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国近代著名的画报——《点石斋画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画报是当今世界上新闻宣传重要手段之一,几乎每个国家都出版画报,不少国家(?)有多种类型的画报。画报在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都有悠久的历史,但在中国出现很晚。1875年上海清心书院出版了以小孩为对象的《小孩月报》。1877年《申报》编印过不定期的《寰瀛画报》,内容多是转载一些外国画报上过时的新闻图片。1880年,上海圣教会印行的《图画新报》,也是转载一些外国画报上的风景、建筑、仕女等。这些都可以说是中国最早  相似文献   

2.
今年5月,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年,也是《晋察冀画报》创刊50年及其创建者沙飞诞辰80年。届时,我国新闻摄影界将举行大型学术研讨活动,总结革命摄影工作优良传统与宝贵经验,探究新时期新闻摄影的改革与发展,使新闻摄影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我国摄影史上,沙飞是自觉地提出并实践“摄影即武器论”,以摄影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服务的第一位革命摄影家,又是最早深入敌后,成为八路军第一名新闻摄影记者及敌后我国人民革命摄影事业的主要开拓者。是他和他的战友罗光达以及其他同志在1942年,在中国敌后抗战最艰苦的年月,创办了我党  相似文献   

3.
醒俗画报     
几年前,在哈佛大学任教的李欧梵先生来津看我。那时候,他正对清末民初、中西文化碰撞时期上海的社会形态发生研究兴趣,因此,迷上了那时代上海出版的画报。从早期的《点石斋画报》到后期的《良友画报》,中西交错,色彩斑驳,非鱼非鸟,极是新鲜和奇异。  相似文献   

4.
(一)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不同记载关于我国最早的画报的记载,在报学史上一直是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点石斋画报》。较早的是1927年戈公振所著的《中国报学史》中说:“石印既行,始有绘画时事者,如《点石斋画报》、《飞影阁画报》、《书画谱报》等是”。1931年萨空了在所著《五十年来中国画报之三个时期》中说:“中国之画报始祖,说者皆谓上海《点石斋画报》、  相似文献   

5.
最近,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极为珍贵的我国最早出版的画报——《寰瀛画报》一至五卷。这五卷画报,在我国报学史上,有许多学者提到过它。在1936年10月10日《神州日报》复刊十周年纪念刊上,上海通社写的一篇《最早的画报》一文中,较早的提到了这一画报。文中说:申报馆曾出过一个面报,名叫《瀛寰画报》,创刊于1877年(光绪三年)9月,出五卷而止,《瀛寰面报》罕闻人提及。  相似文献   

6.
解读《良友》画报的封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春晓 《新闻大学》2004,10(4):52-55
一提起综合类图片杂志,人们很容易想起美国著名的《生活》杂志,殊不知中国也曾经有过这样一份以图片为主的大型杂志,而且创办时间比《生活》整整,早了10年,这就是《良友》画报。《良友》画报(TheYoungCompanion,后来改作TheCompanionPictorial)由伍联德先生于1926年在上海创办,是20世纪20、30年代上海乃至全中国富有影响的大型综合类画报。伍先生创办《良友》的目的是以出版  相似文献   

7.
广西中央日报始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孙中山先生在改组了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以后,又创立了黄埔军校,积极准备北伐。为了配合军政行动,在广州创办了民国日报,作为革命宣传工具。孙中山先生逝世以后,为了纪念他的革命功绩,民国日报更名为中山日报,仍在广州继续出版。当北伐军占领长沙、南昌、武汉、南京、上海之后,东南半壁河山已在国民党统治之下,这时的广州中山日报,事实上已成为地方性的报纸。  相似文献   

8.
《良友》画报1926年创刊于上海,为月刊,内容庞杂,既有时事报道,也大量刊登西方建设及其新奇事物,有时尚明星、电影报道,更有休闲性文学文字.画报刚一出现便受到大众的欢迎,1926年2月创刊号即售出了7000册.  相似文献   

9.
论画报的时代使命■王步贵画报的出现,同其他大众传播媒介的报纸、杂志一样,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以及经济文化生活的需要。1920年6月,报界前辈戈云振先生在上海时报《图画周刊》发刊词中指出:“世界愈进步、事愈繁颐,有非言语所能形容者,必藉图画以明之”,于...  相似文献   

10.
提到老上海的风情,就会想到旗袍、百乐门、霞飞路、月份牌广告……这一切都可以在一本《良友》画报中寻踪觅迹。《良友》画报于1926年创办于上海,是中国第一本大型综合性画报,有人说它是一本时尚刊物,也有人说它是一本新闻画报,其内容包罗万象,说它是一个时代的镜像也绝不过分。它的发行量达到4万多份,销量仅次于邹韬奋的《生活》周刊。《良友》画报的发行经营对于期刊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作为一份视觉性期刊,它在审美品格上也是意识超前的,最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文化载体对时代的文化和大众日常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晋察冀画报》是在中国抗日民主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家以刊登照片为主的综合性画报,1942年7月7日出版的第一期《晋察冀画报》也是中国人民第一部革命摄影集。文章通过介绍《晋察冀画报》的筹备和创刊,以及它的连续出版,揭示了《晋察冀画报》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2.
1884年在上海创办的《点石斋画报》风行世上之后,“画报”在中国便成了出版物中的重要一员。彭永祥在《中国近代画报简介1877—1919》中,通过对二十多个图书馆的调查,统计出我国从1877年到1949年间,共出版画报约八百种。当时最主要的出版重地上海,既是中国画报的发源地,又是出版画报最多的地区。  相似文献   

13.
今年11月12日,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130周年。在孙中山先生从事革命活动的一生中,他曾先后二十余次来到上海,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许多光辉的业绩。如1913年他就是在上海举起了H次革命的旗帜;1923年他在上海与苏俄特使越飞会谈;192年底孙中山先生从广州出发,经上海北上,为谋求全国的统一,最后病逝于北京,走完了他革命的一生。孙中山先生在上海的革命活动,留下了丰富的历史记录,在上海市档案馆馆合档案里,收藏着有关孙中山先生在上海从事革命活动的许多历史文献资料,值此孙中山诞辰130周年之际,这部分档案文献…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探讨中国近代画报的历史流变和发展轨迹。由于上海是画报的策源地,以上海画报为研究中心,可由此表征全国画报的整体状况。文章从中国近代第一份画报——1875年的《小孩月报》开始溯源,至1949年《华北画报》迁至北平出版,将近代画报的背景、源流和演变过程纳入视野,试找寻其在技术和刊物旨趣规约下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点石斋画报》发行的时间:以书的形式每月出3号,每号含8张双页的配文图画.每号的售价是5分,而100分才是1两(银元).它在上海发行,至1898年8月16日,共计发行了528号,随《申报》附送订户.因画报印刷精美,画法中西合壁,人物背景生动真实,内容贴近生活,及时报道社会热点、朝廷腐败、列强侵略、民俗奇闻,可看性强,时效性足,发行渠道畅通,风靡上海.  相似文献   

16.
艾思奇,原名李生萱,云南省腾冲县人,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党在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1]8,被誉为"大众哲人".艾思奇1932年初到上海,1937年8月离开上海奔赴延安,在上海生活战斗了近六年的时间.这是艾思奇革命思想从自发到自觉、从激情到理性、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六年,是其从一名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进步青年转变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革命战士重要转折的六年,代表作《大众哲学》正是在上海时期完成的.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一同走进艾思奇在上海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7.
刘敏 《编辑之友》2012,(7):112-114
《良友》画报作为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城市文化记忆的文本载体,呈现了上海时尚现代性的都市生活图景,同时建构了上海阴性妩媚的城市文化记忆特征,并成为都市现代性消费主义文化的表征.  相似文献   

18.
正上海的20世纪初,是一个黑暗混乱的时代,又是一个伟大的革命时代。一群有坚定信仰的革命先行者,在上海成长为中华民族的脊梁;也是在上海,成就了他们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业。出生于安徽安庆的陈独秀(1879-1942),自1901年10月起,五次赴日学习,上海是他的起航之地;他在安徽安庆、芜湖等地从事反清、反袁"二次革命"斗争屡遭通缉,上海又是他的避难之处。不过,在1915年之前,上  相似文献   

19.
新闻画报用"选择新闻中可嘉可惊之事,绘制成图,并附事略"的模式,将新闻事件迅速传播到社会各个层面。1890年创办的《飞影阁画报》,内容偏于闾巷传闻和上海女性生活,使得《飞影阁画报》成为研究旧上海风俗民情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0.
时至今日,《良友》已经作为一种都市文化符号载入中国的出版史。它记录时尚,记录生活,记录那个年代的方方面面,是研究民国时期中国都市文化最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杂志这一媒介形式产生于城市,具有构造和凝聚城市共同体的天然功能。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商业繁荣,文化产业发达,是当时中国新闻业的中心,诞生了为数不少的出版物,《良友》是其中反映都市时尚化程度最高的一种。1926年《良友》画报由文化商人伍联德创刊于上海,1945年停刊。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