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诗词教学如何调整,方能提升学生阅读诗词的质量与数量?关于诗词的阅读指导,可由诵读切入,先展示诗词韵律美;再基于感知诗意的方法,让学生看到诗词形象美;然后以了解作者生平、写作背景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感受诗词意境美;最后组织学生进行"诗词群组阅读",让学生畅享诗词之美。引领小小学童开展古诗词阅读,首先应注重诗词审美教学。  相似文献   

2.
如何让学生在古典诗词教学中感受美、体验美,提高学生的审美趣味,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笔者结合课程改革的理念,在三年的初中诗词教学中分阶段进行了以下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3.
美育 ,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育有机融入诗词教学 ,就要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 ,提升他们的诗词美的鉴赏能力 ,并培养其创美能力。  相似文献   

4.
臧绪琴 《教师》2014,(26):59-59
小学语文课文中包含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既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美,又要使其发现和欣赏美,更要培养学生的自我审美能力,让学生在课文中欣赏到文字的语言美、情景刻画的意境美、表情达意的情感美。  相似文献   

5.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美育有机融入诗词教学,就要积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提升他们的诗词美的鉴赏能力,并培养其创美能力。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感受音乐美。朗读诗词时,可配上与之协调的音乐,在课堂上有意识的营造一种氛围,在或轻松、或沉重、或雄壮的气氛中让学生感受到诗词中的音乐美。  相似文献   

7.
林燕英 《中国教师》2009,(Z2):219-219
古诗词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被一代代人传唱,成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道靓丽的风景。本文认为古诗词教学可从三个方面入手:兴趣引路,体味诗词的语言美;展开想象,把握诗词的意境美;反复诵读,让学生对诗词情感艺术的理解,享受诗词的音乐美。引入生活,诗化人生。  相似文献   

8.
阅读古诗词,是一场寻美之旅,诗词中的浓郁氛围、和谐音律、丰富内涵,蕴藏着各种形态的美学资源。教师要借助多种形式,引领学生体悟古诗词的氛围美、音韵美、内蕴美,帮助学生做好相应的储备,使学生在深入感知的过程中获得言语实践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9.
张燕 《教学随笔》2013,(20):116
诗词作为中华文明中的一朵奇葩,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课本上所选的诗词是这些作品中精选出来的极品。在如火如荼的导学练教学模式下,教学中教师要如何让学生充分体会这些作品中所显现出来的语言之美、思想之美?  相似文献   

10.
诗歌是最美的语言艺术 ,读诗时 ,经常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光辉照临自己的心灵。诗是最美的文学样式 ,“一首诗的胜利 ,不仅仅是它表现的思想的胜利 ,同时也是它的美学的胜利。”(艾青《诗论》) ,诗歌具有美的灵魂和感情 ,美的构思和意境 ,美的语言和造型 ,还有音乐的旋律 ,绘画的色彩。诗歌集美于一体 ,又把美传播给千千万万的读者。由此可见 ,诗词教学无疑是学校美育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诗词中探幽寻美 ,陶冶心灵 ,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培养美的情操。众所周知 ,我们在学习和欣赏诗词作品时 ,无论是中国古体诗词 ,还…  相似文献   

11.
雷海鹰 《今日教育》2012,(12):54-55
音乐教学活动的实质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与体验、表现与创造。全面提升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艺术课程要综合发展学生多方面的艺术能力,教学生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教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艺术教育的根本目在于给学生带来欢乐的同时,让他们掌握艺术的基本技能,发展他们的艺术能力。那么如何上好艺术课?  相似文献   

13.
高中阶段古典诗词教学的现实困惑是: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教古典诗词,教学却往往是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诗词本身的深入解读,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去仔细品味。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带领学生聚焦细节,勾连全篇、涵泳咀嚼、激发想象,从而品出诗词的结构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20,(30):27-28
发掘小学古诗词中的美对学生的审美能力是一种锻炼,相对于其他的艺术形式而言,诗词的美更具独特性。诗词所创造出的奇妙世界能够让学生身临其境,而要充分体会诗词中所表达的内容和真正美的意境,让学生享受其中是有必要发掘古诗词教学中美育功能的。  相似文献   

15.
意境是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范畴,分布在我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建筑等领域,其特征是含蓄、悠远,给人以遐想的空间.学习传统文化,首先要具备体会意境之美的能力.意境美应该从语言联想开始,过渡到绘画、建筑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安排不同类型的诗词,帮助小学生通过古典诗词诗句联想感受意境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古典诗词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诗词是抒情味最浓的一种文学体裁,《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所以要从音乐美、词语美、画面美、人性美四方面对古诗词进行鉴赏。  相似文献   

17.
"弱德之美"是中国诗词研究大家叶嘉莹先生在其多年的诗词研究过程中总结提出的。在目前的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中,2016年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方面要求要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养成高尚的审美理想和高雅的艺术趣味。但是当前的古典诗词教学缺乏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本文将用"弱德之美"这一理论来指导高中古典诗词教学,为高中语文古典诗词教学注入新的活力,让学生更能体味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有关诗词中蕴涵的物理知识及其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论述了利用诗词中的物理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开放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琼 《考试周刊》2014,(97):29-29
诗词鉴赏是高考的必考考点,虽然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花较多时间讲解鉴赏方法及答题模式,但学生的得分率依旧较低,以致师生谈"诗"色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文章认为,教师应该以"读"激活诗词的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让其主动参与到诗词的寻"情"过程中,感悟诗词的情感美,从而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中学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更多地关注古代诗词,引导学生在品读古代诗词中寻找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亮点、美点,从而让学生受到思想和艺术的熏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