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应用扎根理论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技术扩散与资源配置的关系模型,比较分析系统内部内资与外资两类异质性创新主体的技术汇聚和扩散模式,揭示其产学研协同中技术扩散影响资源配置的机理及差异性。研究认为:(1)内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受政府主导和产业拉动的双重影响,技术积累和传承依赖于内部化,呈现网络特征;外资创新主体技术扩散路径和方向不确定性高,技术传承受本地市场需求的线性驱动明显;(2)显性技术倾向占据市场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隐性技术倾向占据基础研究优势的创新主体配置,创新系统在内资与外资的交互、融合中实现边界突破。  相似文献   

2.
开放科学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提供了系统的分析框架。该理论将产业和学术部门视为两种不同的制度组织,强调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制度逻辑来源于:知识的异质性、知识的公共物品属性和新制度选择逻辑。开放科学视角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机理是企业纳税给政府,政府进行资源配置并资助大学的公共研究,大学在发现优先权和学术声誉的报酬体制下向企业开放知识,企业积极地吸收公共科学知识、并实现产业化。这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社会契约是开放科学制度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人工智能为引领的新一轮产业变革催生了创新网络多系统共享开放、多主体互动互补、多因素震荡交织等特征的凸显,使得产学研协同创新对资源异质性、知识流动的双重需求日益加剧。该研究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分类别、分阶段探讨了资源异质性与知识流动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态交互效应。研究表明:资源异质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产业生命周期的不断推进,知识吸收对此促进作用经历了 “负向调节效应较大-负向调节效应缩小-正向调节效应加强”的动态调节过程,而知识扩散则经历了“正向调节效应较小-负向调节效应出现-负向调节效应增大”的动态调节过程,为寻找人工智能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治理的突破口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测算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和企业技术进步,检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发现,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水平较低;全国范围的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企业子系统的内部协同和高校子系统的内部协同亦无法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5.
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正成为新的发展趋势,从网络嵌入性的角度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选择及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其中的核心问题。从关系嵌入(关系强度)和结构嵌入(网络密度)的角度,研究网络嵌入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影响,划分出四类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识别了不同网络类型与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耦合效应及其对协同创新绩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学学研究》2021,39(4):749-757
针对理论上关于企业家精神、企业声誉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的关系尚缺乏更为细致的解释的现实,基于杭氧的访谈调查及公开数据对此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企业家的创新与创业精神不仅有助于网络能力、社会责任等企业声誉水平的提升,而且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企业声誉通过网络能力、社会责任和公平交易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有着重要的影响,且企业声誉在企业家精神与产学研协同创新中组织间知识分享之间可能起着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7.
方炜  王莉丽 《科学学研究》2018,36(7):1294-1304
在综合协同创新网络基本属性和独有特质的基础上,通过刻画外界刺激转变过程和网络异质主体行为,构建出以异质性主体为网络要素、以刺激-反应机制为演化机理的协同创新网络类DNA翻译过程模型。运用系统仿真方法,分析了从协同创新网络的拓扑结构变动规律,知识元素和网络拓扑结构的耦合演化关系,网络异质主体的角色作用及主体开放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的关系等多个角度渐次深入地分析了协同创新网络演化过程中网络结构变动特点及其与知识元素、主体要素间深层次地交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协同创新网络发展过程中会多次涌现小世界特性,但程度、原因不尽相同;技术知识和网络结构存在协同演化现象;强势企业始终是协同创新网络的主导;主体开放程度对技术知识流动效率提升幅度有很大影响。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增强异质性主体间的开放程度,是提高协同创新绩效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深入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当前不断深化的数字化进程能否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首先从强化知识溢出的广度与深度、增强创新系统的知识增值能力以及吸引需方参与促进成果转化三大维度剖析了数字化驱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理论机制,并将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纳入理论框架,在此基础上,基于2010—2019年中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定量考察了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效应,并对其异质性和长期效应以及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在替换解释变量、处理内生性以及采用动态面板估计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分区域来看,数字化对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提升效应要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和北方地区。数字化发展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长期效应,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趋势;进一步地,数字化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受到地区知识产权保护和企业吸收能力的门槛调节,在跨越知识产权保护与企业吸收能力门槛后,数字化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基于此,从推动数字化发展、重塑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增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权重结构视角,刻画我国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分布及结构演化。研究发现,产学研合作网络关系分布不均衡,网络主体间合作质量偏低。产学研合作趋于强关系异配网络演化,强关系主体合作广度差异性降低而深度异质性逐渐增强,网络"富人俱乐部"现象逐渐减弱。在我国"关系"社会背景下,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市场调节机制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创新环境,导致大量网络主体机会主义、搭便车的短期合作行为,合作难以摆脱单向而缺乏深度交互的困境,技术创新系统中技术知识传递不对称,网络协同创新效应难以形成。因此,网络主体应充分重视网络关系管理,政府部门应优化设计市场机制,引导网络关系分布调控合作中的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10.
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增进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网络与知识已成为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的关键,探索不同属性网络与知识促进协同创新能力提升是否存在差异?通过系统文献梳理,构建了协同创新网络、知识整合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以198家浙江科技型小微企业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结构方程、中介效应检验等方法对相关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异质性网络与同质化网络均能提升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能力,但前者的作用明显大于后者;(2)异质性知识整合在异质性网络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完全中介的作用,而同质化知识整合在同质化网络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1.
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振洲  顾新 《科学学研究》2013,31(9):1381-1390
产学研协同创新目前已成为我国推动重大知识与技术创新的前沿创新模式,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可以视为企业和大学(或科研机构)两类异质性知识组织之间知识流动的过程。因此,本文基于知识流动的视角,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分为知识共享、知识创造和知识优势的形成三个递进演化阶段,分析了各阶段运行的内在机理,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协同特征,初步构建了基于知识流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属于产学研合作领域的前沿领域,但国内外相关研究零散无序,系统梳理国外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理论研究成果,有助于帮助国内学术界跟踪国际产学研理论研究新范式。文中在回顾介绍国外有关产学研合作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文献基础上,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前沿研究进行了一定梳理,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概念、机制与机理、分类、创新网络绩效等研究方面。未来研究可预见的2个方面:一是在规范当前理论研究框架的基础上,范围更广的实证研究对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研究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创新网络结构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绩效的影响研究将会更加深入。二是关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机制与机理研究将是深化产学研理论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以江苏为例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并对网络结构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江苏产学研协同创新主体间关系紧密度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下属研究所以及南京市在江苏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具有竞争优势,江苏新能源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最紧密,生物技术与医药产业次之,装备制造产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各主体间关系紧密度最小,最后提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核心的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并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本文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相似文献   

15.
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是区域创新网络中最核心的网络,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将有助于增强区域创新能力,推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并形成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型创新区域.本文阐述了社会资本的三个基本维度在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中的影响作用,并探讨了社会资本视角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的联接机制及效应.  相似文献   

16.
以335个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及相关技术,分析了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对协同创新能力的影响,并基于共生理论,检验共生行为在企业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与协同创新能力间的中介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创新网络结构嵌入性的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三个维度与协同创新能力、共生行为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共生行为与协同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并且,共生行为在网络开放度与协同创新能力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网络规模、网络异质性与协同创新能力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网络连通性和无标度网络特征4个方面分析产学研创新网络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并以2008年至2013年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网络为例进行产学研创新网络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网络具有高度的网络异质性,网络开放度逐渐降低,网络连通性逐渐增强,该网络呈现无标度网络的结构特征,总体上朝向促进企业创新的方向发展。最后为促进产学研创新网络的发展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构建有效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模式和机制?围绕这一问题,桥接了资源依赖、模块化理论和协同创新理论,分析了在资源依赖和模块化的交叉调节下对于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影响关系。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基于模块化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模型和模块化协调机制。结合案例验证发现:(1)在以模块为交互载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中,资源依赖能够促进产学研各方的合作创新,而模块化既能改善资源过度依赖问题,还能担当创新需求方与供给侧的整合者;(2)模块化可以有效促进需求分析?模块创新?资源配置?组织协同的过渡,且利于确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重点和策略;(3)基于模块化的协调机制(规范性约束机制、延续性交互机制和架构调节机制),有利于促进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之间知识交互和知识创新,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组织的持续运转。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充分发挥高校和科研院所知识累积优势、提升企业研发能力的重要途径.针对现有理论解释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不足,从效用理论视角系统剖析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系统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创新主体主客观效用差异越小,协同创新机制越有效;IT能力、地理位置邻近性对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IT能力的影响更强,隐性知识供需匹配度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关系嵌入机制,即信任机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关系连带对隐性知识转移子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创新主体间文化相似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稳定性系统和协同创新机制的有效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潘海生  蒙生儒 《预测》2023,(1):53-60
本文基于2011—2020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发现:(1)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2)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有助于提升企业动态创新能力,动态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企业创新绩效,且动态创新能力中介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3)研发水平负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市场化水平和政府创新补助正向调节了产学研联盟关系网络与企业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结果为提高企业创新绩效,优化产学研联盟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