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陕西省产学研科技创新系统协同发展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陕西省企业科技创新、高校科技创新和研发机构科技创新的协同关系作为研究对象,从协同学的视角构建三者协同度的测度模型,结合陕西省2008—2014年科技创新的相关数据,对3个子系统的协同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陕西省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具有很强相互促进关系,且复合系统的协同度呈稳定上升趋势,说明陕西省的产学研3个科技创新子系统正处于相互促进的协同发展状态。但是高校科技创新子系统的有序度逐渐成为产学研科技创新复合系统协同度上升的主要制约因素。最后,对促进陕西省产学研创新系统协同发展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结合复合系统的特点,从知识管理理论视角分析了高校协同创新链的动态运行规律。围绕"创新是知识的创造、转移和应用",建立了由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发展、技术转移和商业化五个子系统循环发展构成的高校协同创新链系统模型,探讨五个子系统在协同创新过程中的发展规律和协同创新链的评价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投入和产出成果之间存在"边际收益递增"效益,协同创新链系统的五个子系统的有序度、相邻两个子系统间的协同度及系统的复合协同度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3.
通过测算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和企业技术进步,检验了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否促进了企业技术进步。研究发现,当前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协同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但水平较低;全国范围的企业技术进步效应明显。产学研协同创新对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是不显著的,企业子系统的内部协同和高校子系统的内部协同亦无法显著促进企业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结合是拉近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距离,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武汉产学研结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理论开展产学研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在建立产学研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武汉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及影响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12-2016年,武汉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随产学研发展水平变化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对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科研机构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此基础上,对提升武汉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创新驱动系统的结构进行了剖析,分析了创新驱动各子系统之间的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测算模型,并利用此模型测算了中国专用设备制造业子系统内、子系统间及整个系统的协同度。研究结果表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系统的协同度水平呈现波动性增长的趋势;创新驱动各子系统内的协同度存在较大差异,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和管理创新驱动的协同度较高,而科技创新子系统和制度创新子系统的协同度较低;专用设备制造业创新驱动各子系统间的协同度水平也有所不同,科技创新子系统与市场创新子系统的协同水平低,而与制度创新的协同水平高;市场创新与管理创新及制度创新的协同度水平均不均衡;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度的平均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基于协同学、系统动力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的理论体系,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耦合模型,并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与创新过程进行具体分析与证明,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是一个开放的非线性耦合系统。非线性作用导致系统的复杂性,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的演化发展。为了提升创新绩效必须研究各主体子系统之间耦合互动,并引出"耦合度"来表征产学研子系统之间的耦合水平。  相似文献   

7.
基于协同学理论,剖析我国水产业系统协同发展机理,并以2012—2016年我国渔业上市企业数据为代表,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评价我国水产业系统的协同度和各子系统的有序度。研究结果表明:2012—2016年我国水产业的企业绩效系统有序度总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企业融合系统有序度整体呈现下降趋势,而2个子系统之间的协同程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并提出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总体围绕江西产业集群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构建,分别讨论了产学研发展的现状、整体框架和功能设计。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的建设,构建以政府主导、行业引领、企业参与、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合作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和运行模式。平台的实现有助于各类主体之间资源整合、优势互补,促进江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董豪  曾剑秋  沈孟如 《科学学研究》2016,33(8):1152-1160
产业创新不仅要注重各子系统的创新能力提升,更要注重创新复合系统的整体协同效应。信息通信产业是推动国家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基础性产业,以信息通信产业为例研究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的协同发展,有助于提升信息通信产业创新能力并且促进其他产业的创新发展。论文以复杂系统理论为基础,构建了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理论模型;基于信息通信产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对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信息通信产业创新复合系统总体协同度不高,并且在2009-2010年出现震荡,主要原因是制度创新子系统的不协调以及创新环境子系统有序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最后说明了研究的不足之处及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借鉴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产学研协同的创新环境和协同创新绩效两个子系统,构建出重庆市产学研协同度模型。测算发现,2010—2015年间重庆市产学研协同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个别年份出现下降。研究表明重庆市产学研的协同创新环境系统有待优化,政府支持力度应继续加大、配套政策应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协同学理论,构建由技术创新、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三个子系统组成的协同发展评价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六大高耗能产业2004~2014年总体协同度呈现上升状态,但各产业均出现协同度下降的年份,主要是研发投入不稳定、企业管理疏漏等造成各子系统有序度降低,导致产业协同度降低。节能效率和减排效率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高于其他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度,是由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序度低,导致与技术创新子系统有关的协同度都较低,表明提高协同发展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技术创新的发展水平。各高耗能产业需要针对各自的短板进行改进,提高系统总体的协同度。  相似文献   

12.
在定性分析基础上,系统揭示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构建其作用模型并形成相应研究假设;建立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效率视角选择其测度方法并构建相应测度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测度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的驱动强度及影响因素的影响水平,进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揭示我国区域协同创新驱动因素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提出促进区域协同创新的策略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区域协同创新主要受政府、市场和企业三方因素驱动;环境质量因素和创新主体能力因素对协同创新具有正向影响,而创新主体距离对区域协同创新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效率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产学研合作创新体系与自主知识产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有效方式,是企业建立其核心竞争力所要经历的重要途径;自主知识产权是中国加入WT0后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道有力屏障,它实质上是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一个升华。自主知识产权通过合法的方式对产学研合作创新的成果进行保护,使企业更具竞争力。文章通过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的论述以及产学研创新过程中诸要素的分析细化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与自主知识产权的关系。从而确立了,通过整合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的核心技术系统,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创新主体的创新效率区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构建旨在评价中国三大创新主体(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随机前沿模型,对1999-200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三大主体的创新活动均对创新资源的依赖较大,创新效率值均小于1,其中企业的创新效率值最低。技术非效率因素显著存在,其中政府资助和创新主体间的联系对创新主体的作用截然不同。同时,在以创新效率的聚类分区中,企业创新高效区的省份相当少,高校创新高效区和科研院所创新高效区的省份较多,但又有所差异。区域创新主体间的效率差异,以及区域之间的差别,显示出了区域创新的动力源泉和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不同创新活动之间能够有效互动而形成新的、高一级的结构功能体,具有系统性创新提升作用,可称之为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效应。然而,现有研究尚未对此进行深入分析探讨,缺少对作用机制的整体揭示与实证检验。本文从整体性结构出发,在理论阐释创新活动系统耦合的基础上,构建了包括中介的多重调节效应模型,并以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企业创新活动的系统耦合存在整体结构性作用,既能直接提高创新效率,也能通过动态能力间接促进创新效率提高,且高环境不确定性会全面放大创新活动系统耦合效应。本研究深入了对企业创新活动协同关系的分析,增补了相关作用机制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对于我国企业提高创新效率亦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999—2015年间ICT产业的联合授权专利数据,构建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并提取14 596家企业的大样本面板数据,使用负二项式回归模型分别从合作广度和合作深度两个维度,考察产学研合作开放度的异质性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学、科研机构在我国ICT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中的作用存在异质性。无论从合作广度还是合作深度来看,大学对我国ICT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科研机构对其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则有待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产学研合作是实现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有效方式。目前我国广泛采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可以归纳为项目合作模式、人才合作模式、校(院、所)企联盟模式、共建实体模式、校地共建科技园(区域合作研究院)模式、产学研供需对接会模式、网上技术市场模式等几大类型。  相似文献   

18.
本文基于2003-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对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进行了总体、东中西分区域以及分省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总体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呈现持续提升态势,但产品和工艺创新的发展程度要小于其协同程度;东中西部的区域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差异显著:东部地区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各省域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且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制造业产品和工艺创新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对知识溢出相关理论梳理的基础上,结合海尔集团知识联盟、ofo共享单车研发联盟和华为产业园3个案例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虹吸效应、漏斗效应和极化效应。研究发现产学研协同创新知识溢出的3个效应往往并存,对产学研而言既是机遇也是风险,核心企业对于知识溢出效应的激发极其重要。从构建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培育社会资本发展和改革政府科技管理职能3个方面提出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