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竹风从︽辞海︾到︽汉语大词典︾宋志坚罗竹风先生与辞书结缘,是因了一篇杂文。那是1961年的秋天,罗竹风应《文汇报·笔会》编辑余仙藻之约,写了一篇题为《杂家》的短文。他当时是上海市出版局局长,了解编辑人员的酸甜苦辣,故在《杂家》中希望有关领导体谅编辑...  相似文献   

2.
当编辑,就如"文革"前夕曾遭姚文元们所围攻的罗竹风作的《杂家》一文所说,不能不是杂家.因为不论是报纸编辑或出版社的书刊编辑,乃至如今曰益兴旺的电子媒体的编辑,都必须应对知识领域不同的各种方面的作者和读者,你必须去涉猎许多你所并未深究过乃至从未接触过的知识信息,摊子必须铺得很开.这对于拓宽知识基础是有益的,但却门门都不能深入堂奥,对于有志于专治某门专门学问或研究某一专门课题的人却是一种苦恼.这就是"可怜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的话头.  相似文献   

3.
1962年夏天,罗竹风同志因《杂家》事件,离开上海市出版局的岗位,来到当时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参加正在紧张的《辞海》修订工作。从此,他完全沉人这个“海”中,朝朝暮暮,尽心尽力,殚精竭虑,倾注心血,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付出了大半生。  相似文献   

4.
陆潜 《编辑学刊》2001,(4):66-68
今年11月,是罗竹风先生诞辰90周年和逝世5周年.他是我们"杂家"的宗师和楷模,我作为他的学生,此时此刻不能不表示深切的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5.
编辑应为杂家李国维一、编辑应既是某一学科的专家,还应是“杂家”,此虽乃老生常谈,但确是由我们所从事编辑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尽管出版分工范围专业化,但是各方面的知识在同一种书稿内穿插其中,在自然科学类的书稿中免不了间杂一些社会科学知识,在社科类的书稿中...  相似文献   

6.
时群 《新闻窗》2014,(6):35-36
"为读者服务"的思想,是叶圣陶先生编辑思想的核心,也是他数十年编辑生涯中一贯的编辑工作方针。他在第一届全国出版会议的开幕词中强调,编辑出版人员必须"认定这么个方向,为的是为广大读者服务"。值此纪念叶先生诞辰120周年之际,重新认识和学习他关于"为读者服务"的编辑思想,对提高我们现代编辑的自身素质,做好新时期编辑出版工作,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听了吕叔湘先生和曾彦修同志关于编辑工作的讲座(两次讲话记录分别发表在本刊今年第三、四期),很受教益,想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如何提高编辑业务水平的问题。吕先生指出编辑既应是个通才,又应是个专家;彦修同志提倡编辑应成为杂家。有些同志也确实称编辑是“从事精神劳动的  相似文献   

8.
在本刊第五期上,有文章对现在较通行的编辑应是“杂家”一说提出了异议。本期的《编辑知识结构的界定与评判》,则进一步对此作了探讨,提出了将编辑知识结构分成基本域与生成域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9.
王尔蜜 《记者摇篮》2010,(3):37-37,61
编辑工作是一项神圣而伟大的工作,它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编辑人员不仅要有职业操守、职业道德,而且还要求编辑具有专业性与职业性。一位编辑不仅是专家,还要是杂家。要想做一位合格的编辑,要想做一位能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编辑,我想,有四件法宝可以助我们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0.
历来的观点认为,编辑没有专业,而是什么都懂、什么都知道的杂家。近些年来,也有人提出,编辑应当有一定深度的专业知识,成为某一领域或学科的专家,朝学者化的方向迈进。持编辑是杂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在工作中,要接触各个学科,涉及各种门类,如果知识面十分狭窄,就会出现寸步难行或动辄得咎的局面,造成重大失误,甚至闹出笑话。持“编辑应是专家”观点的人认为,编辑只有杂博知识,专业不精通,无法揣摩自己手头上的书稿的科学价值,无法审读书稿,充其量只是一个熟练的文字匠,不能成为一个称职的编辑。两种意见各有道  相似文献   

11.
这是罗竹风同志一九六二年五月六日在《文汇报》发表的一篇杂文,文章讲了一点编辑工作的苦衷,批评了那些不尊重编辑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现象,提出编辑工作者也是一种专门家——杂家,无论如何是缺少不得的。谁知这样便触犯了支持张春桥的那位老爷,他示意当时窃据上海市委常委的张春桥,要文痞姚文元写了一篇文章进行“反击”。这班老爷的倒行逆施,激起上海和全国新闻出版界的极大愤慨,读者纷纷来稿来信对姚文元进行驳斥,这就是轰动一时的“杂家事件”。张春桥们恼羞成怒,一九六三年在上海市委召开的一次思想工作座谈会上,张春桥亲自出马,叫嚣“杂家事件”是“思想战线的一次资本主义复辟”、“出版社刮起了一股资本主义自由化的风”,是“站在资产阶级立场上,矛头直接指向党”。很快,罗竹风同志被撤掉了上海市出版局的领导职务,凡是写过文章提过意见驳斥过姚文元的,也都被迫一一作了检讨。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杂家事件”这场“文字狱”更是愈演愈烈,因此而被株连问罪惨遭迫害的同志达数十人之多,成为出版界人所共知的一大冤案! 十七个年头过去了,张春桥、姚文元一伙倒台了,我们再来细读“杂家”这篇杂文,更加觉得文章写的好,写的真切有理,给人以启发,也更加激起我们对“四人帮”的仇恨!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编辑,不仅应该是一个专业的杂家、社会活动家,还更应该是敏锐的策划人、敢为天下先的潮人!  相似文献   

13.
做一个“杂家”.对做好编辑工作至为重要,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杂家”虽然不是靠眼前的学位、学历教育培养出来的.但在编辑出版学的教学过程中树立“杂家”意识。灌输“杂家”思想,有目的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增强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适应工作并做出成绩奠定扎实的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编辑是杂家,具有广而不深的知识,这是人们对编辑的普遍认识.编辑也要讲"专",也应当成为学者,即学者型的编辑,这是人们对编辑新的认识,这种认识还在不断探讨之中.本文结合作者在实践中的体会,认为在学术性很强的大学出版社,学者型编辑对于出版优秀科技图书及专业教材并以此出精品创品牌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培养学者型编辑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新闻爱好者》2007,(11):41-41
(上接第10期第29页)6.扩充知识勤于思考记者、编辑是杂家,知识面窄是"吃不开"的。平时勤于丰富自己的知识,培育社会责任感,一旦新闻线索来到身边,才能准确判断它的价值,正确的予以利用。7.尝试寻找第二落点  相似文献   

16.
编辑个性化     
编辑个性化□湖北人民出版社王建辉编辑个性化的内涵,在我看来也就是编辑的定位定向发展。一个人在社会上要有自己的定位,一个编辑在编辑工作中同样要有自己的定位,这样做人和做编辑才能有自己的发展目标和前进方向,才能定向发展。个性化也就是特色化。编辑是杂家,是...  相似文献   

17.
杂说做杂家     
于冠深 《青年记者》2010,(18):100-100
查《汉语大词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例如,叶圣陶先生曾做过一篇《要做杂家》的文章,就是我查某一词条时意外获知的。文中有曰:"咱们要争取做个杂家,唯其杂,  相似文献   

18.
在出版界,"杂家"是个颇雅的称号,自诩为"杂家"或以"杂家"为追求目标的人不少.人人以博学为荣,个个都想成为多面手,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不少弄潮儿更是身兼编、印、发三职,叱咤风云,好不风光.编辑之"杂"似乎已有定论,不"杂"不足以为编辑.  相似文献   

19.
编辑能力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文字编辑,论述编辑能力的内涵以及编辑能力具有的主体性、创造性、专业性、综合性四个特点,指出在现代出版条件下,文字编辑必须具备编校能力、策划能力、管理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探讨了专业素质对编辑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刘维维 《出版史料》2011,(4):102-104
周振甫(1911~2000)先生以学者型的编辑形象在业内闻名,也以严谨认真求实的学术作风受人仰慕。他所秉持的编辑理念,所展现的编辑工作实践,一以贯之的是一种读者至上,为读者着想,对读者负责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及其指导下的编辑工作实践,"作者—编辑—读者"的"创造—选择—接受"的传授链条,才能实现良性运转;在阅读渠道多元化的今天,才能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最终赢得读者也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