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春年  徐庆 《科技广场》2010,(5):153-156
为了克服传统教学系统机械性、针对性差等的缺陷,以便适应以学生为主体的针对性强的个性化教学实际,本文分析了一种基于向量空间模型的"研究型学习"网络系统设计范例,试图通过将向量空间模型和研究型学习模式的融合,有效提高研究型学习的实践效果,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达到知识和能力自然融通的基本能力.本文着重介绍系统体系结构、功能模块、实现方法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述了将"橡胶品格"教育融入精英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介绍了精英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情况、精英高职人才实行橡胶品格教育的现实选择、影响精英高职人才橡胶品格形成的因素、精英高职人才橡胶品格的培养策略。通过将橡胶品格教育融入精英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其专业知识应用和迁徙能力,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岗位迁移能力突出、发展后劲足的技术技能型高职人才,从而带动高职人才培养,实现高职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付焕森  李元贵 《大众科技》2012,(12):127-129
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往往专业性强、抽象、难以理解,常规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学习兴趣,很难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和就业质量,鉴于此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于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至关重要。项目驱动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控制、效果评价为步骤的教学方法,研究如何结合专业培养计划和就业目标进行项目设计,并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为引例,11船舶工程技术班为对象,通过设计、实施项目驱动教学。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对自动化类人才工程能力的实际需求,提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工程能力是否得到提高"作为评判标准,从四个方面构建了面向船舶与海洋工程的自动化类人才工程能力培养体系。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体系的建立不仅促进了自动化专业建设水平的提升,加强了人才培养的实施力度,而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5.
针对软件工程专业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本文将CDIO(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工程教育理念和现今的实践教学相结合,倡导"做中学"和"基于项目学习"的实践教学模式。依照CDIO能力培养大纲改革软件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该教学体系的制定符合以学生为本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原则、渐进性原则和4个结合原则。在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给出在改革实践教学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通过在实践教学中全方位地训练学生CDIO理念要求的多种能力,实现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相似文献   

6.
《科技风》2020,(7)
"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在材料力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新工科"人才,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方面融入"新工科"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从而提升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创新性的应用型工程人才。  相似文献   

7.
该文针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特点,设计并构建"双一流"背景下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以期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拔尖人才。  相似文献   

8.
工程技术人员是社会发展的基础,高等教育是工程技术人员培养的主要途径。针对工科教学中的"工程性"和"创新性"培养问题,本文以大四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教改项目为工程,对学生进行回归工程实践教育模式试点。通过回归工程实践教育活动,发现参与项目的同学在工程知识运用、终身学习、团队领导与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为回归工程实践的教学活动在理工科高校教学的具体应用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江科技》2015,(11):147-148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思考、创新和自主学习能力,基于自主学习的研究性教学更符合新的人才培养观念。本文探讨了如何以项目调研形式开展电子商务专业"电子政务概论"课程研究性教学,激发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调查研究综合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14)
以"技能大师工作室"为载体培养高技能人才,创建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以"干中学""教学做"为学习方式、以企业真实的项目任务、生产问题为课程内容、以各类竞赛推动学习及创作,改变以往理论与实践脱节、知识与能力割裂、教学场所与实际情境相分离的局面,依托"1+X"证书理念将真实的工作岗位环境与传统理论教学融为一体,提高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提升学生职业从业能力,养成良好职业操守和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11.
大学理念的发展和数量扩张导致大学的分工和专业化 ,教学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就是大学角色分化的结果。研究型大学是指那些以知识的传播、生产、应用为中心 ,以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培养高层次精英人才为目标 ,在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和科教兴国战略中起重要作用的大学。一般来讲 ,研究型大学学科比较齐全 ,以基本研究见长 ,具有整体科研实力和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的教育实力 ,以及具有科学、知识、人才的整合实力和集成作用。建设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型大学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是中国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20,(22)
本文提出了以软件工程、Web程序设计和数据库技术课程为例的多课程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模式。每门课程在各自一学期的基础教学和实践后,教学团队和企业专家组织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综合实践教学,包括项目案例教学和学生项目实战,充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满足了用人单位对计算机专业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将“DRIVE”素质模型与CDIO工程教育改革相结合,以“DRIVE”素质模型中的各项素质为培养目标,以CDIO模式为培养路径,将工程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产品和系统”来进行构思和设计的模式,通过开展学生项目团队学习实践及组织各专业进行一系列改革,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吃苦耐劳、诚信、团队合作、责任意识等,使学生成长为以追求卓越的高素质工程人才为内在驱动力。该模式是基于良好的、个性化的素质结构的实践和创新,为培养高素质工程人才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种更为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4.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中教学改革实践,结合传统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现状,采取"研究型"课型进行化学课堂教学改革,从"研究型"课型的课堂教学意义、"研究型"课型中教师与学生的角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型"课题在无机化学中的应用和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5.
文章探讨了创业人才型培养的要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特点,提出逐步构建学生主导,以多维分层课程体系为核心、实验教学平台为支柱、"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创新创业大赛为拓展,面向学生自主、创新和开放学习的物理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英语专业高级英语阅读课中应当运用研究型教学模式。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形势,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本文提出把研究型教学理念引入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文章主要分析采用研究型教学的原因及其具体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7.
《科技风》2021,(32)
"遥感地质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专业技术课程。针对这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划分为理论学习、专题分析和综合应用三个阶段,分别采用理论教学、主题项目学习和融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综合项目应用的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包括理论考试、主题综述报告、综合项目报告和答辩。本次对"遥感地质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将课程理论内容与实践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体验"先学后做""边做边学"和"以做促学"的学习过程,将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应用起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地质工程专业人才贡献一定力量。  相似文献   

18.
基于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项目引入CDIO工程教育指导思想,分析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指导教师和学生为两条主线,分别在模型制作的构思-设计-实施-运作环节中实施突出指导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的竞赛训练,在结构竞赛中全方位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能力,探索出有益于培养学生后期持续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竞赛教学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于国家骨干高职院级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背景下,提出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为教学模式对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相应课程体系进行改革,通过探索以实践项目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并贯穿于整个课程的始终,用任务驱动和项目向导对课程理论知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激情,通过任务的设计和项目的组成促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把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操作的应用能力,从而实现我院建筑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实现零距离就业,为建筑企业培养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20,(10)
交通设备与控制工程是一个多交叉学科,涉及自动控制、电气工程、计算机应用、检测技术等专业领域。基于以上特点,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工程能力、创新能力,开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地位的教学改革。以《交通信息系统》课程的学生作为实践对象,实施"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