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引言 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在习得母语之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情感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周帆 《海外英语》2013,(16):277-278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指在习得母语之外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同时,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也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而存在。在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当中,情感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我们必须要对情感因素以及第二语言习得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从第二语言习得看外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言的输入、输出及语言环境和情感因素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变量,如何在外语课堂为第二语言学习者提供这些促进语言习得的变量,一直为外语教学实践者所关注。从第二语言习得的语言环境来看,合作学习提供了一个支持和鼓励交际性的、适宜发展的和反馈丰富信息的语言环境,这种语言环境会促进外语学习者的语言习得。第二语言习得的效果主要由语言的输入、语言的输出、语言环境和情感因素这些变量决定,而合作学习的应用恰恰为语言习得提供了这些重要的变量。  相似文献   

5.
语言习得是指一个人习得语言的过程。儿童与成人之间的区别导致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本文从语言认知和情感因素两方面做深入分析,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差异进行比较和对照。  相似文献   

6.
通过介绍二语习得理论中关于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异同的相关研究,阐明了语言习得/学习过程是一个包含语言,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多重范畴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习得/学习的特殊性(如年龄,认知能力,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社会环境等)决定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在语言水平的发展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性。鉴于此,文章也深入探讨了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语言水平发展的差异性对于外语教学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引言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之后的任何其他语言学习。二语习得的两个主要研究目标是描写第二语言学习者的整体语言能力和各项具体语言技能的习得和发展过程,并解释学习者为什么能够习得第二语言以及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很大差异。通过第一语言习得与第二语言习得间的异同解析、讨论与研究,认识儿童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异同和效果,建议集各种习得理论和经验之优势,制定第二语言习得的计划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利用第一语言习得的经验来营造第二语言学习的情境,发挥儿童语言学习的潜能,促进儿童第二语言的学习。  相似文献   

9.
王欢 《教书育人》2006,(9):60-61
一、对基于功能主义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式的解读 第二语言习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常略作SLA)是研究语言习得过程、习得环境和习得规律以发展第二语言或英语能力的过程,期望由此得出的成果能有助于语言教学(J.Richards et al:1985)。由于作为表意工具的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即内在属性(指语言所具有的规则体系的形式结构)和外在属性(指以人际交流与沟通为目的的语言功能),所以出现了对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范式的不同取向(目前,对第二语言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学习者所学语言的本体特征、学习者外部因素、学习者内部机制和语言学习者自身)。  相似文献   

10.
第二语言研究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母语基础上怎样学习另外一种语言。大家普遍认为学习者的第一语言——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有很大负面影响。然而,在教学经验和一些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基础上,笔者认为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不但不具负面影响,而且有促进作用。本文就此作了研究和分析,指出了母语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是不可忽视的、可资利用的研究基础,它是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很重要的促进因素。  相似文献   

11.
罗宪芬 《教学与管理》2007,(11):132-134
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言教学领域的大量研究表明,除母语迁移、认知方式、元认知和语言习得机制等诸多因素影响英语学习以外,学习者的情感状态也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而我国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教育理念、教育体制和师资队伍等使得学生英语学习的效果在更大程度上受到情感因素的困扰。“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的停滞”(王初明2001:12)。  相似文献   

12.
语言迁移研究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领域一个颇受关注的问题.本文主要就语言迁移的含义进行总结性分析,并着重系统地研究制约语言迁移的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语言迁移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领域。本文从回顾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和发展状况入手,揭示了第二语言习得中影响语言迁移的主要因素,如学习者的内部因素和客观环境等因素。在结合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语言迁移对外语教学的启示,旨在全面认识和科学把握语言迁移在第二语言习得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克拉申(S.Krashen)博士认为语言习得过程在第二语言的学习中占主导地位,因此本文从第二语言习得入手,首先阐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并分析了髟咿习得的因素,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适合英语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学习第二语言的过程被称为“第二语言习得”。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所出现的错误,可称为过程性错误。语言习得的心理学理论和“中继语”理论揭示出语言习得者的习得错误是习得者通向掌握正确语言的必经之路。正确对待这些错误,使习得者的认识过程不走偏差,是英语教学的核心任务。本文在对语言习得过程性错误进行分类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分析,以期找出影响外语学习的诸多因素以及防范方法。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辅助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是未来研究的一个方向.在研究的过程中应当将重点放在时于语言学习的教学环境的研究和对语言学习者语言能力和学习方面的研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任务的质量应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和研究,应用时应考虑的任务和目的以及是否能激发学生的语言学习潜力为重要标准.二语习得的理想环境非常复杂而且依赖语境,要建构一个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理想环境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语言习得和外语学习两者都涉及到一种新的语言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过程等问题.本文以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指导,认为学习语言应当尊重语言学习的自然规律.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借助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来指导和探讨外语教学的过程,对于改革外语教学方法,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洁茹 《宁夏教育》2010,(11):43-43
美国应用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情感障碍说认为,如果学习者目标明确、学习动力高、自信心强、焦虑适度,情感障碍就弱,反之,情感障碍就强。在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如果情感障碍过强,语言输入就不易进入人大脑同有的“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进而影响语言习得。此文以英语学习为例,就如何降低学习者的情感障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外语课堂交际在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习得的手段同时也是习得的目的。语言焦虑是影响课堂交际的情感因素之一。本文以心理学、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为基础,探讨了语言焦虑的定义、分类、成因及表现,分析了语言焦虑对课堂交际的负作用。  相似文献   

20.
第二语言习得系统主要是研究习得的本质和过程,重点剖析母语语言输入、输出,个人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变量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学习者最终所能达到的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选择输入材料,捕捉输入机会,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并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输出,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