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智力疲劳是有别于肌体疲劳的一种心理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时常发现学生出现智力疲劳现象:对教师的书写视而不见;对教师的言语充耳不闻;对教师的点拨启而不发;对知识的理解似懂非懂;对技能的掌握似会非会等。发生这种现象的诱因是什么?又如何解决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1 探究智力疲劳的诱因“假如学生不愿学习,那只是教师的过错。”(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语)学生的智力疲劳,应归于教师的策略失当,本文就以下三方面略作探究:  相似文献   

2.
目前,全国的高三毕业生正处在紧张的考前冲刺阶段,这些学生在紧张的复习、迎考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感到学习有压力,有近一半的学生会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出身心疲劳现象,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疲劳。造成高三学生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对提高学习成绩、升学的担忧是导致学生心理紧张、疲劳的主要原因。高…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钳工实习安排使学生在基本技能的练习中,极易疲劳,加上动作单调,内容枯燥,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针对此现象,本文阐述了如何采用“任务驱动法”教学方法开展这一科目的教学思路以及收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注意防止和消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疲劳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六种心理疲劳现象及产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取六种方法来防止和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心理疲劳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中,经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些学生智力一般,但求知欲强烈,学习刻苦而终于大有作为;而有些学生本来聪慧颖悟,但缺乏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智力发展往往不理想。笔者认为,这种不同的发展趋势反映着非智力因素对人才成长的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讨论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其对学生智力开发与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谈斯腾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与教育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智力观局限于学业智力,仅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难以预测学生在生活及事业上的成功。在此背景下,斯滕伯格提出成功智力。成功智力由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构成,这三方面的协调和平衡能够在教育实践方面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学习疲劳指学生由于长时间高度紧张的学习,学习效率下降、学习兴趣降低的现象,但作为教师,应该能理解学生的学习疲劳现象,从而维护学生心理健康,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8.
冯敬深 《华章》2007,(8):14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需要勤奋,学生的勤奋主要来源于兴趣,兴趣有助于消除心理疲劳,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是开发学生智力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9.
智力落后学生掌握量词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调查表明智力落后学生掌握量词的成绩发展速度是缓慢的,智力落学生与正常儿童掌握量词的顺序是一致的。文中分析了智力落后学生掌握量词的特点是语法结构掌握差,词汇量少,词义理解不深刻,在运用中泛化现象严重。影响智力落后学生掌握量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智力发展的水平,教育因素,生活经验等都起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冯军宏 《甘肃教育》2013,(20):70-70
在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许多同仁在这方面探索总结出了许多理论,这些理论的出现,改变了过去部分教师只注重构筑学生的智力结构和伦理结构,忽视塑造学生的审美结构的现象。住此,笔者结合前人的经验及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钟发霞 《考试周刊》2013,(39):165-166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实际问题和长期以来教育体系中的严重缺失,高职学生普遍存在情绪智力偏低的现象,这是学生成才的绊脚石,也给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本文在分析高职学生情绪智力普遍偏低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情绪智力与成才的关系,最后提出提高高职学生情绪智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英语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智力发展也比较好,这说明知识与智力发展是密切联系的;但也有学习成绩和智力发展状况不成正比的现象:有的成绩差的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而有的学生成绩优良,却在智力方面比较差,这说明知识水平与智力发展之间又是有区别的。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必须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其智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有些学生存在学习后劲不足的问题。本文指出了中考复习阶段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疲劳表现,着重对初三学生中考复习阶段心理上的疲劳表现加以分析,并针对这些现象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英语新课程标准将培养学生智力提到了议事日程。智力一般包括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综合能力。下面就对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智力作些探讨。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在英语教学中,观察是学生认识语言现象与增加知识的重要途径。培养观察力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明确观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Dennis提出的智力理论的一种新理论--神经可塑性理论,该理论认为智力的发展是随着大脑神经网络的可塑性的发展而发展的,同时此理论可以解释许多其它智力理论不能解释的智力现象.本文还讨论了神经可塑性理论对当前智力教育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吕维萍 《甘肃教育》2011,(22):23-23
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相当数量的教师身心状态都存在疲劳现象,我们称之为教师的"职业倦怠"。其实,同样的疲劳现象也广泛存在于相当数量的学生身上,这里暂且称之为"学习疲劳"现象。学习疲劳是指一个人长时间连续学习之后,学习效率下降的一种生理与心理异常的状态,它是影响学习效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从学生的智力活动可感知与不可感知角度出发,提出潜智力基础这一概念.论述了潜智力基础与显智力活动能力的关系,与时间、信息源、信息量的关系.论述了潜智力基础与文化课学习之间的关系.作者进一步指出目前学校教学中在潜智力基础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强调忽略潜智力基础发展的现象,必将损害学生的长远利益.强调给潜智力基础以发展的时间.另外说明潜智力基础发展对学生其他方面成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心理疲劳是指因心理因素引起的不良情绪,使大脑皮层受抑制而出现的心理现象。之所以产生心理疲劳从根本上说,是受到人的体力、智力、情绪三种节律运动规律的制约。当三种节律出现运动低谷时,人就产生生理或心理疲劳。从高三学生复习迎考角度看,造成其心理疲劳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学生认知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降低,情绪异常,对一切事物都“兴味索然”,他们这是陷入了一种综合的心理疲劳状态.学生心理疲劳现象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才能克服学生心理疲劳呢?那就是充分利用生物新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精神性疲劳的消除,提高大脑神经细胞的工作能力和大脑皮质分析综合能力等生理学机制,分析了适当的体育锻炼对学生智力发展的积极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