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树的情节     
人的一生中,因为职业关系,会与许多事物结下不解之缘.譬如我,从前与路,现在与树,就结下了极其深厚的情缘.作为武警森林部队的一员,以保护国家森林资源为使命,经常从事着护树、爱树、种树之类的工作,连续不断地增加着感情的积累,到时候就会冲破忙碌生活的堤岸,在记忆的原野上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绿洲.当我参加植树造林时,当我扑救森林火灾时,当我面对树端详其长势、揣摩其年轮时,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儿时爱树、种树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桂华 《生态文化》2004,(4):38-39
我爱树,我爱绿色,我爱森林,我曾想象如果世上没有树,没有森林,没有绿色,那么这个世界将成为怎样的世界呢?人类还能活下去吗?即使勉强生存,世界将变成何等地荒凉与枯萎啊!  相似文献   

3.
树祭     
当我们的老祖宗跳下离开曾经帮助过救过他们的树以后,就像失去了方向和安全。没有了安全,没有了方向的他们将一切苦难怪罪于树。他们大开了杀戒。一帮帮,一群群被称作人的“猴子”们,疯狂起来,一边举着火把,一边挥舞着峰锐的石斧、砍刀,将他们昔日的恩人——树,一棵棵,一片片砍倒,烧成灰,眼睛都不眨一下。为了离开树,他们不惜拖着滴血的双脚杀着山林。树怎么也想不到,它从前呵护过,爱过的猴孙,会如此野蛮的仇视他们的恩人。树给了他们一个安全甜美的摇篮,他们却给了它一个人间地狱。自盘古开天以来,山、水就不断地提醒,誓告他们,与树为敌的…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去东北林区不看白桦林等于白去。我很赞同这话。白桦林永远是东北林区里一道靓丽的风景。在东北的大森林里,有一种素衣洁面的树,这种树的皮洁白,像挂了一层白霜,这种树就是白桦树。白桦的树干挺拔耸直,枝叶疏散,叶片三角形,叶柄细柔,微风轻吹时,细枝摆动,树叶会发出索索的声响,很好听。白桦树还有一个特点,春天嫩叶初发  相似文献   

5.
百年树人     
我认识徐树是在今年九月九日,我们共同在河北怀安参加了一个叫“全国围棋论坛”的会议。徐树二十四虚岁,身穿布衣布裙,显得干净漂亮。她告诉我说她家几代人都是种树的.所以她叫了“树”这个名字。会议完毕.我约了徐树,让她讲述了她家世代种树护林的事.让迅疾而厚重的历史书页,记录下山乡僻野人家依恋树木的真实生活。  相似文献   

6.
它们蔑视地心引力,是永恒地朝向天空的自然元素;它们不徐不疾地向着太阳,吸取着天地精华。它们连接着天地,支撑着万物,它们是生机勃勃的——树。当我第一次走进空荡荡的展厅时,我的心也同这间房子一样空荡。这里没有树,我们如何在这不能生长树木的室内来表现树?这里没有水,我们如何表达山川;这里没有任何生机,如何幻化出鸟语花香的世界?天地!唯有天地是万物的载体和依托。  相似文献   

7.
已经过去40多年了,不知怎么,对于北大荒的印象,我总是无法真正地忘怀。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看见一派相似的风光,心海就会涌起遐想的波涛。其实,北大荒既不是我的家乡,也不是我的出生地,更不是我向往的所在。如果说还算有缘分的话,倒是1957年那场政治灾难,让我和北大荒结下了情缘。时间不过短短3年。  相似文献   

8.
“把爱交给青山,生生世世有缘,把爱交给绿水,生生世世无怨……”在天山南北广袤的原野上,活跃着一支年轻而又英勇善战的战斗群体——武警新疆森林总队官兵。他们视保卫祖国西部生态资源为最高使命,常年战斗在打击“三乱”、护林防火、植树造林的主战场,时刻守卫着新疆各族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资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爱你至深     
"你不爱我!"有多少次你的孩子把这句话强加于你?作为母亲,你又有多少次按捺着内心的冲动不向他们解释你爱他有多深?终有一天,当我的孩子长大,能够理解驱使母亲做各种事情的良苦用心时,我会告诉他的。我爱你至深才打探你要去什么地方,跟谁去,什么时候回来。我爱你至深才坚持你一定要自己挣钱买自行车,虽然我们买得起。我爱你至深才保持沉默,让你自已去发现你精挑细选的朋友原来是个可怕的人。我爱你至深才逼着你把咬了一口的巧克力  相似文献   

10.
施海 《生态文化》2006,(5):39-40
森林是哺育人类祖先的摇篮。没有森林,便不会有人类的生存与繁衍。据考古学家提供的资料证明:北京地区原来是一个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珍禽异兽栖息繁衍的森林世界。远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居住在今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一带的“北京人”、“山顶洞人”就以狩猎为生,他们生存之所,到处生长着繁茂的森林。至今,以树命名的村、寺在京郊仍然为数不少,如大榆树、松树台、槐柏寺等。  相似文献   

11.
首选守林员     
我有一套表格,是根据一个人性格爱好才能本领等等特征,预测职业选择趋向。当然,结果仅供参考。朋友们知道了,有时会说,嗨,把你那沓表借咱使使,看看我生来是从事何种职业的料子,现在还有没有转轨变型的可能性了。我嫌麻烦,就说,人家国外都是给大学毕业生或是待业青年找工作时才做这种测验,您都七老八十喽,不说事业有成,也算轻车熟路了,怎么着,还真想重打锣鼓另开张啊?再说啦,这种表格,是外国人设计的,统计数据也是海外的,简单移植过来,不一定准的。  相似文献   

12.
两年前的夏季.正值我大学毕业前夕.我们班的29名同学,有的忙着考研,有的忙着找工作,只有我一个人在神往着一个地方——芬兰。我所在的大学与芬兰的大学有交换留学生的关系。在大三的时候,我有幸被选派到芬兰进行了短期学习,芬兰自此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芬兰是个美丽的国家.它东面与俄罗斯接壤,西面是名化学家诺贝尔的故乡瑞典.西北面是石油航运大国挪威,其南面则是浩瀚的大海。芬兰素有“千湖之国”的美誉,在33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分布着六万多个大大小小的湖泊.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森林覆盖率达76%。而且.享誉世界的诺基亚公司(NOKIA)就诞生在芬兰。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春节,我带着13岁的女儿回到远在鄂东大别山区的老家。登上高高的山顶,举目四望,群峰倾压的山岗光秃秃的,活像凸在海面上的一座座荒鸟。女儿不解地问:爸爸,这山上的树哪里去了?你不是说老家山青水秀,茂林修竹吗……  相似文献   

14.
柳萌 《生态文化》2007,(5):37-38
假如有人问你:森林在哪里?你一定会说:在大兴安岭,在武夷山,在长白山,在云贵高原……在那些生长茂密树木的地方。这样的回答,当然没有错。可是,当你问那些林业部门的人,你知道他们会怎么说吗,他们会说:森林,其实就在你身边。听了,你[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潘占林是一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人。作为中国前驻南斯拉夫大使,他经历了北约轰炸前南斯拉夫的炮火。当美国的炸弹炸毁我驻前南斯拉夫大使馆时,他是亲身经历者。当中国大使馆复馆的当天,他又与中国使馆人员和中国记者在战火中升起了五星红旗。 回国休整后,潘占林出任中国驻以色列大使。两次以生命作价的穿越,在战火中对世界文化的理解、认知与比较,使我们深切感到,他向世界说明中国的同时,也在积极倾听世界的回声,用不懈的努力在维护国家尊严的同时,构建着沟通人类共同情感的平台。在此过程中他也与媒体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这一切都使得我们对他肃然起敬。 本刊记者两次走进他的内心世界,同他作了真挚的交流,倾听他曾经走在路上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这是一部关于一个护林人家的故事。爱与恩慈,从欲望纠缠到无爱的淡薄和甘愿承担,家人以不同性格和心态同时出场,试图获得对自我的救赎。从繁华到荒芜、从明目皓齿到两鬓斑白,这个家庭与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经历着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但这选择无论对错,丈量生命的时间,无始无终地不停地前行。  相似文献   

17.
常莉 《生态文化》2005,(1):20-24
大兴安岭一望无际的森林从我眼前掠过。从加格达奇开始、五个小时过去了,火车在森林里穿行,除了树还是树,但你绝不会觉得枯燥乏味,眼前的绿色让人兴奋,让人充满惊喜,这是中国的森林,这么一大片森林,何止是一眼望不到边能形容的,八月是一个好季节,绿树如海,波涛向天际。漂亮!壮观!在我们兴奋的,喜形于色的赞叹声里,同行的唯一一个大兴安岭人朱宏平均地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8.
小时候想啥说啥,大家夸我诚实可爱;现在直言不伟,人们说我缺心眼儿。小时候爱信口胡吹要当总统、总裁,大家夸我志向高远;现在我真心实意想当局长、主任,人们指责我狂妄自大。小时候爱唱爱跳,那是多才多艺;现在爱写爱画,人说附庸风稚。小时候见到帅帅的大哥哥,上前扯扯衣角牵牵手,人道天真烂漫:现在  相似文献   

19.
在北京建都860年的历史中,辽、金、元的统治者都曾提倡种树,在清代,乾隆更是一位给树封官、为树赞歌的皇帝。而亲自种树的皇帝,仅有明代永乐皇帝朱棣一人。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被封为"燕王",为建立、巩固明王朝的统治做出了重大贡献。公元1399年,朱棣以"清君侧"平定叛乱为由起兵,破京师(今江苏南京),夺取侄子的帝位,改年号为永乐。明王朝自永乐四年(1406年)开始筹备,第二年正式建设北京宫殿。北京城的中心是皇城,  相似文献   

20.
秋叶飘飘     
又到了秋叶飘飘时季。望着飘飘秋叶,不知怎么了,我常常想到了爷爷。爷爷逝世已有十六年了,十六年中我对爷爷有着太多的思念与亏欠,我总希望可以写些什么用来怀念他。可是十六年里,我一直不敢动笔,我怕手中的笔流露出来的文字太轻浮,表达不出我对爷爷那份沉甸甸的缅怀之情。我爱落叶,尤其爱秋收时节的落叶。在我眼中,秋天的风是通人性的。它时而悠悠地吹,带走几枚枯老的叶;时而虎虎地吹,撼动着整棵大树,而叶,便倾盆般泻了下来。我发疯似的爱着秋叶飘飘。我一直认为,叶是上天赐福予人间的罕物。它富有激情却又隐含哀怨,它勃勃而发却终又郁郁而亡。我总固执的认为叶是有灵性的,我总固执的认为叶落与人垂泪是出于同一种原因。人世间有好多不愿面对却又不得不面对,无力承担却又不得不承担的事。而叶,或许就在那个季节中面对了太多的悲哀与心碎,使得它不得不落了下来。我爱在夜晚想些心底的私密,更爱在秋天的夜晚摊开所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