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群体心理是群体成员所共同具有的心理状态与心理倾向.其主要表现就是“从众心理”.如:人们常说的入境随俗、赶时髦、随大流等.群体舆论,群体规范是群体心理形成的基础.由此可见,良好的班集体建设,取决于群体的良好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因此,在班集体的建设中,首先应确立的是集体目标,然后抓住骨干同学,以个体带动集体,从而达到建立良好班集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正>班务工作指班主任对班集体的建设与组织管理及对内部成员的关心教育引导和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中最具体、最关键、最重要的内容,优劣关乎学生终身前途和学校成败兴衰,历来是学生德育管理的"重头戏"。班集体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环境,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未成年社会",是社会影响学生与学生进入社会的重要通道,为学生提供个性社会化的机会,学生在此逐渐走向社会成熟,因此,它在学生一生中扮演着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角色。高  相似文献   

3.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成人成才具有重要的影响。班集体是一种教育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班集体具有作为集体有机整体的行为与特征,不仅仅是班级个体学生的总和,而且是班级群体发展的高级形式,在现代教育中,  相似文献   

4.
学校中的班集体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 ,是学生的“社会” ,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发展 ,是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和“实习”基地。班集体对其成员的影响是任何力量也代替不了的。因为班集体具有高度的社会倾向性 ,它反映社会的政治、道德、美学等思想 ;班集体具有高度的组织性 ,能产生整体效应 ;班集体又具有高度的社会主体性 ,其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了共同的集体意识以及自觉的、统一的社会心理。班级的规章、制度、学习秩序、纪律、学习风气、班级气氛 ,加之班级的传统、舆论、仪式 ,直至学生之间使用的特别语言、行为方式 ,…  相似文献   

5.
班风培养琐议丁玲班风集中体现着一个班集体中大多数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状态,它是集体意识、集体态度、集体情绪和人际关系状态的综合反映。它的存在不仅给集体生活染上了一层特有的色彩,而且也影响着每一个集体成员的心理与行为。良好的班级风气是一种潜在...  相似文献   

6.
对班级中非正式群体的管理和疏导吕绍采班级是学校领导下的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正式群体,这是学生经常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作为一个班级的组织者和管理者,班主任往往要花很大精力来作班集体的培育工作。在诸多工作中,对班级非正式群体的管理亦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7.
高红彩 《教育艺术》2007,(10):52-53
要创建优秀班集体,我认为一定要形成良好的班风,这是第一步.良好的班风,其实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有了它,就会无形地支配集体成员的行为和集体生活,制约每个学生的心理,规范每个学生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对班集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根据笔者当班主任的经验及研究,谈谈构筑和谐班集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地位效应及其社会心理机制地位,在社会心理学中通常是指个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体系(组织或群体)中占有的等级位置。每个人总是生活在多重社会关系之中,并同时隶属于几个或更多的群体,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往往占有不同的地位。个体在特定群体中的地位,常常“依群体的预期而定,那就是成员所承认的每一个人的价值。”因而,地位实际上是个体对群体价值作用大小的标志。同时,地位也总是表现在一定的群体关系之中,是个体加入群体关系系统,群体赋予个体的客观属性。班集体是由青少年学生组成的较为稳固的群体,每一个学生都在集体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学生在班集体中的地位,按照对集体作用的大小,可以有高低之分;按照其性质来分,可以分为正式关系中的地位和非正式关系中的地位。前者是指学生在班级的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群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探析所谓群体素质,是指在一个集体中,每个成员素质的总和,是各个成员素质的综合体现。好的群体素质,要求集体中的个体成员都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品德素质。在班集体中,要培养学生的群体素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应协同做好如下工作:一、首先要...  相似文献   

11.
学校是教师集体的基层组织,是教师共同工作、生活的地方。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是学校影响教师个体、帮助教师搞好教学的通道之一,它具有强大的功能。在集体中,学校的有效组织是集体成员积极上进的重要动力,是打开教师心灵的钥匙。  相似文献   

12.
人总是社会的人,不能完全离开群体而单独生活。我们每个人都是在群体的制约影响下逐步成长起来的。同样,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是在群体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们这一特定群体中的一员,他们的认知结构、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以及人格心理的发展等,均受到群体成员相互作用的影响。群体的力量促使每个成员为共同的目标而行为,同时也影响着每个成员的认知、情感和意志行为的发展。因而,良好群体的环境是大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最佳环境,也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基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利用学生集体的力量成功地改造好许…  相似文献   

13.
胡麟祥 《中国德育》2007,(12):66-69
一、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及其教育价值建立丰富、和谐的人际关系是现代班集体建设中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无论是班级集体意识、凝聚力和自觉纪律的形成,还是学生在集体生活中个性是否健康发展,都与班集体人际关系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透过班集体的人际关系,可以使我们更为深入地理解班集体与学生个性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内在机制,有利于提高班集体建设的科学性和实效性。所谓班集体的人际关系,是指班级集体成员在班级生活和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直接关系的总  相似文献   

14.
关于大学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班集体既是学校向学生实施教育与管理活动的基层组织,也是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体。学校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目标措施,最终必然要落实到学生班级,落实到学生学习、工作、生活之中,落实到学生的求知成才之上。一、大学班集体的主要功能1.促进大学生个体社会化。大学学习阶段是大学生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大学这个特定的社会与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们逐渐形成与社会一致的社会态度、价值观、信念及人格特征,遵循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成长为社会的积极成员,通过学习、积累社会经验,形成和发展自己个性,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5.
群体动力学认为,竞争是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社会心理现象。在适当的条件下,竞争可以成为班级中个体发展和集体形成的重要动力。进取心常常是通过竞争培养出来的。一个班级集体的成员若没有一定的进取心、集体荣誉感,那这个班集体就会散沙一盘。反之,有了良好的集体精神面貌,千丝万缕才能拧成一股绳,众心才能一体。在班集体强有力的推动下,使学生品学兼进。接新班,难免会发现有的班级学生节奏松弛,甘于满足现状,得过且过,毫无紧迫感,对老师意味深长的  相似文献   

16.
群体是指在意识、行动上相互发生联系或影响,为共同目标协同活动的一群人。德国心理学家勒温对群体的心理功能提出了“群体力学”概念,认为群体的行为并不等于群体各个成员个人行为的简单算术和,它包含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以及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全新的行为状态。“攻心为上”是我国古代已有的心理教育方法,它同样适用于今天的班级群体心理教育。学生群体天天生活在同一环境中,他们大多数人身心特征又较为接近,如果老师能注重对学生的群体心理引导和塑造,就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1.将班群体目标与学生个人目标紧密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一个教学班的教育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其职责不但要关注班内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要着力于班集体的组织和建设,更要在班中创设出一种健康、良好的集体生活氛围,营造出一种有利于每个成员都能够得以健康发展的物质环境、文化环境、以及个体与群体的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8.
集体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实施自我教育最基本的形式。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应依据学生的共同特点,搞好班集体的建设和管理。一、依据学生心理年龄同一性的特点,运用舆论导向树立自我教育的榜样。班集体内的学生大体处于同一发展阶段,他们有着共同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年龄特征,个性发展、学识水平虽有差异,但总的学习内容与要求是相同的。教师应针对这一特』点,运用健康向上的舆论导向引导学生,利用学生的模仿心理,为学生树立自我教育的榜样。教师应十分重视引寻学生形成健康的集体舆论,随时注意班集体舆论的倾向与性质。首先…  相似文献   

19.
郭卉 《甘肃教育》2010,(8):19-19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中坚,也是学生的人生导师。班级管理要依靠班主任,更要依靠良好的班集体。通过集体来教育集体当中的每一位成员,是班级管理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一、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班主任应精心为学生创造对班级良好的“第一印象”,让学生在新的集体生活中感受到班主任的爱心和责任心,激发学生的集体责任感。二、明确共同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强化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班集体的共同奋斗目标,是班集体的理想和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班集体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班集体奋斗目标可以是某一方面的(如学习、纪律、劳动、体育),也可以是某一阶段的(如月、学期、学年)。  相似文献   

20.
<正>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作为一名社会成员,必须具备社会人应该有的主体性。主体性是将个体性融入群体之中,而非游离于社会之外,这就需要在平时的教育中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班集体,就如一个小小的社会,学生会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在集体的帮助与扶持中,让自身得到充分的提高,从而适应集体生活。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通过增强学生之间的合作,有效的促进英语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