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正> 曹魏军屯以邓艾两淮屯田(以下简称"淮屯",其中也有部分民屯错杂其间)规模最大,效益最显著.历来史家都高度评价邓艾"淮屯"对于加强曹魏在东南地区的经济和战略地位,促进全国统一的重要作用.如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王夫之说:"曹孟德始屯田许昌,而北制袁绍,南折刘表;邓艾再屯田陈、项、寿春,而终以吞吴.此魏晋平天下之本图也."①与王夫之同时代的另一著名学者顾祖禹云:"魏晋之际,戍守淮南,用刘馥、邓艾之策,兴陂堰,事耕屯,则转输不劳,而军用饶给."吴不得淮南,而邓艾理之,故吴并于晋."②不仅如此,邓艾在淮南实行的"五里置一营,营六十人,且佃且守"③的营屯方式,也被学者们作为曹魏军屯的典型而加以强调.但直到目前人们对邓艾"淮屯"的研究还存在着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关于邓艾"淮屯"的起迄时间,历来众说纷纭,迄无定论;对邓艾"淮屯"  相似文献   

2.
安顺屯堡史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首先史证应“调北征南”之需,安顺四境即屯田设堡,但安顺屯堡的形成并非一次完成,也不会一成不变。其次论述安顺屯堡的三大优势,是为屯堡文化形成和传承的重要原因。再次说明安顺屯堡的变易性和阶段性,特别申明以“咸同之乱”为界,应分为传承和演进(如云山(屯土)和本寨)两个阶段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吴广成《西夏书事》所引西夏屯田的史料有误。西夏屯田始于宋真宗咸平四年八月,为军屯。至崇宗乾顺时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行了“堡屯并置”之策,同时出现了“西夏弓箭手”的屯田兵,平时生产,战时打仗。西夏的屯田和营田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曹魏时期民众屯田上实行的“分田之术”,历来治史者均据有关记载理解为地租计征形式。施光明同志在《释曹魏屯田制中的“分田”术》一文中对此提出异议,认为分田之术乃“土地还授之法”,“内容也就是确定国家分授给每个屯田的屯田数”。读过此文,虽感文中新颖之处不少,但其基本观点却不敢苟同,便写了篇千余字的短文略抒己见。随后,施光明同志又撰《再论曹魏屯  相似文献   

5.
明代屯田分军屯和民屯两种。民屯,既有招抚流移,官给牛、种,收获官民分成,也有强迫把外省老百姓遣送到人户荒凉之地垦荒屯田。军屯,即派驻军队到抛荒严重的地方,一方面驻防,一方面垦种耕地。陕南在明代曾是屯田的重要地区,其移民后藏至今仍分布在汉水流域各地。由于志史对此语焉不详,陕南在明代屯田的具体情况很难有一个准确的描述,而从支离破碎的史料及有关资料中只能观其大略。一、军屯及其移民从明初洪武时开始,就开始在全国实行军屯,以安置为创建大明天下而建功立业的官兵,并设卫、所进行管理。即把数府划为一个防区设卫,…  相似文献   

6.
安顺屯堡史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首先史证应"调北征南"之需,安顺四境即屯田设堡,但安顺屯堡的形成并非一次完成,也不会一成不变.其次论述安顺屯堡的三大优势,是为屯堡文化形成和传承的重要原因.再次说明安顺屯堡的变易性和阶段性,特别申明以"成同之乱"为界,应分为传承和演进(如云山(屯土)和本寨)两个阶段或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联系豪强世族大土地所有制对屯田制的影响与制约,对魏晋南北朝高昌屯田的渊源流变作了探讨。认为当时高昌屯田呈现空前繁盛的原因在于世族所有制与屯田制的内在一致性。“部田”源于屯田,它的得名与魏晋西域屯田“部兵”有关,北凉高昌“部隤”即承部兵之制。随着世族所有制的变革,屯田也不断租佃化、私田化,唐代西州均田正是承此历史趋势所致。  相似文献   

8.
敦煌索劢楼兰屯田时限探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经注》索劢楼兰屯田究系何时,学界长期争论不休,楼兰出土文书提供了探讨的新契机。《水经注》谓劢在楼兰“大田三年”,而C.16.1(楼61)残纸记有楼兰屯府汇报“嘉平四年三月司徒府癸丑书署军”至“(正元)二年正月戊寅”间事宜之文件,符合“大田三年”之时限。《水经注》所见当事人索劢、毛奕两人正史均未载,然劢祷词所引“古”人王尊、王霸、耿恭分属两汉,而楼兰文书中迄未发现确属东汉者,均可佐证索劢非属东汉。东汉中晚期积弱不振,也无可能遣出“行贰师将军”出屯楼兰。本文还探讨了索劢于楼兰屯田如日中天之际突然东返的重大事件背景,进而讨论了《三国志》与《晋书》失载索劢楼兰屯田史事之原因。  相似文献   

9.
清代伊犁屯田的水利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伊犁地区在清代有着各类屯田,水利自然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管理体制上看,伊犁屯田中,总兵和总管兼管兵屯和旗屯水利,密喇布伯克专管回屯灌溉,渠长管理户屯水利。新疆建省后,密喇布伯克、农管、水利为基层水利管理人员,大阿訇负责调处全县水利纠纷。在水利纠纷的问题上,政府做了制度和政策上的预防安排。伊犁建有九城,兵屯、旗屯、回屯分城而居,锡伯、索伦、察哈尔、厄鲁特四营分河而驻,蕴涵预防纠纷的深意。在工程技术上也设计了分水措施,在干渠、支渠、村庄、农户间实行分水。由于自然和社会因素,水利纠纷仍时有发生,如各种屯田形式内部统治者侵占渠水、不同屯田形式间的水土纠纷、各农户间的争水,等等。由于制度上的措施,特别是分水措施发挥了作用,同时实施了土地轮耕休作制度,根据伊犁河水量和粮食存储数量决定耕作数量,减缓了对水源的需求,这些对缓解水利纠纷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论曹魏屯田     
在中国屯田史上,曹魏屯田规模之大,剥削之酷,对社会及历史影响之深,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历来是学术界研究的重大课题。论述文章很多,分歧也较大。屯田始于西汉武皇开边,利用戍卒、弛刑徒在国疆边缘地带屯垦,生产边防用粮,节省军费运输开支。历代电田无不与国防与用兵相联系。三国时魏、吴,蜀三家都进行屯田,在对崎的沿边地带,如曹魏之于淮南、淮北、陇右,吴之于长江中、下游,蜀之于汉中,则为屯  相似文献   

11.
《易传》作为《易经》的传注,大致包含两种内容:义理的阐发,文字的训释。作为先秦重要训诂文献之一,《易传》中有一些文字训诂所采用是形训的方法。这里所训之“形”可分三类:象形之形,会意之形,形声之形。形,所以表意也。所谓“会意之形”,是说会意字字素跟字义的关系是与形声字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相当的,既然形声字的“形符”又叫“意符”,那么会意字的“会意”也就是“会形”。下面对《易传》的形训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一、象形字的形训这是据象形字的字形训释该字的字义。“屯”是个象形字。《易传》训诂:“屯者,物之始生也”(《序卦传》);“屯,则柔始交而难生”(《彖传》。“屯”象草木出土.“始生”而又“难生”。就“始生”言,“屯”字与“生”字字形很接近。故《说文》云:“生……象草木生出土上”;“屯……象草木之初生。”就“难生”言,“屯”字与“生”字有一个本质区别;“生”表示已经出土,且很顺利,故其茎直;“屯”表示尚未出土,且很艰难,故其茎  相似文献   

12.
汉屯田劳动者所受剥削之性质与数额上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个人认为:任何屯田上剥削的形式和性质,不可能是单一的;整个屯田的历史段落(不管是五十年或者一万年)不可能是不发展的、不分段落的。陈直先生对汉屯田上剥削的形式和性质,只有如下的一段话: “屯田收获,入租每亩四斗。卒田每人种田平均约二十亩左近。”这未免单一化了一点。很可能平均种田二十亩是一种形式,一种性质;亩租四斗,又是另外的一种形式和性质。张维华先生,倒是向多样性方面考虑的,在五十年代时他曾说,“秦汉时代,在国有土地上,有‘军屯’之制,有‘民屯’之制,有‘假田’之制”。但张氏语  相似文献   

13.
隋代屯田的历史作用及其限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隋书·食货志>对隋代屯田记述含混,联系史传分析,隋文帝时边地军屯规模有限且持续时间较短;河西民屯不但未增且有缩减.隋代之富在于顺应历史趋势推行均田制,屯田之效微乎其微.人身依附关系的减轻使内外民屯受到限制,炀帝大规模徙边民屯非但无效,且严重干扰了均田制度的正常实施;隋统治者未能开展积极有效的边地军屯导致转输劳弊,并最终诱发反隋起义.  相似文献   

14.
三耕说     
年愈不惑,始知来者可追,复生读写之爱好。数载勤耕不辍,遂得一“耕”字。读书日增,方知史有三耕。三耕者,乃舌耕、目耕、笔耕也。吾将三耕合一,其义益深远矣。吾欲引为座右之铭,以自勉也。吾尝详查史书,始得三耕之源。舌耕者,出自晋代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曰:“贾逵门徒来学……皆口授经文。赠献者积粟盈仓。或云,贾逵非力耕所得,诵经口倦,世所谓舌耕也。”此乃以教书谋生也。目耕者,源自南朝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下》,书曰:“王韶之家贫好学,尝三日绝粮,执卷不辍,家人诮之曰:‘困穷若此,何不耕﹖’王徐答曰:“我尝目耕耳。”此喻读书…  相似文献   

15.
一《魏志·司马芝传》中的一篇奏文,是研究营魏民屯制度的一条珍贵史料。魏明帝时,司马芝担任过大司农,其职责之一是管理全国的民屯事务。其传称“先是,诸典农各部吏民,末作治生,以要利入。”芝因之上奏,建议屯田“不宜复以商事杂乱”,而应“专以农桑为务”,才“于国计为便”。作为全篇奏文的主旨,这一点是十分明确的。但是,这篇奏文中的一段话,却不大容易理解,学者中对之断句亦各不相同。故欲充分利用这段史料,还得从其断句入手。现先将这段话不加标点,移录于下:  相似文献   

16.
军屯在元代的屯田中占有很大的比重,而在军屯中,侍卫亲军的屯田则尤为重要,一方面它是枢密院直接控制的中央禁卫军;另一方面它的屯驻地在两都之间的京畿地区。统治者给予了相当重视,它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但是侍卫亲军的屯田效益并不理想。现从屯田的基本状况、管理以及制约因素等方面探析侍卫亲军的屯田状况。  相似文献   

17.
关于曹魏西晋军屯是否存在两种类型,史学界看法并不一致,我同意有两种类型,但对具体情况的理解尚有不尽一致的地方,现提出来参加讨论. 在汉末军阀混战期间,曹操高人一筹,推行屯田以解决军粮问题,于建安元年(196年)开始实行民屯,以后逐步推广,到曹魏后期有些衰落,西晋建国后正式废除.与民屯开始的时间差不多同时,军屯也开始了,曹魏前期军屯的规模并不大,到曹魏后期有了发展,并一直延续到西晋.  相似文献   

18.
纵观清代西域屯垦戍边诗,纪昀的作品可谓独树一帜.其作品不仅反映了清代屯田的制度、规模以及显著成效,而且对屯田之艰难、屯民之辛劳进行了生动描绘,彰显出其屯垦戍边诗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19.
清代金川改土为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乾隆十四年(1749)、四十一年(1776),清朝政府两次平定了四川大小金川土司的叛乱,并在原大小金川土司辖地分置美诺、阿尔古二厅(后改懋功厅),下隶美诺、抚边、章谷、崇化、绥靖五屯,命当地藏民、驻防绿营以及召募来的内地汉民进行大规模屯田,史称“金川改土为屯”。改土为屯是清王朝在整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大力推行的“改土归流”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及其与内地的联系,有利于汉、藏两族人民的相互交往,同时也大大加强了清朝政府对该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20.
所谓屯田就是“自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或税粮,利用士兵和农民垦种的荒废田地。一般有军屯、民屯、商屯等方式。”屯田在新疆历史上意义深远,作用巨大,为新疆社会进步,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根据史料记载,屯田在我国历史上从公元前2世纪算起,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我国中原王朝从汉武帝时期在古称西域的新疆进行大规模屯田是我国最先开始的。由此到汉宣帝时期,有赵充国在边郡实行军屯,公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