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商业模式创新正逐渐成为互联网时代新创企业成长战略实施的重要载体。商业模式创新作为市场导向型创新可能给企业带来先动优势,而制度理论指出创新性高的新创企业可能面临合法性障碍。商业模式创新如何在制度情境下实现新创企业成长?围绕这个问题,以512家中国新创企业为样本,结合合法性视角与商业模式理论,探讨商业模式创新对于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并分析政策导向的调节作用和合法性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商业模式创新能够显著促进合法性以及新企业绩效的提升;组织合法性在商业模式创新和新企业绩效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政策导向权变影响商业模式创新与合法性的关系;商业模式创新与政策导向的交互效应通过合法性间接影响创业绩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将组织二元性运用到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中,在区分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基础上,探讨不同商业模式设计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运用176家新创企业数据实证分析发现:新颖型和效率型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正向显著;平衡型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交互型商业模式负向影响创新绩效。结果表明,对于企业来说,尤其是新创企业,不同的商业模式对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研究结论拓展了商业模式理论,同时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能力是新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的重要推动力,探索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新创企业运营绩效意义重大。本研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技术能力、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环境动态性与新创企业运营绩效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通过对436家新创企业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能力对数字商业模式创新和新创企业运营绩效有显著作用;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正向影响新创企业运营绩效;数字商业模式创新是技术能力转化为新创企业运营绩效的关键路径;环境动态性越高,技术能力对数字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越强。研究结果丰富了动态能力理论,对新创企业依靠技术能力提升运营绩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创企业同时面临创新压力和合法化压力,两者间的张力在数字化新创企业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一方面,数字技术的发展要求新创企业通过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另一方面,数字创新在颠覆传统技术与商业模式的同时也给新创企业带来了合法性挑战。基于最优区分理论,本文考察了数字化新创企业如何调和创新与合法化张力以实现最优绩效。研究发现,探索式和利用式创新均有助于提升数字化新创企业绩效。积极型政治战略强化探索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反应型政治战略强化利用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但弱化探索式创新的作用。本研究立足数字创业情境丰富了创新战略与企业绩效研究,拓展了企业政治战略与创新战略的关系研究,发展了最优区分理论的协奏观点。  相似文献   

5.
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对化解企业新生劣势,突破创业初期发展瓶颈意义重大,而探明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是促进创新的先决条件。文章采用扎根理论,挖掘提炼出影响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分析方法,运算并建立各影响因素逻辑层次关系。研究发现,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有市场驱动、创新主体、创新协作方、创新协同、创业资源、宏观环境及创新期望七个因素。影响因素之间逻辑关系可分为四个层级,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结果是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最核心和最重要影响因素,市场驱动因素和宏观环境因素共同组成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外部不可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推动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基于组织创造力理论,研究从“团队—企业—环境”的多层次互动视角出发,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讨多层次因素互动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存在“里应外合推动型”“技术联合驱动型”和“外部主导拉动型”3条推动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路径。当新创企业资金充裕度较低时,可以通过高管团队企业家精神和政府激励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高管团队企业家精神、数字化技术和资金充裕度的协同作用是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数字化技术与政府激励的拉动下,新创企业会利用充裕的资金来推动商业模式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商业模式创新对新创企业十分重要,从认知视角出发能更好地从源头解释商业模式创新的产生。基于商业模式创新认知视角和行为决策理论,构建了一个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来探究创业者控制错觉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中介机制和边界条件。通过对373位创业者及其所在新创企业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创业者的控制错觉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有积极影响;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估在控制错觉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创业者行业内联系削弱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识别的正向关系,但是增强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评估的正向关系,而行业外联系增强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识别的正向关系,但是削弱了控制错觉和机会评估的正向关系。此外,行业内联系和行业外联系对于机会识别和机会评估中介作用的发挥也具有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商业模式创新的认知视角研究,并为新创企业如何使用控制错觉来实施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织学习理论,构建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机制模型,并引入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中介变量,利用八省749份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探索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创业学习对新创企业成长具有正向影响;创业机会识别、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学习和新创企业成长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和商业模式创新在创业学习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创业机会识别对创业学习与商业模式创新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商业模式创新对创业机会识别与新创企业成长间关系起正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梁天宝 《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0):144-149
为探明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前因,促进新创企业突破创业初期发展瓶颈,采用扎根理论挖掘提炼出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因素,然后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建立各影响因素的逻辑层次关系.研究发现:影响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主要因素有市场驱动、创新主体、创新协作方、创新协同、创业资源、宏观环境及创新期望等7个,各影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可分为4个层级,其中商业模式创新期望结果是最核心和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市场驱动和宏观环境因素共同组成外部不可控制因素.最后为进一步推动科技型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发展,提出塑造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文化、整合企业内外创新资源、强化企业与创新协作方的创新协同、保障商业模式创新资源供给与共享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考虑一种消费类产品,要消费这种产品,顾客还必须购买一种工具类产品作为平台,因此提供消费类产品的新创企业就可以采用免费平台式的创新型商业模式。研究当存在在位企业竞争者时,新创企业采用传统商业模式和创新型商业模式下市场的价格均衡,以及工具类产品在消费者中的普及率、批量采购价格等因素对新创企业商业模式选择的影响。研究结论可以为新创企业进行商业模式创新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
商业模式创新作为企业重塑价值创造、交付和获取方式而实施的变革,在数字经济时代备受政府和业界关注,但既有研究对此却鲜有涉及。基于2013--2020年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非平衡面板数据,在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了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机制差异以及情境调节因素。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能够显著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第二,制造业企业数字化对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因所处生命周期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作用。第三,战略激进度在企业数字化与新颖型商业模式创新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对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却并不显著。本文丰富了关于企业数字化后果的文献,亦为企业商业模式创新提供新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推动企业实现技术跃迁的内外部动力因素、机会动力因素及其耦合动态过程的基础上,通过设计耦合参数和因素阈值建立了动力耦合模型,定量表述了各动力因素达到最适耦合的机理.研究发现,企业技术跃迁的实现有赖于动力因素最优化一阶条件的离差最小化,而离差最小化则归因于动力耦合的最大化.这一结果表明,适当调整各动力因素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贡献率是提高其耦合关系的有效手段.文中以X铁路企业为例验证了上述观点.  相似文献   

13.
基于动态视角,围绕商业模式创新展开研究,提出了包括动态要素、构成要素和成功要素的动态商业模式创新逻辑框架.并以创业板上市的立思辰为案例,基于逻辑框架,对其商业模式创新过程和动态要素进行了描述,并分析了其商业模式创新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针对开放式创新自外而内、自内而外和耦合三种模式,将以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知识获取-知识整合-商业模式化”的过程为观察点,构建企业开放式创新驱动因素的系统动力学模型,探析企业开放式创新过程的驱动因素,绘制三种模式下企业开放式创新的因果关系图和流图,并进行系统仿真模拟。研究发现,在企业以保增长为目标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自外而内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企业以降低成本为目标的情况下,会优先选择自内而外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企业既要保持增长又要降低成本的情况下,会选择耦合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自外而内开放式创新战略下,企业自第五年开始提升创新绩效;在自内而外开放式创新战略下,企业自第八年或第九年开始提升创新绩效。研究结果为企业进行开放式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的寻找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为促进企业有效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双元性理论,通过对276份企业调查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探讨企业双元创新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组织惯例更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得到以下结果:突破性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有利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但对价值型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实现双元创新的平衡和互补均能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惯例更新在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的管理启示包括:要根据所处环境和企业目标适时调整创新方式,在实践中注重双元创新的平衡和互补,以及充分重视组织惯例更新.  相似文献   

16.
赵益维  罗建强  冯庆华 《科研管理》2020,41(10):164-173
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服务创新的重要性,但服务创新的动力机制依然模糊。梳理了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相关理论,解构制造企业服务创新三种驱动力---外界触发、企业创新意识和内部创新,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制造企业服务创新的驱动力以及不同驱动力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界触发、企业创新意识和内部创新基础三者均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创新,并且外界触发和企业内部创新基础还通过创新意识这一中介变量对制造企业的服务创新起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7.
企业商务模式匹配及其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商务模式和商务模式创新的理论演化过程,明确了商务模式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它与企业发展内外环境相匹配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已有商务模式创新的动因,提出了环境变化和企业所处的“弱势”地位是现有大部分商务模式创新主要动因的观点,指出我国企业若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应当摆脱这种“应激式”商务模式创新的困局,树立“主动式”的模式创新意识,进而形成持续的商务模式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8.
脆弱性的优化调整有利于系统自身的功能完善、干扰缓冲、环境适应以及发展演进.本文界定国有林区发展脆弱性的内涵、挖掘内部和外部驱动因素、提出林业产业作为国有林区发展脆弱性内生核心驱动因素的定位、建立国有林区发展脆弱性测评模型,并以伊春国有林区为实证分析对象,测评了伊春国有林区发展的脆弱性.  相似文献   

19.
谢佩洪  成立 《科研管理》2016,37(10):60-68
本文从商业模式的演化逻辑、构成要素和创新的关键驱动因素入手,阐明了商业模式是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结合已有文献和案例研究发现,商业模式主要由为谁提供、提供什么、如何提供和如何盈利四要素构成,新技术、竞争压力、消费者需求和企业家精神是商业模式创新的关键驱动力。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商业模式创新演化的理论模型,并结合中国PC网络游戏行业深入研究了其商业模式演化历程,最后给出了行业未来商业模式创新的可能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