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塞缪尔·L·杰克逊第一次拿到1971年的《沙夫特》的重拍剧本的时候,他已经在《交战规则》等影片中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而且他已经与白人明星比如汤米·李·琼斯等有过成功的合作经历。但是他还是没有想到,他会在这部片子中扮演男一号,而且《沙夫特》会在今年夏天一炮走红,这么卖座。  相似文献   

2.
1904年,普利策在自己的报纸 生涯就要结束的时候,想找一个信得过的人来保持他的《世界报》的完整性。他看中的是纽约州最高法院的首席官摩根·K·斯坦利。他约这位法官骑马,并向他说明了自己的想法。两个人约定,斯坦利将成为理事。普利策问斯坦利:“您觉得《世界报》怎么样?” “它是一张伟大的报纸,但是它有一个缺点。” “缺点是什么?” “它从来不支持朋友。” 普利策激烈地回答:“一张报纸不应该有朋友。” 这位法官同样激烈地回答:“我认为它应该有朋友。”普利策说:“如果这是你的意见,你就是给100万美元,我也不…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听到罗伯特·卡帕(Robert Capa)这个名字,还是十四五年前,我读到诗人王寅的一首名为《罗伯特·卡帕》的诗。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湄公河三角洲却一直在下雨 三周以后他就死在这儿 死在黑色的雨季 他的脸上从没有伤痕 没有 最后倒在芭蕉树下的时候  相似文献   

4.
什么人可以做电视广播记者?一个有资格做记者的人是因为他在一所大学获得了新闻学学位吗?美国俣伯德有限广播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斯坦利·哈伯德认为并非如此。他在其所著《电视广播时代》一书中提出了如下观点: “我认为,一个记者要想被人认为确有能力,就必须证实他或她有新闻才干、有‘新闻敏感’制作电视新闻有着一定的时间限度,为力求成功,电视记者必须具有真正的新闻敏感。据我的经验表明,一个人不可能在新闻院校学到新闻敏感;新闻院校可以使学生做好准备在一家电视台的新闻编辑室工作;新闻院校可以教授学生掌握技巧,但不要以为一个人成功地掌握了技巧,就可以确认这个人  相似文献   

5.
《愤怒的公牛》导演:马丁·西科塞斯 影片以拳王莫塔的生平为背 景,动作场面真实残酷,视听 效果几近完美。影片批判了暴 力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对人的 生存状态的影响。主演罗伯特· 德尼罗专门向拳王莫塔本人学 习一年拳击。 导演:诺曼·贾维森 "飓风"鲁宾·卡特曾是美国60年代中量级拳王强 有力的竞争者,但他却在夺冠前夕被错判谋杀罪。 这部电影在拳赛场景之外,还深刻描写了"飓风" 作为人--尤其是那个年代美国黑人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传播学史中一位对传播学有重要贡献的人物——芝加哥学派的罗伯特·帕克进行描述。分别阐述了罗伯特·帕克的生平、他对社会学的贡献以及他的传播学研究,以此总结他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查理·布朗表现了我的作风,史努比是我心中的理想。”——查尔斯·舒尔茨 我的先生非常喜欢漫画,比如每期《读者》中页的漫画,他看时很开心,好像又成了一个孩子。我不以为然。而一次无意登上美国史努比网站,我大吃了一惊,美国著名漫画家查尔斯·舒尔茨创作的卡通人物史努比  相似文献   

8.
老舍的信仰     
我不是天才,一心想勤能补拙(不过也没做到),所以格外仰慕努力型作家。比如阿西莫夫,每周写七天,每天写八小时,每小时写5000字。再比如斯蒂芬·金,他自称天天写,除7月4日国庆和生日之外。还有老舍,他也是:“除了星期天和闹肚子的时候,天天总动动笔,多少不拘,反正得写点儿。”我一直以为老舍的星期天不营业,和斯蒂芬·金的国庆一样,是一种噱头。闲来没事,翻他的年表,才知道,他23岁那一年,在基督教堂受了洗。立刻电光石火,反应过来他是守安息日。老舍是教徒?可是,为什么,从没听他提过。再细看,我又知道了,他是借教会的举荐,才得到了英国东方学…  相似文献   

9.
美国电视界华裔女强人──记著名节目主持人宗毓华刘毛雅美国著名传播学家罗伯特·奥尔伯斯曾评论说:“应该承认,广播公司的老板对找一个迷人的年轻人当主持人比找一个对新闻的安排、取舍有自己独到见解的严肃的新闻记者更感兴趣。然而,我们不得不说,她是这样的全面,...  相似文献   

10.
你我他     
人只要不离开集体,随时都会按你、我、他进行排列组合。而且谁都可能以我为中心,把你变成他,或把他变成你。处理好你、我、他的关系,摆正你、我、他的位置,在任何情况下都是重要的。比如商店,经理是我,营业员是你,顾客是他,商店要把业务搞好,经理处理好三者关系,叫经营艺术。比如剧团,导演是我,演员是你,观众是他。剧团要得到好的演出效果,导演处理好三者关系,叫舞台艺术。新闻出版事业,也有个你、我、他的关系问题。一些报纸设有《读者·作者·编者》栏目,就是为了沟通三者之间的信息,解决三者之间的关系。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5.忏悔 星期六(23日)凌晨4点之后,罗伯特·F·肯尼迪看了他哥哥最后一眼,但他几乎已分辩不出他的本来面目了。 “他看上去根本不象约翰”。R·F肯尼迪后来回忆说。他要求将灵柩庄严地安置在  相似文献   

12.
写作新闻,应该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现在国外提倡故事化新闻写作,本文想谈些读书思考的体会,供大家参考——一、什么叫新闻故事化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指出:“记者的第一个写作信条是要表现,不要叙述。平铺直叙,会使读者或听众处于消极的地位,而表现,就会使之身临其境。”他还引用列夫·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的创作体会:“我不去陈述,不去解释,我只是去表现,让我的主人公们替我说话。”这种让主人公自己去表现的手法,用在新闻上,就是新闻故事化的写法。而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美国记者富兰克林则说:“用故…  相似文献   

13.
邱正军 《大观周刊》2012,(6):204-204
识字是阅读和作文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一年级第一册要求学生认识400个字,并会写100个字,第二册要求认识550个字,会写250个字。教师们普遍感受到:与原来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的识字量大大增加,识字时间提前了,并且实行认字和写字分开。提出“认识”、“学会”两种要求,在第一学段明确提出要“多认少写”。“多认”,有利于学生尽早、尽快、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尽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因此如何让学生乐于识字、多识字,识好字,顺利完成识字教学任务,成为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教学中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再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方面做了以下探索:  相似文献   

14.
提起CNN(Cable News Network)。不少人也许会想到电视台在播放国际新闻中不时会出现的这三个英文字母。这就是美国的电缆电视新闻广播网的简称。CNN的大老板就是罗伯特·E·特纳第三。泰德·特纳,现年53岁,他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市。其父是经营广告牌生意的百万富翁,对特纳管教极严,从小培养他的危机意识和冒险精神。特纳在布朗大学毕业后,进入父亲在佐治亚州的分支机构任总经理。3年后,父亲因公司亏损自杀,特纳接管了公司业务,大胆改组,迅速向大众传播业拓展,买下了亚特兰大的WTBS广播台和北卡罗来纳州的一家电视台,生意开始兴旺。70年代中期,美国卫星电视发展迅速,特纳充分  相似文献   

15.
看板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88-88
肖恩·康纳利入选最佳“007”007都到第6代了,还是没办法超越他——永远的肖恩·康纳利。他们或许比他年轻,或许比他英俊,但还是没他迷人,连皮尔斯·布鲁斯南都不行。在英国《SFX》杂志对3000名读者进行的投票调查中,肖恩·康纳利爵士被选为最佳的詹姆斯·邦德。下个月007系列新片《皇家赌场》就要上映了,新“邦德”丹尼尔·克雷格压力很大啊。尚雯婕一路黑马杀到超女冠军她放弃法资公司总经理助理的白领生涯,只认准一个想法就是“想唱歌”;她在杭州赛区初选就被淘汰,转战成都赛区止步十强,终于在广州赛区进入三强;她被人们描述为“非实力…  相似文献   

16.
采访米博华回来,翻读他的杂文和评论,我有了好几个题目,最后,却选了这个一本正经的题目。为什么?我不知道。也许米博华知道,就他的年纪而言(33岁),他显得有些一本正经。“米博华之研究”,顾题思义,不外乎如此两点,米博华的研究工作和我对米博华的研究。关于前者,我力不从心。(对于米博华,我毕竟只有一面之交,不可能完整介绍。)对于后者,我则兴趣不大。米博华和我是同龄人,让我来研究他,连米博华自己也会觉得过份。更何况,“×××之研究”,可是一本书的题目,编辑部不会给我这么多版面。然而,这题目使我入魔着迷。我,别无选择。有趣的是,我当过工人,米博华也当过工人。我当工人时,是一心一意当工人,不读书,不看报,靠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与《大公报·文艺副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佳佳 《新闻大学》2004,5(2):37-40
提起沈从文,人们往往想到《边城》,想到《湘西》,想到他不朽的作品和他在中国文坛独一无二的地位。然而沈从文与《大公报》这份闻名遐迩的百年大报,特别是《大公报·文艺副刊》的不解之缘,却较少为人们问津。本文试图梳理沈从文编辑、支持《大公报·文艺副刊》的这段历史。 沈从文与《大公报》的缘分不仅仅在于一个多  相似文献   

18.
很多很多年前,当米兰·昆德拉被迫离开布拉格时,移民官员递给他一个地球仪,让他随便选一个国家。他慢慢转动地球仪,良久之后问:“您还有没有别的地球仪?”  相似文献   

19.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不够近。—罗伯特·卡帕我从未看到过好的前线照片,所有好的战争照片,都是在离前线稍后一点的地方,在那里才有激动人心的事情发生。—史蒂尔·帕金森选择最重要现场2004年2月7日早晨9时,我刚刚倒上一杯咖啡,轰鸣声自头顶来,办公室玻璃窗微微震动。调小电视机音量,侧耳再听,果然是F-16战斗机。想到明天才是星期天——以色列空军飞行训练的日子,我心里不免担忧:难道又要发生空袭?喝下第一口咖啡,雇员打来电话:“加沙城中部团结大街,一辆汽车被炸。”确认消息并发出快讯之后,我开车去现场。汽车收音机里说,…  相似文献   

20.
访穆巴拉克     
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在当埃及总统以前,还不是一位名扬四海的国际人物。他在萨达特突然被刺、继任总统的时候,许多人不清楚他上台后将执行什么样的内外政策。当时埃及政局剧烈动荡,人们的视线象聚光灯似地集中在新总统的每一个动作上。有的外国记者曾直截了当地问他:“你将是萨达特政策的继承者,还是纳赛尔政策的后继人?”他回答说:“我既不是纳赛尔,也不是萨达特,我是胡斯尼·穆巴拉克。”穆巴拉克在就任初期,讲过他的政府对于萨达特政策的“继承性”问题,也多次表示过要调整政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