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4 毫秒
1.
文章通过对清代叶德辉《藏书十约》的深入阐述,总结了叶德辉在藏书建设方面的十个专题思想与体会。通过《藏书十约》,不仅可窥探叶德辉平日整理典籍的方法,同时也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可资参考借鉴的古籍整理指南。  相似文献   

2.
寻霖 《图书与情报》2007,(5):138-139,144
长沙叶氏为湖南藏书世家,以叶德辉、叶届勋、叶启发最为著名。叶德辉观古堂藏书已散佚不考,叶届勋、叶启发藏书则全帙捐藏于湖南图书馆,至今为其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3.
近代学者叶德辉因家藏图书众多被誉称"潇湘四大藏书家"之一。叶德辉一生致力于藏书,他藏书重经部,次史书、丛书,他的藏书方法,灵活多样,并且特别注重鉴别、校勘、题跋古籍,他的藏书理念,对于今天古文献学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叶德辉,版本学家,目录学家,他一生著书及校刻的书数百种。著名作品有《书林清话》、《书林馀话》、《藏书十约》等,可是他的品行却让人诟病。叶德辉由于其学品及品行的问题,在中国国学史上少有人提及他。  相似文献   

5.
叶德辉,版本学家,目录学家,他一生著书及校刻的书数百种。著名作品有《书林清话》、《书林馀话》、《藏书十约》等,可是他的品行却让人诟病。叶德辉由于其学品及品行的问题,在中国国学史上少有人提及他。  相似文献   

6.
<庄子-天道篇>日:"孔子西藏书于周室",中国古代私家藏书便可追溯到孔子的春秋时期,从此私家藏书便开始了漫漫两千年的发展之路.在中国确立了私家藏书、寺院藏书、官府藏书与书院藏书为一体的藏书系统.  相似文献   

7.
传统藏书保护方法的研究与借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叶德辉藏书保护的理论及借鉴和陈秀清先生的古籍保护方法,并对两者进行了比较分析,探索了传统古籍保护方法中值得继承和发扬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晓芬  赵艳斌 《兰台世界》2013,(19):122-123
<正>中国的藏书之风从周代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盛,中间虽有所起落,但是作为文明大国的中国,藏书已经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人墨客的普遍喜好。历史上,藏书形式在早期只有官方藏书一种形式,在春秋战国时期知识普及以后逐渐出现了私人藏书。之后经历了秦代的焚书坑儒以后,汉代逐渐恢复了对民间的书禁,民间藏书开始发  相似文献   

9.
笔者曾深入到农户家中,专门就农民读书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当前农民的可读之书基本上可用"少、老、糟"三个字来概括.据接受凋查的农户反映,他们一般藏书3本至10本,有的农户家里只有一本上世纪90年代的<故事会>,家里有藏书20本以上的农户便可称得上是"藏书大户"了.而且在这些藏书中,通俗小说和盗版的娱乐杂志居多.约占75%,占卜、算命、看相、看风水之类的迷信书在农村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10.
叶德辉是清末民初著名的版本目录学家,其大半生的精力耗费在版本目录学的工作上。和一般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比较起来,叶德辉的版本目录学工作的触角可以说是宽广的。叶德辉进行一般藏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所从事的编制藏书目录以及撰写读书题跋的同时,进一步把工作范围扩大到书史研究、古代藏书管理经验的总结以及前人书目的刊刻、证正和考证等等。本文拟就叶德辉的这些工作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黄丕烈的藏书题跋具有独特个性风格,其中尤以<士礼居藏书题跋记>为代表.书中佞宋刻,嗜旧钞,为先贤存古留真;精校勘,细考辩,求古藉尽善尽美;广交友.析疑义,显乾嘉士人风貌.它们不仅是藏书家三十余年藏书校书的经验总结,也是土礼居兴盛衰落的沧桑见证.  相似文献   

12.
付梓于光绪末年的<善本书室藏书志>是清末一部具有解题性质的善本书志,著录有34部刊刻于高丽、日本的域外汉籍,内容包含经、史、子、集.书中详细考证、记载这些域外汉籍的作者履历、序跋、藏书印、版式特征、版本源流等情况.通过对<善本书室藏书志>学术价值的探究,可以反映出清末知识分子的自恋情怀以及近代以来东亚文化圈的文化交流互动.  相似文献   

13.
永嘉敬乡楼主人黄群既尽瘁于国事,复推仁于梓里,最为后人称道者,莫过于多方网罗乡邦文献,并独资印行<敬乡楼丛书>四辑,流播海外,嘉惠学林.本文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就敬乡楼的命名与积聚,<敬乡楼丛书>的校印,敬乡楼藏书的转移与捐赠等方面,仔细考订.记叙其藏书校书捐书始末,力求彰显一代藏书家的精神风范.  相似文献   

14.
古代藏书印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宁  耿波  秦玉蓉 《图书馆杂志》2007,26(11):77-78
对<山东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所收录的藏书印进行分类,进而探讨了古代藏书家对藏书印赋予的多种精神内涵,分析了对今人的启示,提示要学习古人的读书、爱书和求知精神,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  相似文献   

15.
赵世暹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水利专家和藏书家.建国初年他不仅无私将珍贵典籍<金石录>献给国家,还将自己多年收藏的书籍倾囊献给国家图书馆;其藏书思想也颇为开明和有特色,这些都对中华文化的保存、传播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郎园读书志>十六卷,是叶德辉的读书题跋集.该集在考明版本、考辨刻者、考定卷(条)数、指明偏颇、完善著录及其他方面补正<四库全书总日>.文章便对此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北宋官府藏书的机构众多,按藏书性质大致可分为朝廷藏书机构、皇室藏书机构、其他藏书机构三类.其中皇室藏书机构多达十余处,为历朝官府藏书机构之最.其官职设置也很繁杂,等级繁多,任职条件近于严苛,是升任高官大员的必经资历,"一经此职,遂为名流".这些为造就北宋在藏书文化史上的辉煌,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图书馆学家刘国钧先生在<图书馆学要旨>一文中明确指出,"图书馆事业有五项组成要素(1)图书(2)读者(3)领导和干部(4)建筑与设备(5)工作方法"在这五个要素中,"图书"居首要地位.图书馆藏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要提高藏书质量,满足读者的需求,提高图书利用率,必须在藏书建设中加强对读者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近读叶德辉<书林清话>,其中有一篇<总论刻书之益>,列举了古往今来许多蔚为美谈的刻书大家,这些刻书家因刻书之业,或滋福子孙,或嘉备后人,或留名后世,即叶氏所谓刻书之益者.  相似文献   

20.
杨小京 《兰台世界》2013,(13):139-140
<正>清代是我国藏书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徽州私家藏书最为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徽商的发展达到鼎盛,徽商藏书名闻遐迩;二是徽派朴学形成,考据之风大大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三是清政府调整了文化政策,徽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书业发达,利于图书的收藏与流通。清代徽州学者众多,私家藏书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清代徽州的藏书数量也大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