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老师: 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对加减法计算法则的概括,和原通用教材稍有不同。原通用教材在总结两位数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法则有三条: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减)起;3.加法中“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减法中“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在总结万以内加法和减法的笔算法则时,也总结了三  相似文献   

2.
这一节是100以内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例3、例4是讲退位减法,主要解决“个位上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例1、例2是讲不退位的减法,主要讲“先把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减起”。由于学生在前一节学会了笔算加法,对于对位和从个位减起已没有什么困难。但学生在做退位减法的作业时,一般说来,要比学习前三节时出现的错误多:有的在退位以后十位数相减时,忘记被减数应减去1;有的会误算成不退位减法,个位从减数里面减去被减数;有的在做加、减法混合运算的练习时,会发生乱用法则的现象。因此,退位减法是本单元的一个难点。教材为了使学生不致忘记从十位退了1,特意设计在被减数十位上的数上面点一点;为了  相似文献   

3.
连续退位减法是万以内退位减法的重点。为了使学生对这一部分知识理解透彻,计算正确、迅速,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清楚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我在讲435—356这个例题时,先让学生口算几道20以内的减法题目。接着提问:几个1是十?几个十是一百?几个一百是一千?一千里有几个百?一百里有几个十?十里有几个一?然后,请三个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做被减数的“个位”、“十位”、“百位”。个位上的同学拿5根筷子、十位上的同学拿  相似文献   

4.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学习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方法,有助于拓宽思维、发展智力。这里向同学们介绍几种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一、做减法时想加法做退位减法时,利用加法是减法的逆运算关系,逆向思考,采用加法来计算。例计算12-8=□,先想:8+□=12,因为8+4=12,所以12-8=4。要掌握这种算法,一定要熟练进位加法,不然,加法想错了,减法也跟着错。二、用“破+法”计算做退位减法时,因个位不够减,可先从10里面减,剩几再和被减数个位上的数加起来。例计算14-8=□个位4减8不够减,先用10减8剩2,用剩下的2再加个位上的4得6,…  相似文献   

5.
朱宇辉  陈薇 《江苏教育》2007,(14):54-57
一、知识地位与学情分析 当学生认识了千以内数,能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他们需要认识更大的数。这时,教材安排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认识整千数(包括整千数加、减整千数)、认识几千几百几十几(包括整千数加整百数及相应的减法)、学会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实现认数知识的逐步积累,也为本册教材的后继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时,除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减”这一基本法则以外,还要注意突破连续退位这一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退  相似文献   

7.
谈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刘诗传(东乡县杨桥中心小学)小学教材中“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的传统教法的计算法则是:“两位数减两位数,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法则的后半句“在个位加10再减”这就把原来的“几减几”变成“十几减几”在事...  相似文献   

8.
一.复习要求及注意事项 1.指导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并能按大小进行有序排列。 2.通过复习数的组成的数位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10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要求学生能迅速地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或整十数,以提高口算能力;笔算时应注意演算过程中法则的正确运用,防止只看计算结果。 3.指导学生牢固掌握2—5的乘法口决,从而使乘法计算迅速、正确,并注意加、减、乘法的综合练习。 4.复习加、减、乘法的简单应用题时,要把重  相似文献   

9.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甲、教学重点:20以内的退位减法。乙、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退位减法思考方法。丙、基础知识教学要求1.认知十几减几时,个位不够减可用十位上一个1作个位上十个1来计算。这种减法叫退位减法。2.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方法——做减法想加法和破十法。正确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  相似文献   

10.
一、教材分析“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是六年制义务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的教学内容,本节教材着重解决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进一步理解从个位减起的必要性,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笔算减法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1.
“九义”教材第二册第五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口算)”的教学内容是以20以内退位减法和整十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为基础进行教学的。帮助学生掌握口算步骤,突破个位上的数不够减要向十位退1的难点,关键是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懂得把被减数分成几十和十几,从而掌握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万以内的减法时,除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相同数位对齐,再从个位开始减”这一基本法则以外,还要注意突破连续退位这一难点,掌握被减数中间或末尾有零的退位方法。同时,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因此,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有目的、分层次地进行思维训练。  相似文献   

13.
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是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的重点,是计算多位数加、减法的基础,必须让每个学生切实学好这部份知识,掌握计算方法,理清计算思路,为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作好铺垫。要学好2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必须先让学生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特别是10的组成,应要求学生能脱口说出1和9,2和  相似文献   

14.
20以内退位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教材的教学重点之一,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2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由于思路不同,便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和教学方法。常见的有如下三种:1.破十法。即十几减几,被减数个位上的数不够减,向十位借1作10,10减去减数中的几所得的结果,再加上被减数个位上的几,所得的数就是计算的  相似文献   

15.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科书上是这样教的: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减起3.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前两步学生易于做到,而第三步,学生计算速度慢,并且容易出错。教学时,教师如何来点拨这一内容,化难为易,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呢?我认为,利用补十数,变减法为加法,能提高学生计算退位减法的速度和准确率。一、认识、熟记补十数所谓补十数,即是当两个加数的和是10时,则称其中一个加数是另一个加数的补十数,简称补数。如:1的补十数是9,2的补十数是8,…,9的…  相似文献   

16.
20以内的加、减法是加减运算的基础。而100以内的加、减运算则是小学阶段整个加、减运算的关键。学好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后学习多位数加、减法时,只需要在100以内的基础上推广就可以了。因此在进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时,重点是进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计算法则的教学。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要使一年级的小学生掌握好100以内加、减法的知识,提高计算能力,为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这一单元教学时,应特别注意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相似文献   

17.
这部分内容包括进位、退位的两位数、三位数珠数加法、减法,万以内的笔算加法、减法,几百几十加减整十整百的口算以及反叙的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特别是万以内笔算的加减法是本单元乃至全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学生必须切实掌握,并且要逐步具有较熟练的计算...  相似文献   

18.
一、铺垫练习,复“旧”引“新” 1.指名学生板演“35-23”,同时教师出示口算卡片,组织其余学生视算下面各题:16-884-427+746-2035-30 62-62 42+50 14-937-5 75-4 93-60 68+2126+42 85-50 42+16 52+2648-6 83-20 19+6 68-60 2.小结视算情况和订正板演题目。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法则”和计算过程。(板书“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3.在归纳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后,把“35-23”改成“235-123”,引导学生观察;现在被减数和减数各是几位数?从而引入新课。(揭示课题: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 二、尝试练习,自学课本 1.教师启发学生:万以内数的不退位减法与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相同,请同学们尝试做一做,看谁做得对。(学生试做时,教师巡  相似文献   

19.
指导思想“万以内的退位减法”法则教学是在学生已掌握“百以内退位减法”法则的基础上的类推和扩展,也是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本设计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分析教材,努力创造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并试用“同化论”中上位学习的模式来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同化新知,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教(学)具准备师生每人计数器一架。  相似文献   

20.
总复习必须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教学实际出发。既要注意各部分概念、计算法则等规律性知识的掌握,又要注意各种能力的逐步提高。现对本册总复习提出如下建议: 一、亿以内数的读写和加、减法 1.亿以内数的读写。 复习亿以内数的读写时,首先要让学生弄清亿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以及数位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