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代汉语中的一些俗语词,常常无旧注和专书可供查考,这些词语往往保存在活的方言里。笔者现将所注意到的家乡方言词语和近代汉语相关语料做一简单比对,探讨其在近代汉语俗语词考释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契约文书是最具地方性特征的文献之一,因此在古代文献词语的考释,特别是方言词的考订中具有独特的价值.洛阳明清契约文书中含有不少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较真实地反映了同时代的口语,对它们进行考察,有助于汉语词汇史研究.通过对洛阳契约文书中“茔”、“取水渠”、“壹垧埤”、“地垅”、“界畔”、“滴水檐”、“畛”、“圪埌地”、“厕坑”、“过割”、“打兑”等10余则方言俗语词的考释,可补充《汉语方言大词典》漏收的词语、义项和语例,为研究洛阳方言、探讨近代汉语词义的演变提供丰富的语料.  相似文献   

3.
宋元明口语词属近代汉语范畴.近代汉语的时限,一般认为是从唐五代到明末清初.这一阶段含有大量口语的著作所反映出的语言特色,与先秦两汉的语言有较大差异,与现代汉语也不同.但是,现代汉语中的许多词汇和语法现象却已在近代汉语中初见端倪,那时常用的一些词语(特别是口语词)至今仍大量保留在汉语方言中,现列举九条一般大型辞书失收或释义、举例不够详备者.加经排比阐释.目的在于以活的方言材料来印证这些宋元明语词的意义.这里所说的方言主要是笔者所熟悉的黔南话.巴得 巴不得—盼望,期待,动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现代方言的角度考释了《醒世姻缘传》里的几个方言俗语词,为准确解释这些词语提供了一些活的方言例证,补充和纠正了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的方言俗语词,具有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本文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21则方言俗语词,补充《汉语大词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大型辞书失收的词条和义项。  相似文献   

6.
河南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方言中保留了大量上古以来人们口头俗语流传的痕迹.本文通过对河南丰富的俗语词资料进行比照分析,对其中一些俗语词义项的源流加以考证,从而表明方言中俗语词的研究对我们全面认识词汇及词汇发展史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清徽州契约文书中含有大量方言口语词,具有十分重要的词汇学、方言学、辞书学价值.运用辞例归纳法,考释徽州契约文书中10则方言口语词,补充大型语文辞书《汉语大词典》编纂之缺失,并为近代汉语词汇、徽州方言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连城璧》与《十二楼》是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李渔的两本白话短篇小说集.作为明清拟话本小说的重要代表作品,它们对近代汉语词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语料价值.其中出现的许多词汇,尤其是一些方言词和俗语词,与现代汉语词汇在字面上相同或形似,然而其意义却与之或微殊、或迥别.本文选取了这两部小说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词汇,运用训诂的方法,对它们的义项进行细致的考察,指出了大型辞书在释义上的一些偏误.  相似文献   

9.
府谷方言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特别是中古近代汉语语词。文章摘数例疏证,以示方言与文化之源远流长,个别词条亦可佐证、纠正或补充辞书他解。  相似文献   

10.
府谷方言保留着大量的古语词,特别是中古近代汉语语词。文章摘数例疏证,以示方言与文化之源远流长,个别词条亦可佐证、纠正或补充辞书他解。  相似文献   

11.
《醒世姻缘传》是一部以鲁方言写成的白话小说,书中保存了大量的方言词语,是研究鲁方言尤其是鲁中方言的宝贵资料,但不少方言俗语不易理解。黄肃秋标点注释本是该书较好的版本,但黄先生本人不生活在鲁方言区,其注释中对一些方言词的训释不够确切甚至出现讹误。小说主要发生地山东武城,武城,地属德州,以德州方言对校黄注中个别误释的词语,可以得其确解。  相似文献   

12.
明人祝允明所撰《正德兴宁志》记录了明代广东兴宁方言齐韵作灰、庚韵作阳以及杨、王不辨等特点,并和吴方言乃至明代官话作了比较。而明人黄国奎修、盛继纂《嘉靖兴宁县志》则记录了当时兴宁方言的部分常用词汇。跟现代客家方言比较,从两志所记的语音、词汇所展示的特点可以看出当时的兴宁话已是一种成熟的客家言无疑。就现存地方文献来说,这是目前所见对客家方言最早的语音、词汇描写,在客家方言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文献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3.
清代长篇小说《醒世姻缘传》是继《金瓶梅词话》之后的又一部世情书。书中运用大量的方言词语,自称“造句涉俚,用字多鄙,惟用东方土音从事”,口语色彩浓厚,特别是那些让人费解的方言俗语,非本土化的读者很难理解和体味它们的真实含义,而揣测往往与事实相谬。因此,利用前人著述并结合方言佐证解释“攮颡”、“走草”、“作业”等有代表性的方言俗语,对准确理解这部作品的内容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方言和语音史研究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根据语音史研究可以对方言作进一步的说明,另一方面根据方言可以更好地研究语音史。方言在词义上往往有不少独特性,考释方言中的古语词,常常要把古今语音的对应规律、词义、古文献等结合起来,从而准确地考释出古语词,并对汉语词义的发展演变提供活的方言证据。文章以隆回方言为例,考察其若干方言词义。  相似文献   

15.
清代乾隆、嘉庆时期陕西省著名的碗碗腔剧作家李芳桂的《李十三十大本》中保留了许多关中方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特点,是研究清代关中方言的一份十分难得的珍贵材料。《李十三十大本》中关中方言词语数量较多,文章将其逐条记下,举其他白话著作或关中方言用法为例并释义。  相似文献   

16.
《歧路灯》作为研究18世纪中原一带方言的不可多得的资料,河南大学张生汉先生对书中的方言词语多有研究,但张先生的某些观点有值得商榷之处。摘出十余条小说中的方言词语并以今音、今义分析之,不仅是对《〈歧路灯〉词语汇释》的补充,也有益于近代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陕西近代歌谣数量众多,其中保存了大量的陕西方言词语。从历时的角度看,这些方言词语是不同时代词汇成分的累积,其中既有古语词的传承,又有方言的自我创新。歌谣中所记录的方言词语具有内部一致性,但各县方言之间还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同一首歌谣在不同地区传唱时换用了不同的词语,这有助于陕西方言的内部差异研究。  相似文献   

18.
李绿园撰著的长篇白话小说《歧路灯》,是研究十八世纪中原官话的重要语料,很多词语至今仍保留在河南方言之中。《歧路灯》一些单音词和复音词的意义可以通过方言用例得到恰当的解释,省略式复音词则可以通过形式还原了解其意义。在今后对《歧路灯》的语言研究中应充分重视各种版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明代白话小说《醒世姻缘传》一书中的“旅旅道道”、“没试没试”、“乜乜踅踅”、“抿耳”、“身命”、“坠”等方言词语做了进一步考释,补充并纠正了目前对这些词语解释的不足和失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