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先生的书刊广告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军 《出版科学》2002,(1):35-38
鲁迅(1881~1936)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同时又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鲁迅从事编辑出版工作的时间很长,从1907年在日本筹办文艺期刊《新生》算起,一直到1936年逝世前三天为曹靖华译作《苏联作家七人集》写序,整整30年。据不完全统计,鲁迅曾担任过18种期刊和报纸副刊的编辑工作,并办过7个社团,编辑出版《未名丛书》、《乌合丛书》、《奴隶丛书》、《朝花文集》等,替别人“校订”、“校刊”的作品一百  相似文献   

2.
鲁迅一生编辑、出版过多种文艺杂志,曾为报纸编过文艺副刊。1925年,他在北京编《莽原》周刊,附在邵飘萍主办的《京报》发行。同年,他为《国民新报》编过副刊。鲁迅和报纸的密切关系,还可以往  相似文献   

3.
黄萍荪在自己办的《越风》杂志第五期上(1935年11月16日)以“冬藏老人”之名发表《雪夜访鲁迅翁记》,后来被验证为“虚构之作”,黄萍荪自己也承认:“这篇文章有招徕读者之心。”他并没有到过鲁迅家里。近年已有曹震《鲁迅与黄萍荪》,倪墨炎《关于黄萍荪》,徐重庆《我所知道的黄萍荪》诸  相似文献   

4.
鲁迅——一九一八年四月《新青年》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狂人日记》,作者署名“鲁迅”,这是周树人第一次使用这个笔名。一九二○年底,他曾向他青年时代的同窗好友许寿裳解释过笔名的来历:(一)母亲姓鲁;(二)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而迅速之意。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一九一九年九月十一日在《学灯》副刊上发表第一批新诗时,始用笔名“郭沫若”。郭沫若是四川乐山县沙湾镇人,他曾对日本留学时的同学范允藏说过:“我的名字‘沫若’是由我故乡的两条河:沫水和若  相似文献   

5.
曹聚仁三十年代在上海教大学和办《涛声》杂志时,曾和鲁迅有过交往,多次宴聚,在鲁迅的日记和书简中有所记载。鲁迅有时还托他查一些资料,我记得的有鲁迅请他找《隋书》查隋炀帝“焚草”之变的出典。那时,徐懋庸寄住  相似文献   

6.
编教异同论     
鲁迅当过教育部职员,在北京、广州、厦门等地教过书;鲁迅也当过编辑,主编和参加过编辑近三十种报刊,主办和参加开办过七个“出版社”,为他人纂辑、校勘、校订、校对及编辑过七十多部(卷)书稿。他若不当教师,哪有《纪念刘和珍君》那么好的祭文,和《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那么好的讲稿;他不当编辑,哪有那种对读者对作者的负责精神,哪有那种不辞劳瘁求全臻美的工作作风,方志敏临死前怎会把《可爱的中国》托付于他,残遭杀害的殷夫其诗稿《孩儿塔》何以能  相似文献   

7.
小说是发展中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小说的结构出现了多种类型和形态。小说在刚刚萌生和逐渐成熟、成型阶段,其结构形式主要是叙事结构(即情节结构);如:“框架结构”(鲁迅的《故乡》、列夫·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螺旋式结构”(司汤达的《伐尼娜·伐尼尼》等)、“楼梯式结构”(鲁迅的《祝福》等)、“翻板式结构”(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等,笔者已在另一篇文章(见本刊1985年第2  相似文献   

8.
郑勇 《新闻三昧》2007,(10):10-11
鲁迅先生说过这样的话:要极俭省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见鲁迅《我怎样做起小说来》)在某种意义上说,"画眼睛"就是"刻画心灵"。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是鲁迅先生十分赞赏的一部小说。 也许基于鲁迅对《红楼梦》的好评,围绕《红楼梦》与鲁迅,就有了一系列干系。最近见到的一则是:安徽的《艺术界》杂志,1994年第一期,发表了赵国雄同志写的《鲁迅与夭折的歌剧<红楼梦>》一文。文章大略谓:1936  相似文献   

10.
书业内外     
《收获》刊文贬损鲁迅引起质疑 据《北京晚报》等传媒引自新华社电讯,文学刊物《收获》近期集中刊登3篇贬损鲁迅的文章,引起绍兴市政协委员、绍兴市作家协会主席朱振国的不满。朱在一封公开信中质问:如此“集束炸弹”贬损鲁迅,意欲何在?今年第二期的《收获》在题为“走近鲁迅”的专栏中,分别刊登了冯骥才的《鲁迅的功与“过”》,王朔的《我看鲁迅》及林语堂发表于1937年的旧文《悼鲁迅》。  相似文献   

11.
研究鲁迅的《野草》(1927年),势必是一种修正视角下的研究。自1955年冯雪峰发表"《野草》"一文(《文艺报》第19期、20期)后,可以说,针对《野草》的"政策"曾一度趋于稳定。《野草》是一部散文集,包括23篇文章,是鲁迅最重要的作品之一。这些文章创作于1924年到1926年间,当时鲁迅正定居北京。也就是说,当时他是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下进  相似文献   

12.
《鲁迅书信集》(上下卷)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是1976年8月的事。书中收录鲁迅书信比此前任何版本更为完备,①计1381封(其中包括致日本人士的96封),另有收信人姓名未详的2封和散见于书刊的片段16则,印数165000套,其中精装本60700套(包括部分特精装本)。稍早的同年7月,人民文学出版社还出版了《鲁迅日记》(上下卷)。这两种鲁迅著作的出版,算是给十年动乱中萧条的出版界带来了一线生机,也为荒芜的读书界吹进了一丝清风。但是编辑部门的工作人员,却有过一次惊魂经历。当年的9月16日,时任人文社鲁迅著作编辑室主任的王仰晨,接到了国家出版局的电…  相似文献   

13.
《出版史料》2006,(2):125-125
孙伏园(1894~1966年)是鲁迅的学生和朋友。曾主编北京《晨报》副刊,发表鲁迅的《阿Q正传》。1924年与鲁迅等发起成立语丝社,出版《语丝》周刊。与鲁迅有多年的编、著往来,过从甚密,著有《鲁迅先生二三事》。1936年10月鲁迅逝世后,孙伏园十分悲痛,以鲁迅著译作品及所主编的刊物名称撰成挽联:“踏《莽原》,刈《野草》,《热风》《奔流》,一生《呐喊》;痛《毁灭》,叹《而已》,《十月》噩耗,万众《彷徨》。”寄托哀思。孙伏园写挽联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15.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重版了瞿秋白同志编辑的《鲁迅杂感选集》。为了保持当年初版时的原貌,该书采用了毛边本装帧。有的书店却误以为这是“半成品”而退货。毛边本作为书刊装帧的一种风格,在解放前是经常被采用的,特别为“五四”以后的新知识分子所喜爱。我记得解放后也用过,1957年创刊的《诗刊》杂志的头3期就  相似文献   

16.
各国科普刊物如美国的《科学文摘》、《科学的美国人》、《科学》、《大众科学》、《科学新闻》、《现代科学》、《科学世界》、《科学与儿童》和《兰杰:里克氏自然杂志》等,内容有高、中、低,对象分大学以上程度和中小学及儿童。进入八十年代后,美国又创刊了《八十年代的科学》(以介绍新兴科学为主的图文并茂的科普杂志)、《奥姆尼》(介绍现代科学和预测未来的杂志)和《发现》(适合大学生阅读的科学新闻杂志)等各类型科普刊物有12种。  相似文献   

17.
画者鲁迅王锡荣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6看懂鲁迅手绘的猫头鹰刘玉凯撰,《新文学史料》2004年3期鲁迅一生爱画。他收藏过不少名画(多数是印刷品),提倡过木刻版画运动,编印过好几种中外画集。尤其值得研究的是,他还偶尔画过一些画。他没有进过美术堂,没有拜过画家为师,是无师自通,自学成才。少小时,他用半透明的"荆川纸"覆在通俗小  相似文献   

18.
《今传媒》1998,(5)
鲁迅的一生,除了写作之外,还编刊物,出版书籍,编辑出版工作是他一生文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参与编辑过许多刊物,其中与文学青年合作的居多,如《语丝》、《莽原》、《未名》、《朝花》等刊物,都是与青年人合办的,鲁迅在帮助青年人办刊中,付出了心血,做出了奉...  相似文献   

19.
鲁迅大辞典林默涵主编,《鲁迅大辞典》编委会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2009年12月出版的《鲁迅大辞典》(人民文学出版社)中有"纪念附册",其中"鲁迅著作的外国译本"(按国家分类,按出版年代编排)下"英译本"列出一种:  相似文献   

20.
几家报纸对鲁迅使用笔名的数量说法各异,莫衷一是,使人不知该相信谁的。《中国教育报》1999年11月2日第4版,《鲁迅笔名浅谈》一文中说:“鲁迅用过的笔名达140多个。”辽宁的《青年知识报》1999年11月3日第三版,在题为《鲁迅的笔名与爱憎》一文中说:“鲁迅的笔名共有130多个。”《天津老年时报》2001年9月15日第四版,在题为《鲁迅笔名知多少》一文中说:“鲁迅使用的笔名大约有158个。”上述三报三种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