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光亚是我国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物理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首任院长、党组书记.自20世纪50年代始,朱光亚始终处于我国核武器发展科技决策的高层.  相似文献   

2.
短消息     
《留学生》2011,(3):23-23
深切缅怀“两弹一星”元勋、欧美同学会会员朱光亚学长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九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朱光亚同志,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3.
院士风采     
郭孔辉男,著名汽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35年7月出生于福建福州市,1956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汽车拖拉机专业。1994年5月当选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郭孔辉院士现任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教育部学科发展与专业设置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交通与安全科学协会》(IATSS)专家顾问,《国际车辆动力学》,(VehicleSystem Dynamics)编委、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邀理事。曾任美国密执安大学运输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国际太平洋汽车工程学会…  相似文献   

4.
在 2 0 0 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高性能计算机领域著名专家金怡濂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金怡濂 ,男 ,汉族 ,192 9年 9月出生于天津市 ,原籍江苏常州 ,中共党员。 195 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电机系 ;195 6~ 195 8年在前苏联科学院精密机械与计算技术研究所进修电子计算机技术 ;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 ;1994~ 2 0 0 0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主席团成员和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主任。现任国家并行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今年 74岁的金怡濂院士是中国巨型计算机事业…  相似文献   

5.
朱光亚核物理学家。湖北汉阳人。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1950年获美国密执安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曾任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早期主要从事核物理、原子能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1960年以来,负责并组织领导中国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设计、制造与试验工作,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军备控制问题研究等工作,为中国核科技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1980…  相似文献   

6.
中国杰出的科学家,我国核科学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原主席,中国工程院原院长.党组书记朱光亚,因病于2011年2月26日10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相似文献   

7.
(2012年4月20日)2012年4月18日,中国工程院第四届教育委员会2012年第一次全体会议在郑州市召开。会议由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潘云鹤常务副院长主持,周济院长,委员会副主任谢克昌副院长,委员会顾问朱高峰院士、韦钰院士及吴启迪副部长,委员会秘书处成员,"我国工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8.
根据中国工程院章程 ,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成员换届 ,组成了新的院教育委员会。 2 0 0 2年 1 2月 1 7日 ,徐匡迪院长兼院教育委员会主任主持召开了中国工程院教育委员会第二届第一次全体委员会议。会上 ,徐匡迪院长对中国工程院的近期工作及院教育委员会的换届情况作了介绍 ;会议还听取了翁史烈副主任关于中美工程教育双边研讨会的情况汇报、余寿文委员关于中日韩工程院圆桌会议的情况汇报 ,研究讨论了院教育委员会 2 0 0 3~ 2 0 0 4年的工作计划。关于“中美工程教育双边研讨会”的情况 ,翁史烈副主任说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记者涂兴佩)3月16日,"宋健星"命名仪式暨学术报告会在中国工程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上,国际编号为"210210"的小行星正式被命名为"宋健星"。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匡迪,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中国共产党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何梁何利基金会信托委员会主席朱丽兰,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紫金山天文台台长杨戟,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宋健等出席仪式。  相似文献   

10.
李振声档案盘点:李振声,著名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小麦远缘杂交育种奠基人,有“当代后稷”之称。1931年2月出生于山东淄博, 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农学系。历任中国科学院遗传选种实验馆研究实习员,中国科学院西北农业生物研究所(后改名为西北生物土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农业研究室副主任,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西北植物研究所遗传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陕西省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遗传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等职。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名誉主任、研究员。当选过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系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相似文献   

11.
院士风采     
《大学教育科学》2008,4(4):F0003
官春云 中国工程院院士,蒙古族,1938年生于湖北荆州,1959年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农学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教授、博导、前校长,国际油菜咨询委员会(GCIRC)委员,第12届国际油菜会议科学委员会主席,中国作物学会常务理事,国家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评委,困家油料改良中心湖南分中心主任,湖南省科协副主席,湖南省院士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1993—1994年去加拿大阿尔伯达大学访问并合作研究。2008年7月3日,官春云教授受聘湖南大学双聘院士。  相似文献   

12.
人生的抉择     
计算机应用专家王选,1937年2月5日生于上海。195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技术的发明人,  相似文献   

13.
2006年8月31日,中国工程院第三届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第三届教育委员会顾问徐匡迪院士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第三届教育委员会主任潘云鹤院士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委员会顾问、各位委员和特邀专家40余人,邬贺铨副院长  相似文献   

14.
王选同志是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大计算机研究所所长,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电子出版新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方正技术科学院院长,方正(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及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协副主席。  相似文献   

15.
江渚 《神州学人》2005,(2):23-25
朱光亚,核物理学家,1924年生于湖北宜昌。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赴美国密执安大学从事实验核物理研究工作,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春回国。历任北京大学、东北人民大学(现吉林大学)副教授、教授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室副主任,核武器研究所(院)副所长(副院长)  相似文献   

16.
经过中国工程院各学部院士会议分别无记名投票选举,并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第一次会议批准,中国工程院各学部的常务委员会和主任、副主任名单如下:(均以姓氏笔划为序)  相似文献   

17.
杨福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1992~1996)、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所长(1987~2001);中国第一位以玻尔命名的物理学教授;1984年,被评为国家级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相似文献   

18.
院长 朱光亚 朱光亚,男,汉族,1924年12月生,湖北武汉人。核物理学家。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1946年至1950年为美国密执安大学研究生,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至1952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系副教授,1953年至1955年任东北人民大学物理系教授,1955年至1957年任北京大学物理研究室(今技术物理系)教授。1957年后历任二机部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二室副主任,第九研究所副所长,第九研究院副院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简称国防科工委)科学技  相似文献   

19.
历史·现实·未来———访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院士●许珑本刊专访中国工程院成立,迄今已一年有半。为了全面地向海外学子传递有关信息,记者特意走记了著名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长朱光亚院士。朱院长今年71岁,他那修长的身材,儒雅的学者风度,敏捷的思路,清晰的谈...  相似文献   

20.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全军肾脏病研究所副主任刘志红加入中国工程院院士行列.她是该院继黎介寿、黎磊石之后的第3位院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