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运用Logistic模型对半干旱区谷农是否采用化控间苗技术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谷子化控间苗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谷子人工间苗难题,谷农的受教育程度、谷子种植面积比重以及技术认知效果对谷农是否采用化控间苗技术有显著的影响。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加强农民科技文化和技术培训,加大半干旱区土地流转力度和培育谷子新型经营主体,加强谷子轻简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玉米化控使用的技术要点、生长机理影响和下步工作建议进行了阐述,以便于日后在农业生产中科学防控,实现玉米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3.
加强电厂集控运行成效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均是热门课题。本文在对影响电厂集控运行成效的具体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为加强电厂集控运行成效,提出的具体措施为:加大先进技术的投入;优化电厂集控运行环境;加强集控系统运行管理;工作人员树立责任意识。希望上述措施的提出对加强电厂集控运行成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中国干旱区城镇化发展现状及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区城镇是干旱区人类活动最为集中、人地关系最敏感的区域。干旱区城镇化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适应、相互改变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干旱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中心城市集聚扩散作用加强,绿洲城镇组群的区域协作加深,城镇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改善。但城镇综合竞争力仍然不强,城乡差距日益突出,民生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高,资源环境压力加剧。强化中心城市和绿洲城镇组群相互协调的空间组织模式、加强基础设施和民生设施建设、促进"三化"融合、推进干旱区生态文明建设和城镇协调发展是主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商化采购范围日益增大,国网公司许多项目物资也采用了电商化采购方式。各类物资品类繁多,由此给项目单位的需求提报和采购工作带来了负担。项目单位在需求提报时,需要提前了解所需物资是否属于电商化采购目录,采购范围内可提报物料是否符合实际需求等,是否影响工作效率。对于需求方来说,重要的是正确地提出采购需求。而对于管理方来说,重要的是如何促进电商化采购的良性循环,以及如何进行电商化采购监管。  相似文献   

6.
《科学与管理》2017,(2):74-78
本文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主要探索了消费者对游戏化营销的接受度与品牌态度的关系,以及消费者个人特点是否能够影响游戏化营销的效果。通过分析数据结果得出,消费者继续参与游戏化营销活动的意向与其对营销品牌态度具有密切关系,以及消费者的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对参与意向和品牌态度分别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玉米丰单3号密植化控夺高产技术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7,(12)
一个电厂中最重要的设置就是热控自动化系统,系统是否稳定决定了电厂能否安全运行,倘若热控自动化系统不能正常、稳定的运行,那么就会为电厂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所以需要我们高度重视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准确的解决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存在的不足,确保电厂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营。本文首先阐述了何为电厂热能自动化系统,然后在对电厂热控化系统具备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运行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与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切实有效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机播和耧播两种不同的播种方式,对谷子出苗、产量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表明:密植不是谷子增产的途径,而通过机播达到合理密植,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体结构才是增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基于TOE框架,分析了影响高校档案资源智慧化转型的因素,包括技术、组织、环境和其他因素,提出了构建有效的技术体系、优化组织结构、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人才培养等应对策略,希望能为高校档案工作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陈宏伟  穆月英 《资源科学》2022,44(6):1196-1211
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是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重要方面,分析二者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的影响有助于提升节水技术采纳率、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本文基于冀鲁豫1188个粮食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及其交互项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并揭示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研究发现:①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显著促进农户采纳农艺和工程节水技术,对同时采纳两种技术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政策补贴、经济感知、农技宣传、适用感知、环境感知和灌溉水价。②价值感知在政策激励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发挥调节效应,农技宣传、政策补贴、灌溉水价对农艺和工程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激励作用均受到经济感知的影响,农技宣传能够激励高环境感知农户采纳农艺节水技术、高适用感知农户采纳工程节水技术,灌溉水价有助于高适用感知农户采纳农艺节水技术。③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对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老一代农户、规模农户的节水技术采纳行为受到政策激励和价值感知各变量的显著影响,农技宣传、适用感知显著促进新生代农户采纳工程节水技术,小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主要受到农技宣传、政策补贴和适用感知的影响。④农技宣传、政策补贴与灌溉水价在影响农户节水技术采纳行为的过程中存在互补效应。鉴于此,本文提出应强化政府在节水技术推广中的作用,注重提升农户价值感知水平,加强对新生代农户和小规模农户的政策倾斜。  相似文献   

12.
基于陕西省猕猴桃主产区357户农户调查数据,建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分析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研究表明,绿色防控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应,但农户采纳不同绿色防控技术手段所能实现的经济与环境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其中,人工释放天敌技术与平衡施肥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与环境效应;果园生草技术与果实套袋技术具有显著的经济效应,但环境效应不显著;杀虫灯技术具有显著的环境效应,但经济效应不显著;生物农药技术的经济效应与环境效应均不显著;化学农药仍是促进猕猴桃产量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其增产效果远小于绿色防控技术;劳动投入、户主文化程度、家庭收入结构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猕猴桃产量,户主农药认知水平与供应链组织模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化学农药施用量。为促进绿色防控技术的顺利推广,应着力解决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匹配农业技术推广方案。  相似文献   

13.
张哲晰  穆月英  侯玲玲  杨鑫 《资源科学》2019,41(8):1400-1415
水资源是关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协调政府与农民关于增效与增收的目标出发,以2017年中国环渤海设施蔬菜主产地蔬菜专业村357个蔬菜种植户调研数据为例,运用联立方程组模型及条件混合过程(CMP)、倾向得分匹配方法(PSM)与工具变量分位数(IVQR)方法,对滴灌技术推广的约束因素与增效增收能力进行分析,探索促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①水资源稀缺程度较高的蔬菜主产地,种植年限较短,但家庭资本充裕且对节水知识了解程度越高的蔬菜种植户更倾向于采用滴灌技术;②滴灌技术具有明显的增效增收作用,蔬菜种植户采用滴灌技术后,每吨灌溉水产出可增加17.16 kg蔬菜,增收45.90 元,具有推广的长效动力;③滴灌技术的产出与经济效应存在“马太效应”,对于生产条件好的农户而言,滴灌技术的产出与经济效应更加明显;④技术供给层面的灌溉制度设计不健全、设备工程设计与质量较差、培训与售后服务不足,农户技术应用层面的专业知识与技术缺乏、与现代农业对接能力弱,以及政府层面的补贴不够科学、到位是影响农户滴灌技术采用积极性的重要因素,需要加以注意,此外,灌溉水价的适当提高,将有助于加快田间节水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甘肃省张掖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学习能力和外部风险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影响,并通过引入交互项检验学习能力对外部风险的缓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基础学习能力、知识互动能力与辨识能力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外部风险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同时,学习能力能够缓解外部风险对节水灌溉技术采用的抑制作用;除上述影响因素以外,农户对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还受到性别、年龄、健康状况和家庭务农人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张童朝  颜廷武  仇童伟 《资源科学》2020,42(6):1123-1134
中国农业面临着劳动力老龄化与绿色化转型的双重约束。聚焦于跨期技术属性,本文提出了中国情景下年龄对农民跨期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倒U形影响假说,进而以秸秆还田为例,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利用冀鲁皖鄂4省1372份农民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年龄对于农民跨期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影响效应呈倒U形态势,“中年农民”成为现阶段绿色农业技术扩散的积极力量;②人力资本和风险偏好是年龄影响农民跨期绿色农业技术采纳的重要中介变量,两者的中介效应占年龄总效应的71.94%;③信息化和耕地规模对中青年农民的跨期绿色农业技术采纳具有促进作用;经济价值认知、是否贫困、供水情况、补贴和处罚政策对中老年农民采用跨期绿色农业技术表现出积极影响;社会资本对中青年农民的技术采纳具有负向影响,但有利于中老年农民采纳跨期绿色农业技术。由于年龄较高农民积极采纳跨期绿色农业技术其实是该群体非农就业机会减少而被动“以农为业”的结果,这表明农业生产包括农业资源保护与开发缺乏最为优质的劳动力支撑;另一方面,非农就业的青壮年劳动力由于缺乏务农经历,多年后回归农业又能否承担起农业绿色化转型的责任也值得思考。因此,劳动力老龄化对中国农业短期的影响在于如何把地种好,而长期的潜在威胁依然是谁来种地。  相似文献   

16.
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调研和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调查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情况,笔者对宁波的农技人员、农户和农业相关部门进行了细致调研。发现目前宁波农技人员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效果较好.普通农户和农业大户(含农业基地)是衣技人员的主要服务对象,、农技人员提供的服务主要集中在农经和农技.服务内容多数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与技术推广、农业技术指导;农技人员推广的技术主要集中在新品种的引进、农业技术培训和病虫害监测预报,较为符合农户需求;农技人员较多地采用集中培训与发放资料的方式向服务对象传递技术信息。同时,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经费不足、农户接受新技术能力有限;农技人员实际收入偏低,现行各种激励机制仍有改进空间:农技人员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讲解水平,加强实用技术指导,及时传递农业技-术信息等。因此,建议宁波实行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降低农技服务人才的流失率:建立村级农技服务机构或科技进村服务站,向下延伸服务链条;妥善解决农技推广经费不足问题.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积极性;开展教育与技术培训,增强农民的技术接受能力:继续完善沟通反馈渠道,建议成立农技人员申诉制度等,以进一步提高宁波农技人员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7.
郑纪刚  张日新  曾昉 《资源科学》2021,43(5):921-931
农地流转将改变农户的化肥投入配置,进而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基于山东省10县(市、区)892份农户数据,利用内生转换模型估计了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验证了农地流转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①不同农地流转行为对农户化肥投入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转入农地后农户化肥投入显著减少,而转出农地后农户化肥投入显著增加;从农地流转影响化肥投入的机理来看,农地流转主要通过改变农业劳动供给影响农户化肥投入;②购买社会化服务虽然减少了农户化肥投入,但尚未完全抵消转出农地导致的化肥投入增加;③技术培训、经营规模、家庭劳动力人数以及兼业化程度亦能够对农户化肥投入产生显著影响。为此,应该引导农户适度扩大经营规模,积极规范农户的生产行为,同时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减少化肥投入。  相似文献   

18.
分析不同社会网络嵌入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可为政府完善绿色农业技术推广政策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利用河南、陕西和甘肃790份苹果种植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农户村域社会网络矩阵,基于关系嵌入和结构嵌入,探讨何种社会网络嵌入影响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①关系嵌入能显著提高农户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可能性,结构嵌入的影响效应不显著。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情况下,农户关系嵌入每增加一个单位,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的概率将提高13.5%~31.4%。②机制分析表明,关系嵌入通过增强农户技术认知广度和深度促进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结构嵌入对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的影响受到示范效应的调节,表现为结构嵌入仅对高示范效应组的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低示范效应组的农户影响不显著。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政府应注重农户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在绿色防控技术扩散中的媒介作用,加强农户互动水平,强化种植大户和家庭农场主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19.
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随机前沿模型对鄂东南地区775户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进行测度,并基于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其空间格局,进而运用空间滞后模型(SLM)和空间误差模型(SEM)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分析。研究发现,(1)岗地平原区的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普遍高于低山丘陵区,是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的高-高集聚区域。(2)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在乡镇层面上存在着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3)家庭人均收入、耕地质量对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耕地细碎化程度与农户相关特征变量对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耕地经营规模与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则呈"倒U"型关系。因此,应从加强耕地细碎化治理与耕地适度规模经营有机结合等方面提高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