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语文第六册《黄山奇石》是一篇文字优美、图文并茂的课文。文中描述 的黄山是我国名山之一,由于景色秀丽神奇而素有 “人间仙境”之称,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被称为“黄山四绝”,其中黄山的奇石尤为著名。但是,由于地理环境和生活经历的限 制,学生难以理解本课所描绘的黄山怪石的神奇和作者所表达的感情。为此,我借助于声图并茂、形象 生动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把静态的文字转化为鲜明的视听形象,集声、形、图、文、动、静、色、光等为一 体,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领悟课文描写的石之 “奇”,体会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一、说教材《黄山奇石》是鄂教版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她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自古就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说法。《黄山奇石》这篇课文就是描述了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那些惟妙惟肖、趣味横生的奇石,不是神话,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创造。读着课文我们仿佛被带到了景色秀丽神奇的黄山,似乎已经不是在阅读课文,而是站在黄山一个个观景台上,美美地欣赏着那些奇石,拍下一张张奇石图。  相似文献   

3.
教材说明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  相似文献   

4.
正"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是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的一句名言。语文课本上也有一篇写黄山的课文,"奇山、怪石、云海、温泉"是黄山的"四绝"。那时我便想:要是我也能亲自去黄山看一看该多好啊!今年暑假,我终于来到了赫赫有名的黄山游览。到了黄山,我第一个要去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宾馆到光明顶大概有三公里的路程,  相似文献   

5.
《黄山奇石》是一篇图文并茂的说明文。课文用描述的方法,依次介绍了黄山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最后还点出了“天狗望月”、“猴子抢球”、“仙女弹琴”等奇石。课文特点鲜明,是一篇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大好山河教育的好文章。教学这篇课文时,除看图外,应抓住“奇”、“趣”两个词语教学。课文第一段紧扣“奇”字,告诉我们“黄山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尤其”一词强调说明黄山风景的神奇,主要体现在那些奇奇怪怪的石头上。而石头的“奇”则表现在形状上。“仙  相似文献   

6.
教法一:导学导练步步深入教材简析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由四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段。第一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第五段重点介绍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其构段方式有所不同:二、四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三、五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这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课文的最后一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黄山趣致的岩石和秀丽的景色的赞美,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篇由三幅图和一篇课文组成的看图学文。课文讲的是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景色秀丽神奇,其中无数的奇岩、怪石更是十分有趣。课文共六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黄山风景区的景色与怪石。第二至五自然段重点写了黄山的四块奇石,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作者根据岩石的形状展开合理的想象,把岩石写得形象逼真有趣。其构段方式却有所不同:第二和第四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名称,后介绍样子;第三和第五自然段先介绍奇石的样子,后揭示名称。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告诉我们黄山奇形怪状的岩石非常多。作者在字里行间蕴含着对黄山奇石和秀丽景色的赞美,令读者情不自禁地产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相似文献   

8.
黄山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于一身,棵棵奇松破土而出,干曲枝虬(qiú)、千姿百态;块块怪石横空而生,雄奇伟巧、惟妙惟肖;云海让黄山披上了缥缈的轻纱,云雾中的群峰时隐时现,宛如海市蜃楼,又似天上宫阙;朱砂温泉,终年不息喷吐琼浆玉液,饮可强身壮体,浴则消疾除病。黄山的瑰丽奇观使人们倾倒,他们赞不绝口:“啊,黄山景色果然名不虚传!”听了人们的夸奖,黄山天都峰顶的一棵无名小树得意忘形了,他居高临下,油然产生了一种优越感:“游客游黄山,谁不赞扬我的英姿?所谓‘四绝’只不过沾了我的光,徒有虚名。你看那…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介《黄山奇松》这篇课文主要讲黄山风景区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全文共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可自成一段。第一自然段是讲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第一课时教学后,学生已经学会了生字,而且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生从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中知道了黄山有四绝,人们喜欢黄山松。教学对象分析心理学认为,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的特点,他们在一节课中持续注意的时限只有20分钟。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视野不够开阔,对黄山奇松的姿态缺乏感性认…  相似文献   

10.
班级双绝     
人们都知道,著名的旅游胜地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羊街小学六(2)班也有双绝,这双绝却让人想起来就头疼!  相似文献   

11.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体魄健全的强大源泉。美育的最重要的任务是:教给儿童从周围世界(自然界、艺术、人与人的关系)的美里,看出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挚、从而在自己身上来确立这些美的品质。”徐宏祖的《游黄山记》,就是一篇进行美育的好教材。它可以使青年们从欣赏黄山的自然美和文章的文字美中间,领略到作者那种敢于攀登的精神美。黄山是美的。《游黄山记》中的记叙和描写便是证明。读过这篇文章,人们就会知道作者为什么说“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道理了。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为四绝,《游  相似文献   

12.
初语第三册选用了明末魏学洢的章《核舟记》。这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明人小品,也是一篇古典说明。全篇行流畅,语言洗练,读来琅琅上口,很受人们好评。但教材中的一处注释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13.
朋友,您去过黄山吗?您知道黄山的诸多奇观吗?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的皖南山区,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古人曾这样赞誉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可见,它的神奇与魅力,比五岳更具神韵,更富吸引力。自古以来,黄山以它那优美而卓越的自然景色展示在世人面前,那险峻的高峰,挺拔的古松,缓流的溪水,还有无数种珍异的飞禽走兽及上千万种植物,使游人无不心驰神往,叹为观止。历代文人墨客游历黄山后,曾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赞语,唐代大诗人李白曾有“吹笙舞松  相似文献   

14.
突出一个「半」字体现一个「试」字《镜泊湖奇观》阅读指导课型设计广东省顺德市仓门小学欧阳信锦《镜泊湖奇观》是第十一册第五组的一篇阅读课文。它通过描写镜泊湖独特的美丽景色,赞美了祖国壮丽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  相似文献   

15.
《黄山奇石》是篇写景散文,它把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描绘得惟妙惟肖,活灵活现,极富情趣。根据课文特点,可以按照想象贯穿始终,在读文、观图、说话、表演等多种活动中领会“神奇”的思想,组织本课的教学。  相似文献   

16.
黄山位于安徽省黄山市的北部,自古以来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这四者或静或动,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五年制小学语文第四册《黄山奇石》一课,是一篇看图学文,课文配了四幅插图,其中课文最后一幅图旁边有两段文字描写:一是关于“金鸡叫天都”的描写,一是关于“仙人指路”的描写。我在执教这篇课文时,恰好碰上领导听课。我没到黄山旅游过。于是,我仔细研读了教材和有关参考书等,都没有说明这幅图是“金鸡叫天都”还是“仙人指路”?这幅图给我的感觉是“金鸡叫天都”。于是我在出示公开课时,“仙人指路”,我是让也没曾见到过黄山的学生们来想象这块奇石的样子的,而“金鸡叫天都”是边让学生欣赏图边欣赏课文的。在学习过程中,有的…  相似文献   

18.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篇有名的散文。它以骈散相间、节奏明快的语言描绘了洞庭湖“浩浩汤汤”的雄伟气势和“气象万千”的壮丽景色,又以真挚的情感抒写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政治抱负。多年来,这篇散文一直被初中语文教材所选,堪称初中文言文中的经典篇目。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内容 第四册“看图学文”共有6篇,其中多幅图4篇,单幅图2篇,保留和新选课文各占3篇。这些内容分别安排在教材的三大部分中,各部分均有2篇看图学文。第一部分中有《小蝌蚪找妈妈》和《骄傲的孔雀》,这两篇都是看连续的多幅图学文。多幅图的看图学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用一幅幅形象具体的图,配有一段或几段浅显的文字,完整地表达了故事内容。第二部分中有《我们也要当红军》和《难忘的泼水节》,这两篇都是看单幅图学文。这类课文是以一幅内容较复杂的图,配有一篇较完整的短文。第三部分中有《黄山奇石》和《雷雨》。这两篇看图学文,虽然也是看多幅图学文,但与第一部分中的看多幅图学文略有区别。如:《黄山奇石》一课,由四幅图和一篇短文组成。第一幅图是黄山景观照片,第2—4幅图,分别是“仙桃石”、“猴子观海”、“金鸡叫天都”三个景点的照片。图与图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不是表达事件发展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山,是我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位于安徽省歙县西北,山体雄伟奇特,万姿千态,林木繁茂,云蒸雾涌,变幻莫测。传说黄帝曾与容成子、浮邱公在此炼丹,故在唐天宝六年改名为黄山。它聚五岳特色于一身,奇松、怪石、灵泉、云海,堪称黄山“四绝”,冠天下群峰之首,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