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占领了滇西3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中国远征军和滇西人民与侵略者进行了近三年的战斗。经过重新装备和训练的中国远征军在滇西人民的支援下,集中14个师16万人,在美国空军的密切配合下,于1944年5月发起反攻,1945年1月27日与中国驻印军队在缅甸芒友胜利  相似文献   

2.
纪嫣然 《大观周刊》2011,(12):27-27
3月20日,由云南人民出版社组织出版的“滇缅抗战三部曲”——《中国远征军》、《滇西1944》、《滇西往事》暨向中国远征军老兵赠书仪式在昆明新华书店隆重举行。这三部长篇历史纪实小说以滇缅抗战为背景,史诗般重现了中国远征军悲壮惨烈的征般历程。二战中印缅战友联谊会会长,  相似文献   

3.
周年丰 《新闻前哨》2014,(11):56-57
《远征军中一军花》是湖北人写的第一部远征军的书.什么是远征军?我只记录下抗日将士从我国云南唱到印度、缅甸,后又唱着回到祖国的一首歌,这首歌就是《中国远征军战歌》:“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走上国际战场,为国难复仇,誓把倭寇杀光”.  相似文献   

4.
有消息爆出最近热播的<我的团长我的团>(以下简称<团长>)中,对驻印远征军完全是歪曲的、诽谤的,影响极坏.这支远征军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又有过怎样的坎坷经历?本刊记者近日对云南腾冲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幸存的远征军老兵进行了电话采访,通过他们的讲述来还原中国远征军的一段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5.
文萋 《陕西档案》2003,(1):34-36
1936年4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的刘志丹将军在东征抗日,进攻山西省中阳县三交镇(今柳林县)的战斗中中弹牺牲,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6.
王宏志 《云南档案》2015,(12):37-38
抗日战争期间,地处昆明北郊的麻线营村,产生了一个中国远征军战士与村里姑娘的一段旷世婚姻,曾一度成为当地的美谈。上个世纪40年代,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由在昆仑关刚打了胜仗的戴安澜将军率200师作为先头部队由广西经昆明赴缅参战。抗战老兵陈凯是中国远征军200师的一名坦克兵,安徽蚌埠李楼乡人,在担任坦克兵前曾当过炊事兵、汽车驾驶兵,还教过其长官第五军军长杜聿明的女儿开车。  相似文献   

7.
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故事广播“人物空间”栏目制作的《请跟我回家》获得了第22届中国新闻奖广播访谈一等奖.节目通过与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家”公益活动发起者孙春龙的对话,真实展现那些不为人知的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境况和心愿,展现节目制作中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8.
<正>缅甸密支那战役,连同发生在滇西的松山战役、腾冲战役,并称为二战期间日本在亚洲战场的三次"玉碎战"。当年,杨敬玉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参加了惨烈的密支那战役。如今,生活在河南省济源市轵城镇东添浆村的97岁的杨敬玉老人,成为为数不多的依然健在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之一。70多年过去了,很多事情都已经淡忘,但是密支那战役却在老人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痕。  相似文献   

9.
2007年12月3日下午,成都市档案局与成都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在市档案馆联合举行了《中国远征军档案与远征亲历者见面会》。会场上,当年赴缅远征抗日,现在平均年龄为85岁的55位老兵齐聚一堂,认真辨认市档案馆保存的《成都市志愿参加远征军大中学生及公教人员姓名册》,帮助回忆其中人员的下落,不少老兵还将自己保存多年的远征军照片、书信、实物及缴获的战利品,捐赠给市档案馆。在现场老兵们还赋诗高歌,缅怀当年那段远征抗日的历史,场面十分感人。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保卫西南大后方和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1942年3月至1945年3月,中国先后动员40万远征军在中、缅、印战场与盟军联合对日作战,以十万将士埋骨他乡的代价,打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军威,将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联为一体。在许多中国远征军老兵的回忆中,均提到缅甸曼西,这个被称为"公路尽头"的地方。1942年5月,入缅作战的第5军军部及新22师等在第  相似文献   

11.
在缅甸生活长达60多年的88岁中国远征军老兵刘召回(中)终于回到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裕民镇陶家沟村,与家人团聚。在缅甸,还有数万名中国远征军战士的遗骸,不知所终。战争结束已经66年了,这片飘荡着数万中国军人亡灵的异域,在几乎所有国人的记忆中,依然是一片空白。没有人知道,在深山老林里面,是否还有幸存的老兵,在等待着,等待着我们接他回家。  相似文献   

12.
人缅远征记     
参加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至今还活着的少之又少。笔者几经辗转寻访了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吴碧川老人。给郑洞国当卫士 1940年7月,石门县二都乡九峰村16岁的吴碧川被抓到国民党第八军当兵,军长是石门同乡郑洞国,吴碧川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但人很机灵,不久,就被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看中,成为郑洞国将军的卫士。  相似文献   

13.
人缅远征记     
参加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至今还活着的少之又少。笔者几经辗转寻访了参加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的吴碧川老人。给郑洞国当卫士 1940年7月,石门县二都乡九峰村16岁的吴碧川被抓到国民党第八军当兵,军长是石门同乡郑洞国,吴碧川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但人很机灵,不久,就被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看中,成为郑洞国将军的卫士。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由保山市档案局主办、龙陵县档案局承办的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档案特藏展览在龙陵县档案馆建成,面向社会开放,龙陵县抗战文化又增加一新的亮点。"中国远征军滇西抗战档案特藏展览"是由国家档案局确定的2016年度国家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之一,建设内容包括挖掘和鉴定修复、仿真复制珍贵抗战档案,建立特藏档案全文数据  相似文献   

15.
沙平 《档案时空》2006,(11):35-36
1943年10月,在中缅印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的直接领导下,以孙立人将军所率新38师为先锋,中国驻印远征军开始反攻缅甸。  相似文献   

16.
入缅远征记     
参加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至今还活着的少之又少.笔者几经辗转寻访了参加中国远征军,人缅作战的吴碧川老人. 给郑洞国当卫士 1940年7月,石门县二都乡九峰村16岁的吴碧川被抓到国民党第八军当兵,军长是石门同乡郑洞国,吴碧川年龄最小,个头也小,但人很机灵,不久,就被司令部特务营营长看中,成为郑洞国将军的卫士.郑洞国第一次见到他,就叫他"吴小伢儿",此后,"吴小伢儿"的名字就在第八军军营传开了.  相似文献   

17.
1944年8月4日,入侵缅甸的日军第五十六师团步兵团团长水上源藏陆军少将,在被中国远征军和美军击败后,于缅甸北部的密支那切腹自杀,死后被日本天皇追赠为陆军中将.  相似文献   

18.
<正>当钓鱼岛的拍岸涛声再一次紧紧地牵动国人神经之际,历史迎来了又一个70周年——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70周年。70年,或许在历史中很短很短,短得我们来不及记住细节,看清轮廓!70年,又何其漫长,人生七十古来稀,它完整地见证了一代人从青春到白发……只是,70年前,10万远征军将士,大半长眠在异国他乡,他们已没有机会,在岁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资阳市民饶女士与其亲属来到四川省档案馆,希望找到其父亲饶某参加青年远征军的有关资料。据了解,饶女士的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响应国民政府号召参加青年远征军,被派遣到中国驻印度战车训练处受训,并参加对日作战,后随部队回国。因历史原因,饶某一直未告诉其子女有关自己参加抗战的经历。  相似文献   

20.
约翰·伊斯特布鲁克是著名的史迪威将军的外孙。他本人也是一位军人,而且是一位研究者,对于自己的外祖父以及中国远征军的那段历史,他都有着常年且深入的关注。如今,中国远征军的历史愈发被人了解,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就是这背后的推动者之一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年过七十,笑容亲切,身形依旧修长健朗,举手投足间隐约仍有军人风范。他是史迪威将军的外孙,和史迪威一样毕业于西点军校,曾是一名陆军军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