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农业技术及农业生产本身所具有的公共物品属性及经济外部性,决定着多数领域的农技推广服务难以物化且不适合有偿购买,因此,同多数国家一样,我国农业推广的主要推动力量仍然是政府所提供的具有普惠性质的公益性推广服务。但计划经济时期的制度烙印——农技推广不同层级和部门间缺乏协调互动、职能分工模糊不清、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依然深刻影响着我国农技推广事业的实效。通过借鉴美国、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运行经验,结合协同治理思想和组织设计原理,分析及优化我国政府公益性农技推广组织架构,以期为我国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机制创新及经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公益性机构与社会化组织融合发展机制,对于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和建立现代农业经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地调研,采取案例研究和对比方法,提炼了典型模式,分析农技推广机制创新的经验,提出完善我国农技推广体系的对策。结果表明,我国农技推广体系机制创新,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组织再造、社会化组织有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农科教推协同推广4种模式。基层实践推动了我国农技推广体系变革,公益性推广服务职能得到拓展、农技供给结构发生变化、社会化服务市场快速发展、政府主导作用日益突出。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强化政策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公益性机构改革和提高政府对农技推广的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业院校专家负责制农技推广服务模式的探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领域的"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为具有第三部门属性的农业高校的参与提供了理论前提.基于南京农业大学"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工程"实践,提出了农技推广服务的新模式--专家负责制.对专家负责制特点的分析表明,这种模式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但专家负责制在具体运行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其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农业高校在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中的优势,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灵台县农技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做法、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农技推广队伍建设;进一步创新服务机制;强化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职能;加大对农业科技投入等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高等学校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建设已实施了三年,本文通过调研发现当前各个高校以不同组织形式和运作模式都开展了有益的探索,体现出公益性服务与市场化服务齐头并进、学生培养与农技服务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又面临着职称改革难以有效激励教师开展推广、经费管理严重影响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的积极性、院地合作的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本文认为采用市场化的方式推动高等院校农村科技服务,能够弥补公益性服务的缺陷,激发教师参与农村科技服务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使新农院与政府主导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开展竞争并互为补充,推动中国农村科技服务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6.
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职能弱化现象透视--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乡镇农技推广机构运行情况的考察,发现这一组织的推广职能已经不同程度弱化。除了推广机制的因素外,农业的“小部门化”趋势导致基层政府对农业和农业科技工作不重视;农枝人员对农业结构变化的不适应;从农人数和耕地面积减少也使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显得相对庞大。同时,各类非政府组织取代了原先政府农技推广组织的部分职能。因此,对农技推广制度进行变革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7省2 293个农户的调查,研究不同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农户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并以化肥、农药为例,分析农户的技术信息来源。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给农户提供大量技术培训,但政府农技部门主导农业技术服务的局面仍未改变。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在向农户提供技术服务时存在分工。除了自己经验是农户首要技术来源外,农资经销店与企业超过政府农技部门成为农户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来源,而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在农技推广方面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是农业科技产业化的重要环节,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作用。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农业技术推广技术人员的作用没有更好发挥,队伍不稳定;自我补偿能动性差;乡镇农业推广所的试验基地条件差;推广内容单一,缺乏有效沟通。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要建立一支过硬的农技推广队伍、积极探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确保农业推广机构公益性职能的实施、处理好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外关系、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组织建设、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的体制创新。  相似文献   

9.
基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现状及主要问题,分析了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系统动因,以河南省为例,探索从改革、重组公益性农业社会化服务机构、加大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主体、践行"7R"服务等路径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并日益发挥重要作用。基于7省2293个农户的调查,研究了不同社会化服务组织向农民提供的农业技术服务,并以化肥、农药为例,分析了农户的技术信息来源。结果发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给农民提供了大量技术培训,但政府农技部门主导农业技术服务的局面仍未改变。不同类型服务组织在向农民提供技术服务时存在分工。除了自己经验是农民首要技术来源外,农资经销店与企业超过政府农技部门成为农民施肥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重要来源而生产大户、农民合作组织以及网络新媒体等在农技推广方面的作用仍然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11.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ICT产业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ICT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无论从合作广度还是合作深度来看,大学对我国ICT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过去,大量文献资料介绍了关于研究与开发(R&D)项目评估的方法,并大多集中在R&D项目评估方法得以建立的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方面,很少论及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没有对方法的优劣和应用进行比较分析。在运用层次分析法(AHP)的基础上,对一些主要的R&D项目评估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了影响这些评估方法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并应用敏感性分析法确定出哪些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社会研究视角的转变,我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科学与政府之间相互参与的复杂性与多样性,这也表明了科技与政策关系的传统图式是成问题的。不可否认,建构论的观点与方法不仅拓展了科技政策研究的空间,而且从根本上转换了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在这种转变的视角中,我们认为科技与政策更表现为一种内生关系,科技政策的制定不具有固定的模式,它是在具体情景中被建构的,同时它也成为科学与技术知识生成和辩护中的构成性条件。  相似文献   

14.
     实施创新驱动离不开创新人才培养,个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组织的生存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被广泛应用于管理教育、员工甄选和企业内训的商业模拟能否有效提升个体的创新能力仍不得而知。鉴于此,本文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创新互动观,通过对多期追踪调研数据进行双重差分模型构建和层级回归分析,探讨了商业模拟与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以及背后的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商业模拟能够提升参与者的创新能力;商业模拟正向影响个体创新能力的关键驱动因素是商业模拟互动,商业模拟互动不仅直接影响个体创新能力,且通过参与者的心理模拟和绩效压力正向间接影响个体创新能力;此外,当参与者能力与商业模拟挑战在高水平上实现匹配时,商业模拟互动通过绩效压力对创新能力的积极影响被强化,反之则被削弱。研究结论拓展了商业模拟与创新之间关系的理论,从互动视角提出了个体创新能力提升的商业模拟路径。  相似文献   

15.
   推动产业联盟转型升级是我国新型举国体制下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关键点。为此,从创新生态系统结构化视角出发,分析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结构以及升级本质,结合主要升级压力提出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概念模型,并选择农业装备产业联盟、闪联产业联盟和TD产业联盟进行多案例研究,探究不同升级情境下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的基本类型及差异性。研究发现:(1)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可视为横向“技术-产品-市场”层级结构与纵向“创新协作网络-价值采用网络”共同构成的纵横网络结构,其结构化升级本质为创新协作网络与价值采用网络间的协调升级;(2)基于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过程特征,凝练新价值主张引领升级路径、核心创新平台辐射升级路径、多样性关系嵌入升级路径三条基本升级路径;(3)面临的升级压力、升级起点和升级关键控制点共同决定了产业联盟创新生态系统升级路径间的差异性。本研究旨在拓展创新生态系统、产业联盟等相关理论研究,并为我国产业联盟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19,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17.
在对1985—2014年间陕西发明专利跨30年统计的基础上,采用IPC分类体系,运用内容分析法和专利地图法,对陕西地区专利技术的总体构成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明确陕西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与薄弱区、重要专利权人群及其技术构成和优势所在。并通过集中度测度,对陕西的创新技术格局变化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荣康  王艺棠 《科研管理》2021,42(5):153-160
随着我国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的迅猛增加,如何通过事前和事后指标测度并识别技术和经济价值高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就成为学术界面临的焦点问题。针对我国专利普遍缺乏引文信息的现状,本文利用专利的国际专利分类(IPC)信息构建两两专利相似度指标,并引入时间维度对过去、当前以及未来三个时间段的专利相似度比较,测度专利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影响力,从而构建突破性技术发明的综合识别方案。然后,以纳米技术为例,利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在1975-2015年的授权发明专利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基于专利IPC四位和六位分类的相似度指标分别可以识别出6.23%和5.06%的纳米技术专利为突破性技术发明;(2)基于专利相似度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与基于专利被引数识别的突破性技术发明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是,两类识别方法得到的结果中仅有不足总样本的0.5%是相同的,表明以往单纯依赖专利被引数据识别突破性技术发明可能存在一定偏差;(3)对突破性技术发明来源特征的实证检验表明,基于专利相似度和基于专利被引数的突破性技术发明的发明人和组织来源特征基本一致,而发明层面的知识来源特征呈现不一致的结果,进一步反映出两类识别方案的差异性。本文基于专利相似度构建的突破性技术发明识别方案既为企业在实践中挖掘和利用高价值的发明专利提供参考,也对未来突破性技术发明相关研究达成一致结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郑烨  刘遥 《科研管理》2021,42(4):73-81
当前尽管学界围绕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间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缺乏揭示二者间影响过程的相关研究,且少有研究关注不同类型政策引导方式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基于现有理论和文献,以国内45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政策引导影响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直接性政策引导和间接性政策引导均能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且直接性政策引导的促进作用更强;(2)直接性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创新能力还在政策引导和企业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在间接性政策引导与创新绩效关系间发挥出的中介作用更强;(3)企业规模正向调节间接性政策引导与企业创新绩效间的关系;(4)研发补贴、企业所得税减免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是最能提升中小企业创新绩效的三种政策引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视角检验“以点带面”这一中国特色改革举措产生作用的过程与机理。以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该政策的实施对邻近城市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对邻近城市产生了“示范效应”,提升了其创新水平;“示范效应”具有空间差异性,东部地区最大;“示范效应”具有动态波动性,随时间变迁起伏变化。②“示范效应”具有城市异质性,在不同邻近距离、不同等级城市间均表现不同。③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通过政府政策制定的邻里效应和促进试点邻近城市创新要素集聚共同产生影响。本文的研究一方面为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的综合评价提供了新视角,另一方面也为政策措施的改进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