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传统的"重文轻武"观念的影响,武举长期以来一直未曾受到应有的重视,导致其相关史料极度缺乏。而对武举制度在历史中的地位也争论不休,特别是在初创期的唐代。近年来,一批碑刻、墓志等新史料的发现,为研究武举提供了新的资料。本文根据史书记载以及碑刻、墓志等新史料,从三个方面探讨唐代武举的地位。第一,武举的存废及调整;第二,武举及第后的授官情况;第三,唐人及后世对唐代武举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阅武殿使张思恭墓志发现于南京地区,志主张思恭乃清河张氏,生活于杨吴、南唐时期,其父为南唐初年宰相张居咏。据墓志记载,张思恭因父得以入仕,杨吴时为馆驿使,负责传驿事务。南唐代吴之际,被选作外交使臣出使吴越、闽、南汉、荆楚四国,又于李昪郊祀圜丘时转为礼官,之后便一直负责南唐礼仪诸事。通过分析墓志内容和相关史料可知,张氏父子可能还主导了南唐祭祀和服饰制度的改革。此外,墓志所录张居咏曾任太弟太傅等信息亦能补正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3.
明代第一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五世孙、嗣魏国公徐俌及其妻朱氏二人的墓志,于1977年出土于南京太平门外板仓徐达家族墓地,但考古简报对徐俌夫妇墓志内容的探究失之疏简。徐俌墓志系南京兵部尚书乔宇所撰,犹存录于明隆庆五年刊梓的《乔庄简公集》,出土的徐俌墓志原石对于修订《乔庄简公集》中的墓志文本具有重要价值。同出亦为名臣王恕撰写的徐俌夫人朱氏墓志,对于补证明代中叶的徐达家族史事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上世纪九十年代在滁州学院琅琊校区附近发现明代滁州人于瑾墓。该墓墓志铭流落民间,颇具文物、文献价值。于瑾及其子于鏊墓志在传世明代别集中皆有收录,二人墓志铭反映父子交游等情况,并可据此订正若干史料错误。  相似文献   

5.
后军都督佥事汪浩墓志与水军右卫流官指挥佥事王衡母冯淑人的墓志及买地券,是新发现的两种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铭刻史料。史载,汪浩曾屡次为郑和及其他内官出使西洋修造舰只,而结合墓志上有关家族谱系的内容,则可推知曾被景泰帝先立后废的汪皇后即汪浩的曾孙女。由于汪浩墓志的发现,标志着明初开放国策的郑和七下西洋的部分细节,与明代中叶皇亲贵戚跌宕起伏的政治生涯,都被有机的串联在一起。王衡在永宣之际以中高级武官的身份曾两度随从郑和下西洋,因在苏门答刺一举擒获前伪王弟苏斡刺而获允世袭其官的奖赏,其母冯淑人墓志与买地券的发现,补益了王衡的生平家世,对见载于史籍的王衡行实也多有验证,从而大大丰富了这位下西洋功臣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正>范仲淹早年家中贫困,但是他酷爱读书,后来终于考中进士,走向政坛,成为北宋庆历年间政治改革的领袖。他在镇守西北边疆时,对抵御西夏,巩固国防也做过很大的贡献。好多人在做了大官之后,往往就中断了读书和写作,整天只顾忙于钩心斗角和玩弄权术。可范仲淹却不是这样,作为政治家的他,还能同时成为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这要得益于他的"弯腰"  相似文献   

7.
戴复古是南宋江湖诗派最具代表性的布衣诗人,生前作诗二千余首,在南宋诗坛,可谓诗歌创作数量较多的一位。但就散文创作而言,则所见甚少。《全宋文》收入其序跋方面的短文计五篇,漏收了他为族侄戴丁之妻所写的墓志铭。此篇墓志颇有文献价值,本文特予以抄补,并就《全宋文·戴复古》"戴复古小传"的撰写及收录之文校点的失误,试作考辨和订正。  相似文献   

8.
历史研究工作者所面对的文字史料,大略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编纂史料"。前者一般是指没有经过人为修饰而直接留存下来的史料;后者则指学者、文人编写的著作、撰写的文章,是经过各种编纂过程的史料。中国历史上留存下来的史料非常丰富,而且种类繁多,但明清以前,真正的"原始史料"却十分缺乏。在"编纂史料"中,有纪传体的正史,有编年史、政书、地志、行纪、谱牒等,这些史料应当说是提供给今天的人们认识历史真相的主要依据,但也不能不承认有些史料有其自身的偏见和倾向。比如官方史  相似文献   

9.
在唐朝,韩愈、柳宗元都是人们公认的善于撰写墓志的人,而柳宗元似乎更是注重给女性撰写墓志。在这些墓志文中,柳宗元不仅继承了儒家传统妇德文化,而且还有所超越:柳宗元一反儒家"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传统观念,进而提倡和赞美那些聪慧有才的女子。这表现了柳宗元进步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偃师市城西南的偃师商城博物馆有一方刻有"大唐故严府君墓志铭"的碑,该碑记载了墓主的姓名、籍贯、家族、生平经历等多方面信息。此墓志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为人们研究隋唐人名、地名、官制、地理沿革增添了新的史料,填补了史料的不足,证实了史料的正确。  相似文献   

11.
林语堂写的《苏东坡传》一书,借古讽今,恶毒攻击社会主义,自不必取,其引证史料,亦有舛误。如书中说王安石变法反对派里有范仲淹(详见《苏东坡传》第九页),不符史实。 范仲淹生于989年。庆历三年,范仲淹等人进行政治变革,因为保守派强烈反对,不能实现。1052年,范仲淹在赴颖州途中抑郁病死。  相似文献   

12.
出身自中古名门吴郡陆氏的陆逵,其墓志系"逆修",即为提前撰写。陆逵一生任官较多,最后官至德州刺史,但史籍无考。从其墓志可知,其事迹颇为传奇且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中最重要的在于他见证并制止了不见载于传统史籍中的发生在邠宁镇与天平镇的两次变乱。尤其是天平镇的变乱——节度使乌重胤死后原郓州牙兵和支郡兵的变乱,实际上是原淄青系藩镇去河朔化过程中必然出现的结果,可以视为原淄青系藩镇对去河朔化成为中央顺地的反抗。  相似文献   

13.
<正>李育善的第三本散文集《惊蛰之后》不仅收录了《新华文摘》上曾转载的《乡镇干部》和《一个村子的选举》,也收录了他涉及扶贫攻坚一组散文,如《惊蛰之后》《担保支书》《过了霜降》《在皂河村过重阳》等扶贫内容的散文。这是他这本书中的一大亮点,其中的《担保支书》曾原刊在《光明日报》上,被全国多家报刊转载,《惊蛰之后》在《美文》杂志发表后被《散文选刊》选载,亦在读者中引起关注。这本书取名《惊蛰之后》,其  相似文献   

14.
对于唐代墓志,学者多注意其文献及史料价值。而把其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学研究对象来加以研究,学界则较少关注。从发表的文章来看,研究韩愈的墓志文是其中重点,但新观点已不多,其他作家则较少被关注。从文体演变的角度入手,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对唐代墓志写作的演变流程,其在墓志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在传记文学方面的价值等,都还有待学界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对于唐代吐谷浑慕容王室的世系构成及相关问题,夏鼐先生及周伟洲先生均有论述.因史料所限,两位先生在慕容曦光与慕容曦皓的关系问题上意见相左.上世纪90年代,陕西西安出土的石刻史料--<慕容曦皓墓志>为意见的统一及相关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史料支持.该墓志的出现,明确了慕容曦光与慕容曦皓的关系,理顺了唐代吐谷浑慕容王室的世系,补充、纠正了相关文献记载的不足和谬误,并且使我们对唐代大同军使的任职情况,以及"押诸蕃部落使"这一使职名称的含义、变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6.
《陕州新出墓志选编》收录河南三门峡市及周边地区近年新见54种唐至民国墓志,多为首次刊布,其文献、史料、语料价值突出,是地方文化和相关文史研究的宝贵资料。核之拓片,原书文字释录存在不少疏误,尤其俗字、讹字、隶古定字等的释读问题较大。本文选择12条典型材料分为四类进行考辨,补正缺误,冀有裨于这批新材料后续有效利用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7.
对于唐代墓志,学者多注意其文献及史料价值.而把其作为一个单独的文学研究对象来加以研究,学界则较少关注.从发表的文章来看,研究韩愈的墓志文是其中重点,但新观点已不多,其他作家则较少被关注.从文体演变的角度入手,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对唐代墓志写作的演变流程,其在墓志发展史中的地位及在传记文学方面的价值等,都还有待学界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8.
《易义》是范仲淹专门解说《周易》的文字,是研究范仲淹易学思想的直接史料;《易义》诠释《周易》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专阐儒理、参证史事、对比见义;从易学的演变历史来看,这三种方法奠定了范仲淹在宋代易学中的开创性地位。  相似文献   

19.
《邢台学院学报》2016,(1):110-112
墓志书风当属魏碑书法中的代表,而在"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北魏墓志中《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又因其镌刻精美、书法精湛,成为魏碑书法中的精品。然而自1958年《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在河北省出土以来,研究者甚少。鉴于《魏故镇远将军崔府君墓志铭》具有较高的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相关史料,拟对其做一初步探讨,以为引玉之砖,不确之处敬祈方家学者教正。  相似文献   

20.
豆卢愿乃唐代中期人物,其墓志今人可见。通过解读豆卢愿的墓志发现,豆卢愿乃豆卢灵昭之子、豆卢瑑之曾祖。另外,"过期不葬"现象在豆卢愿墓志中也有反映。唐代"过期不葬"的产生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但唐代人对"过期不葬"大致都持反对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