促进童心教育活动全面落地。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成章小学建校于1911年9月,始名“养正小学堂”。全校现有教职工47名,学生805名。 成章小学长期坚持秉承“蒙以养正”的良好传统,并赋予“养正”新的时代要求,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习惯。近年来,成章小学确立了“为每一个孩子播种希望”的办学理念,激励全体敦师关注每一个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蜜的基础,为学生精彩的人生抹七亮耐的底色。  相似文献   

7.
在新形势下继承和发展中国教育文化,并以此推进特色学校、品牌学校的创建,是广州市新民六街小学(以下简称“新民六小”)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多年来,新民六小一直秉承“德育为先,以人为本”的传统,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根据办学理念,立足自身实际,重点打造“养正教育”,不仅引领学校的整体建设,更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颇具品质的教育服务。  相似文献   

8.
"童蒙养正"语出《周易》,《易经·蒙卦》:"蒙以养正,圣功也",指出教育的最高目标——养正教育。教育要慎始,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是人口素质形成的奠基工程。衡水市某小学秉承"童蒙养正"的教育理念,打造"和"文化环境,为学生健康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9.
以“丰盈果实、润泽童心”为核心的“润文化”是厦门市开禾小学在原有“阳光教育”办学传统基础上提炼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积极探索薄弱校的特色创建之路,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丰富“润文化”的内涵,润正文化体系,希望培养的学生不但饱读诗书,面向未来,更能拥有一颗积极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温暖之心。  相似文献   

10.
童心教育 一、引言 小学教育是对人的童年成长实施的教育。在这一成长的过程中.“童心”是万万不可缺失的。童心的宝贵在于何为童心。《辞海》解释:“儿童的心情,孩子气。”引申为真心,真实情感。明代思想家李贽云:“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又云:“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  相似文献   

11.
《教育》2007,(6S):4-4
5月31日,北京市海淀区打工子弟学校——安宁庄小学携手北京“打工妹之家”,开展了主题为“关爱快乐童心,携手畅想六一”的文艺表演活动。此次活动在该校老师和“打工妹之家”实习生的指导下,全部由学生自创表演,吸引了不少学生家长前来观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长春市朝阳区红旗小学1959年建校,五十年的文化积淀使这所学校朴实中透着浑厚,发展中折射着创新。这里有独到的“培养有淳厚中华文化底蕴世界公民”的发展战略,有“优化英语、强化双语、发展多语”的办学策略,通过“引进、融汇、创新”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采取”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育人策略,开启”德智兼容”的源头活水.活化”童蒙养正”的诵读载体.在诵——解——证亍中提供适合学生终身受益的优质教育。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孙老师在执教《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时,扣住“童心”——文本中的童心、作者的童心、学生的童心,通过以疑促读,探究中解疑,超越释疑和学生进行了心灵的对话。现撷取片断和同行共赏。  相似文献   

15.
5月28日上午,百色市第一小学(也叫百色市八一希望学校,以下简称百色一小)举办了一场“红色教育耀校园,童心共筑中国梦”庆“六一”班际唱红歌比赛。比赛在该校室内体育馆进行,分为低年级和中高年级两个大组,学生人人参与,共享节日的欢乐。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进行的,并在学生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做到“三心”“二力”,为培养学生的情操和塑造学生的灵魂,找到一个有力的支点。童心。小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在为人师者的眼里无疑是处于雏形状态的,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心态和水平去理解小学生的言行。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随时保持一颗童心,以愉快的心态与学生共处。保持童心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视角的转换,学会用孩子的眼光去看他们遇到的问题,去看他们眼中的世界。这不仅会使我们发现自己不曾了解的真理和智慧,也会使我…  相似文献   

17.
在小学作文中发现,大多数作文单调乏味.内容干瘪,框架模式化、语言成人化,几乎千篇一律,情感不亲切、不真实、矫揉造作,难以写出真情、绘出童心、显露童趣、叙述童乐,这已成为小学作文习作的一个“瓶颈”。打破这个“瓶颈”单靠教材中安排、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经过反复历练,形成良好的动笔习惯,其最重要的是培养小学生的“爱心”,正确引导小学生在作丈中袒露童心、回归童趣,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中永恒的话题。丰富的感情是作文的基础,有“爱心”的学生更能激发出丰富的情感和写作的灵感,这样写出作文才饱含真情,感动读者;一个感情非常平淡,缺乏“爱心”的学生是很难写出好作文来的。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陆颖姝 《上海教育》2023,(Z2):161-162
<正>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青少年已成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海桐小学结合“童心教育”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创新素养培育目标,以项目为抓手,通过跨学科学习、项目化学习、科创环境建设等方面,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促进学生创新素养发展,逐渐形成“童心筑梦,童创未来”创新素养培养品牌项目。  相似文献   

19.
秦波 《今日教育》2023,(11):68-71
<正>有人说“童心小学是一所长在城市里的自然学校”。我想这些不仅仅体现在童心小学在学校空间环境上的观感,更有很多来自学校内流淌的自然而然与顺势而为的教育观。正如这所学校的名字,我们以尊重童心为始,也以呵护童心为至上追求。创校九年的发展,也是一所探索儿童成长规律的过程。如果让我回头去看,有很多经历值得细细分享。  相似文献   

20.
李敏 《小学教学研究》2023,(28):84-85+91
童谣是中国古代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广大教育工作者对其在儿童语言发展、道德情感、行为习惯、心智培养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已逐渐达成共识。文章从童谣中提炼并首创“三向”童谣概念,即“童心向真”“童心向善”“童心向美”,根据童谣的特点,丰富教学形式,促进学生审美感知,同时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做到语言与艺术的融合,达到乐学、好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