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张秀娥  李梦莹 《科研管理》2021,42(9):120-126
  近年来,创业激情作为影响创业行为和创业成功的关键情感因素日益受到学者关注,但有关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影响机制的相关研究较少。本文提出“创业激情-创业坚持-环境动态性-创业成功”的路径作用过程,以236位创业企业主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利用SPSS24.0以及AMOS24.0等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有积极影响;创业坚持在创业激情对创业成功的作用机制中起到中介作用;环境动态性会对创业坚持和创业成功间的关系产生消极影响;环境动态性调节创业坚持在创业激情与创业成功间的部分中介效应。本研究有助于更进一步探索创业成功的影响因素,揭示创业激情向创业成功转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关注创业警觉与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个体主观能动性在其间的作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对304份来自国内创业者的多时点调查问卷的结果进行实证分析,探究创业警觉影响创业行为的作用机制与边界条件。结果表明:(1)创业警觉与创业意向和创业行为显著正相关;(2)创业意向在创业警觉与创业行为之间有显著中介作用;(3)结果期待调节创业警觉对创业意向与创业行为的直接作用以及创业警觉通过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的间接作用,结果期待水平越高,其直接与间接作用越强;(4)主动型人格调节创业警觉对创业行为的直接作用以及创业警觉通过创业意向对创业行为的间接作用,主动型人格水平越高,其直接与间接作用越强。由此得到如下启示:创业者应对创业机会保持高度警觉性;家庭和学校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个体的积极主动人格;全社会要营造良好的创业生态。  相似文献   

3.
基于坚韧性理论,构建了坚韧性对创业意向影响的模型,探索了大学生坚韧性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通过254份有效样本,采用多层回归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大学生坚韧性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大学生的坚韧性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上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在创业氛围与创业意向上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大学生坚韧性正向调节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晓波  张超群  王莹 《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本研究围绕"社会网络如何影响创业意向"这一基本研究问题,在回顾和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构建了社会网络特征、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关系的概念模型。通过向高校大学生群体发放问卷,并对数据进行层次回归分析以检验研究假设。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规模越大、连接越强、异质性越高,创业效能感越强,而网络中心度的提高只能增强风险容忍效能感,对机会识别效能感没有影响;创业机会识别效能感和风险容忍效能感均对创业意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业效能感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创业意向的因果关系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9,(7):34-39
基于动机理论和调节聚焦理论,构建了"成就需要—风险倾向—创业意向"和"成就需要—创业警觉性—创业意向"双路径关系模型,通过实证检验发现:成就需要对风险倾向、创业警觉性和创业意向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风险倾向和创业警觉性在成就需要和创业意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关系模型,对珠三角地区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展开调研。研究发现: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其后续创业意向提升并无显著作用;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但只有探索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的中介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败归因倾向与知识转化模式理论,构建失败归因、经验-知识转化模式、后续创业意向的关系模型。通过162份有创业失败经历的珠三角区域创业者一手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创业失败的内部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对后续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稳定性归因对后续创业意向无显著影响。失败归因均能促进探索式和利用式知识转化,探索式知识转化模式作为中介变量,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间起到显著正向中介作用,利用式知识转化在失败归因与后续创业意向中没有显著的中介作用。相应的管理启示对创业者的进一步创业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黎常  朱玥  王永跃 《科研管理》2018,39(9):134-142
创业坚持被认为是创业者成功实现目标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现有文献对于是什么因素使得创业者坚持或者退出知之甚少。本文在社会认知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创业激情、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坚持的关系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和谐激情与执念激情均正向影响创业坚持行为;创业自我效能在和谐激情和创业坚持行为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执念激情和创业坚持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随着先前创业经历的增加,和谐激情对于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不断增强,而执念激情对于创业自我效能的正向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9.
受国内外经济环境及疫情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创业是缓解就业压力的一种重要途径.调研发现:性别、创业经历、创业教育等个体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性影响;创业教育、创业政策等环境因素对大学生创业意向有显著性影响;创业态度对创业教育、创业政策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中介作用;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教育影响大学生创业意向具有中介作用.结合研究提出大学生创业扶持建议.  相似文献   

10.
汤勇  王福民  宋娟 《软科学》2012,26(12):32-35,40
基于社会网络理论和创业意向理论,以442个样本为对象,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提出社会网络影响创业意向形成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网络内联系与个体创业意向形成负相关;商业交流机会、创业家交往程度与个体创业意向形成正相关;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家交往与创业意向形成有完全中介作用,对商业交流与个体创业意向形成有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秀娥  徐雪娇  林晶 《科学学研究》2018,36(9):1650-1658
创业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经济和社会研究议题。许多研究表明,创业是可以教授的。然而,先前学者对创业教育与创业意愿关系的研究结论并不一致,亟待重新验证。论文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多重中介效应模型。通过收集八省大学生问卷调查数据,并使用SPSS和AMOS软件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具有积极影响,计划行为理论的三个认知因素(创业态度、主观规范和感知行为控制)在创业教育和创业意愿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拓展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创业研究领域的应用,丰富了现有创业教育研究文献,为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构建提供理论基础,有利于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助推国家创新创业型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徐菊  陈德棉 《科研管理》2006,40(12):225-233
基于个体感知视角,通过对接受创业教育的个体展开问卷调查研究,考察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对个体创业意向产生影响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有显著正向影响;计划、搜寻、调拨梳理阶段的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之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而与人相关和与财务相关执行阶段的创业自我效能并不发挥中介作用。主动性人格正向调节创业教育与计划、搜寻、调拨梳理阶段创业自我效能之间的关系,却对创业教育与执行阶段自我效能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连续创业行动及其特点反映了再创业活动过程中的动态性特征,决定了创业成功与否,其重要性受到学界和业界的关注,但究竟什么因素影响连续创业行动的研究相对滞后。本研究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从连续创业行动效果出发构建了连续创业行动的维度,通过对马云、史玉柱、任正非等连续创业者的案例分析,提取连续创业行动的影响因素,基于解释结构模型,对影响连续创业行动因素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其层次结构进行解析,提出创业精神是促进连续创业行动展开的前进助力,创业学习是重要基础,情绪管理是必要条件,创业资本是基本保障,为连续创业研究提供了理论补充和实践指引。  相似文献   

14.
以往针对高校创业教育效果评价的研究主要关注大学生毕业后的自主创业比率。然而,许多在大学期间接受过良好创业教育的学生毕业后并不会立即自主创业,而是在所就职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后进行内部创业。可见,高校创业教育效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本研究基于人力资本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选取大学毕业后工作年限在5年以内的新生代员工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这类新生代员工所接受的高校创业教育对他们在所就职企业的内部创业行为的影响机制。基于280份有效样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校创业教育对新生代员工的成就需要、内部创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成就需要在高校创业教育和内部创业行为的关系之间起到了中介作用;公司创业导向对成就需要和内部创业行为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秀娥  王超  李帅 《科研管理》2022,43(5):59-66
如何促进创业是近年来学术和实践领域广泛关注的议题。基于制度理论和社会认知理论,本文研究了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以及制度环境在该过程中所起的调节作用。利用来自28个国家跨越2009-2013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分层广义线性模型。结果发现,创业自我效能感正向影响创业意愿,制度环境中支持创业法规、金融资本可得性、教育资本可得性和腐败控制正向调节二者关系,社会文化价值观负向调节二者关系。论文从跨层视角探索了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制度环境对创业意愿的交互作用,拓展了对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最后,本文从创业者和政府层面提出管理启示,以激发企业家精神,促进创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周键 《科研管理》2022,43(1):200-208
   “激情创业,理性行动”已成为创业实践领域的共识,也是提升创业成长水平的重要手段。基于“Affect-Behavior-Output”分析框架构建了创业激情对新创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模型,并分析失败事件学习在其中的调节作用。通过对225份创业者问卷数据分析结果显示:(1)创业激情有助于提升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2)创业者的资源拼凑行为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的绩效表现,且创业资源拼凑行为在创业激情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起到中介作用;(3)失败事件学习正向调节创业激情与创业资源拼凑以及创业资源拼凑与新创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采用NCA与fsQCA分析方法,从组态视角实证考察了个体认知因素与个体资本因素影响中小创业者选择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分别构成了中小创业者选择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的必要条件。中小创业者选择效果逻辑有3种驱动机制,分别是自信的创业新手型、内外混合认知主导的创业新手型、内外混合认知主导型;中小创业者选择因果逻辑也有3种驱动机制,分别是内外混合认知主导型、内外混合认知加持商科教育型、自信加持商科教育型。本文所揭示的中小创业者选择决策逻辑的一些新特征为反思和改进创业决策与创业教育提供了参考依据,也为未来深化创业决策逻辑的研究提供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8.
莫寰 《科研管理》2009,30(6):128-135
摘要: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借助SPSS软件和结构方程建模,分析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影响创业意愿的因素,并绘制了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创业意愿路径图。结果表明,创业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方式存在文化的差异。在中国文化背景下,创业行为控制知觉与创业意愿正相关,创业行为结果知觉通过创业控制知觉影响创业意愿,创业行为结果知觉与创业行为控制知觉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黎常 《科研管理》2019,40(8):145-155
摘 要: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广受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本文基于归因理论,以63位具有创业失败经历的创业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定性比较分析(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方法,研究创业失败者对于过去创业失败经历的归因,如何影响他们再创业行为的选择。本文发现将失败归为不稳定的外因,或可控的内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新手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将失败归为不可控的外因,能更大程度上解释习惯性创业者的再创业行为决策。不同创业经历的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决策,受到创业者对失败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创业者失败后再创业行为选择研究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20.
基于已有研究,制度环境(正式制度)会影响创业者的创业认知脚本,而社会网络和文化价值观本身是一种非正式制度,会产生规范作用和模仿作用,进而对创业认知产生影响。从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两个方面阐述制度理论对创业者创业认知的影响机制,构建研究模型。通过江苏省7个城市的实证研究发现,非正式制度特别是社会网络对创业者的创业认知的安排脚本、意愿脚本和能力脚本有正向作用。在我国,非正式制度对创业者的影响更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