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创新和技术进步是各种创新主体在生产、分配和应用各种知识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企业是创新的主要主体,无法发挥系统整合资源的功能,必须发挥国家和政府的组织功能,与大学、公共及私人研究机构、知识传播机构等主体共同创新。因此各种主体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2.
创新政策的功能耦合——日本创新政策的演变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从"知识的传播与扩散"向"知识的创新"的创新政策调整体现了各层面政策协同演进的特征.创新政策的功能耦合就是在创新系统结构中,运用供给层面、需求层面和环境层面的创新政策分别调整资源要素、主体要素和环境要素的投入比例和配置关系,使三个要素之间互为因果、互为条件,并通过调节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关系实现创新政策的整体功能.创新政策协同机制的构建是创新政策功能耦合的实现条件,强调用协同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指导创新政策制定与实施的实践活动,其内容包括政策目标协同、运行管理协同和子系统功能协同.  相似文献   

3.
发达国家构建创新体系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家创新系统是由国家有关部门和机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推动创新的网络,其中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科研机构和大学是重要的创新源,教育和培训的主要功能是生产,应用和传统知识,提从高素质人才,中介机构是沟通知识流动的重要环节,本文分析美国,芬兰构建国家创新体系的经验与特点,并提出完善与发展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4.
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之间缺乏良好的知识流动,导致的知识生产、转化和扩散受限是目前我国区域创新系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泛珠江三角洲区域创新系统为例,在剖析知识转移障碍基础上,提出对策:政府应该完善系统功能建设,制定相关政策导向;知识供需双方应该科学感知"知识缺口",建立内外激励机制和专门互动的组织。  相似文献   

5.
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厘清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主体要素特征,提出技术经纪人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耦合关系。主要结论为: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本质上是知识和信息流动的过程,而技术经纪人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着服务和催化剂的角色;技术经纪人以科技成果为服务对象,能促使科技成果供需双方实现有效对接,强化各主体间的互动耦合;技术经纪人通过信息耦合机制、知识耦合机制、目标耦合机制和利益耦合机制,调节主体之间信息和知识差异、目标不协调以及利益冲突等问题,加强多元知识创新主体间的沟通和协调,有效推动科技成果高效转移转化。  相似文献   

6.
分布式创新的机制及核心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知识管理的视角,分布式创新过程是在不同主体之间形成的由知识转移、知识整合、知识创造过程构成的知识流循环;分布式创新有赖于主导公司内部知识主体与外部知识主体共同构建的知识网络;分布式创新依知识互补性和知识整合类型的不同,呈现出多样的分布式特征.分布式创新的核心过程是配置过程和激励过程.配置过程是确保"合适的部门做合适的事情",激励过程则是旨在保证"正确、高效地创新".  相似文献   

7.
低碳经济转型与我国低碳政策规划的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碳经济转型背景下,低碳政策系统中的政策行动主体子系统强调政府、企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多元网络与合作共治;政策工具子系统区分并综合运用强制性、混合型及自愿性工具;政策变迁子系统聚集于政策移植与政策创新的交互作用.我国政府低碳政策规划应基于各子系统间交互作用的系统运作模型分析,通过改善政策环境,制定适应各地区实际的低碳发展目标,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低碳经济转型的良性机制.  相似文献   

8.
中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增骏  陈劲  梅亮 《科学学研究》2015,33(11):1641-1650
科技成果资本化是研究型大学实现知识价值创造功能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科技、教育、经济"三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的重要议题。本文整合高校智力资本禀赋以及知识管理的过程视角,构建了以"智力资本-知识管理-价值创造"为基础的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资本化过程模型,并结合东北大学及其衍生企业东软集团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索出了基于利益相关者协同创新网络进行知识产品深加工实现价值增值的"东软模式",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揭示了知识成果价值创造功能的"黑箱"机制,为全面提升我国研究型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促进协同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科技合作不断加深的背景下,各国政府颁布的政策对于其国家科技创新国际化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与支持作用。本文基于政策工具视角,运用文献调研法与内容分析法,对我国"十二五"期间颁布的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相关政策文本进行收集、编码、统计。研究发现,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国际化各个维度上,现有的政策文本中被使用频率最高的为环境型政策工具,政府仍需加强供给型政策工具的运用以及需求型政策工具的配合,同时健全环境面政策体系。此外,建议政府完善创新制度国际化顶层政策部署,加强有关技术国际化与创新主体国际化的专项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
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主体是由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政府等以共建法人实体形式整合创新资源,开展共性技术供给与产业化以及提供技术创新服务的一种新型技术创新主体。联合主体的产生与发展对克服创新过程中的“市场失灵”、“组织失灵”乃至“系统失灵”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国内外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主体的案例,总结了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主体的类型,并通过与其他类型技术创新主体的比较,得出联合主体在组织模式、目标定位和功能等方面的相对优势。  相似文献   

11.
以1984——2019年国家层面上发布的298项专利政策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我国专利政策的历史演进、发文府际关系、不同阶段的政策结构特征、总体演进逻辑和趋势等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随着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专利政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自1984年我国专利制度建立以来历经了改革开放内需驱动下的初步确立阶段、迫于国际压力下的与国际接轨阶段、全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阶段和由专利大国迈向专利强国的全面治理阶段。整个演进过程也反映了专利技术在整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中重要性的变化过程、不同阶段专利事业发展重心的变化以及政府运用政策工具的特点和规律。在总体演进过程中专利政策的体系结构不断扩张,体现出与国家创新体系、科技管理体系、产业经济体系不断融合的特征,同时其自身功能定位从传统的权利保护鼓励创造向激励创新、促进产业化应用和经济体制变革等综合功能转变。  相似文献   

12.
章芬  原长弘  郭建路 《科研管理》2021,42(11):43-53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然而,新型研发机构如何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是当今重要而又缺乏探究的新课题。本文以新型研发机构的典范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为研究对象,运用探索式案例深入探讨了新型研发机构如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的过程,剖析了体制机制创新的关键密码,并提出了相应的理论命题。本文开启了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的探索,拓展了产学研融合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13.
文章使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4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基于双元性视角采用超效率DEA模型分别测度了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并基于空间DID模型研究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长三角城市群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1)长三角城市群的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均值整体高于知识转化效率均值;(2)创新型城市试点对城市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政策效应均表现为促进作用;(3)城市创新氛围在创新型城市试点政策对产学研知识研发效率和知识转化效率的影响机制中均发挥了部分中介效应;(4)使用动态网络DEA模型重新测度城市产学研知识流动效率并再次进行空间DID模型回归,其结果验证了主回归结果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   

14.
坚定不移地走军民融合创新之路,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科技创新体系纳入国家创新体系之中,不仅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战略考量,更是科技发展自身之客观规律的重要体现。以2003-2019年间中国知网军民融合创新相关核心文献为研究样本,绘制该研究领域知识图谱,探究发现:目前核心研究力量主要集中在国防特色高校和军事院校,机构之间缺乏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尚未形成成熟的研究网络;现有研究依然以情报分析为主,统计分析、前沿面分析以及系统分析方法应用较少;研究热点逐步体现出更加微观和具体的特点。未来该领域研究应坚持以习近平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思想为指导,站在国际国内的战略高度,不断扩充研究领域与参与机构,强化研究网络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立足于中国特色的管理实践,加强案例研究,完善高质量企业层面数据平台的建立,丰富多维度、多领域、多学科交叉研究方法的使用,深化科技发展内在规律等微观机理层面的研究,进一步完善军民融合创新科技平台的建设,为基于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计划提供有效的智库支持。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扎根理论,结合浙江大学滨海产业技术研究院技术创新结构系统的案例,归纳出机构协同网络结构五大核心范畴机制协助支持、资源信息整合、平台共建/知识协同、利益共赢合作、平台耦合效益,整合出以资源信息、支持机制、平台及知识为节点基础,以平台耦合为网络联结,以利益共赢为结构反馈的核心范畴关系,并构建出其技术创新的协同网络结构,为其网络化协同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杜根旺  汪涛 《科研管理》2019,40(7):1-11
创新政策融合了科技、产业、财政等诸多内容,创新政策协调对于创新政策促进创新的效果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对于创新政策协调的一些关键问题尚不清楚,更缺乏一个系统的理论框架,这些影响理论的发展和实践的开展。本文试图去弥补这一空白,首先介绍了创新政策协调研究的发展阶段,接着从创新政策协调的内涵、影响因素、主体维度、工具维度、测度和调整几方面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综述,并进行研究展望,最终构建了创新政策协调研究的理论框架,以期为未来研究和政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从创新的含义与创新理论渊源出发,在总结国外推进自主创新政策一般模式的基础上,认为目前国外推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主要集中在部门之间合作、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人才的流动与培养、政府对创新活动的管理以及区域创新政策的协调等方面,旨在形成企业、科研机构、高校、消费群体、政府部门共同组成的创新集群环境。这对于城市创新政策缺乏协同性和集成度的我国来说。努力构建和谐统一的创新政策环境,加大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人才队伍建设,使创新资源集中化发展,形成集群化的创新源,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城市中必须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彭本红  王雪娇 《科研管理》2021,42(7):116-125
军民融合必须嵌入产业网络,架构创新是军民深度融合的重要影响因素。以架构创新为中介变量,以政府创新政策为调节变量,构建了网络嵌入影响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的概念模型,通过问卷调查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展开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网络嵌入对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绩效提升有显著影响,在这一过程中,组织架构创新和知识架构创新均起到了中介作用,而产业架构创新在网络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未能得到验证;政府的合作促进政策可以减少合作的不稳定性,从而调节网络嵌入和协同创新绩效间的关系,但是由于其削弱了军工企业的“结构洞”位置,因此没有显著调节结构嵌入与协同创新绩效的关系。另外,由于知识产权本身的独占性和排他性特征,导致知识产权保护政策没有像预期中一样对两者的关系起到正向的调节效应。本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军民融合产业深度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绿色技术创新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鉴于我国的绿色技术创新监管与欧洲气候法律政策的立法模式都具有碎片化的特点,且我国建立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的初衷与《欧洲气候法》提出的最终目的 相近,从立法模式、监测、评价、报告和施策进展评估等方面讨论《欧洲气候法》的立法亮点,主要体现在其有远大的立法目标且立法重心突出,确立欧盟委员会的评估审查权,首次系统建立应对气候变化举措方面的监督评估纠正机制等.结合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监管体系的现状与不足分析,借鉴《欧洲气候法》中关于减排监管立法的经验措施,提出我国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监管体系的建议:在国家层面制定专门立法,建立绿色技术创新的基本制度;通过实施阶段性报告制度对全程进行及时监管;设立专门监管机构,构建信息平台,对施策进展进行评估;完善信息披露制度,促进公众参与,建立多元化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余伟  胡岩  陈华 《科研管理》2019,40(11):1-11
本文对30年来创新系统研究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涵盖了国家创新系统(NIS),区域创新系统(RIS),产业创新系统(SIS)以及技术创新系统(TIS)。文章按照创新系统研究的演化历程,分析了每个创新系统方法的理论起源,考察了引用最多的案例研究,分析了空间边界和分析单元,探讨了基本组成要素功能和分类方法,以厘清创新系统研究的理论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每个创新系统研究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最后,对创新系统今后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加强创新系统方法的指向性和规范性导向;对创新系统分析框架内的最新方法进行整合,开展全球创新系统研究;加强对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研究,进一步证明创新系统理论在不同国家情境下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