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的进步,人工智能逐渐有能力独立进行发明创造和文艺作品创作。本文主要探讨现行专利及著作权制度中规定的保护对象、权利人资格、专利及著作权的权属、侵权判定、侵权责任主体等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适应及协调程度,研究指出:现有的专利和版权制度应当对人工智能的发明和作品持鼓励的态度,在排除不适宜作为专利或著作权保护对象的同时,人工智能的发明或作品的权利授予标准应当与人类的有所区分;相关权利人仍须对应自然人或法人,而非人工智能本身;相关专利侵权行为应包括间接侵权,同时应对人工智能作品安排“登记-授权”的著作权制度、参考临摹作品为人工智能绘画作品提供相应的授权使用制度等。本文还探讨了当前的专利法及著作权法在人工智能时代符合公平原则的程度,并提出解决方案:在“强人工智能时代”将人工智能的发明创造或作品作为公共财产,授予相应的开发者“数据处理权”作为一种新的邻接权,赋予人工智能创造物新的特别权利(Sui Generis),修改专利法与著作权法中关于主要权利的相关规定等。  相似文献   

2.
正自人工智能蓬勃兴起,开始出现在新闻写作、视频音乐创作等领域后,有关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问题就一直困扰着学界,争议颇多。近日,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的一纸判决率先给出了司法方面的答案: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属于著作权法保护范围。这一由腾讯公司状告"网贷之家"未经授权许可,抄袭腾讯机器人Dreamwriter撰写文章的案件,为人工智能写作领域第一案,以腾讯公司胜诉告终。作品有独创性著作权法都会"罩着"  相似文献   

3.
傅蓉 《情报理论与实践》2012,35(12):37-41,31
开放内容许可协议就是根据著作权法来构建一个具有法律效力、关于开放内容作品的使用规则。开放内容许可协议的基本特点是都以著作权法为基础;都规定了用户应尽的义务和责任;保留精神权利,让渡部分经济权利;都有免责条款;不影响合理使用和其他对著作权的限制;不可撤销;非排他性。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适用对象不同;能否创作演绎作品;能否进行商业性使用;适用地区。  相似文献   

4.
同人作品具有借用原作品角色元素进行再创作的特点,这一特点导致同人作品的侵权纠纷频发。2023年《此间的少年》案二审宣判又一次引起了人们对于此类角色元素借用的行为是否构成著作权侵权和不正当竞争的争议。根据著作权法的基本原理,角色元素不应当作为表达受到著作权法的保护,使用原作品的角色元素创作同人作品也难以构成著作权侵权。同时,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一般条款规制同人作品,不应只考虑同人作者的主观意图,而是要进行综合利益衡量,防止原作者的权益边界被无限扩张。  相似文献   

5.
著作权法的基本精神,是通过赋予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对作品的专有权利而鼓励作品的创作与传播,促进科学、文化和艺术的进步与繁荣。维护著作权人与传播者和社会公众利益之间的平衡,是著作权法制度安排的基本出发点。在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这一精神并没有发生变化。网络环境下使用、传播作品以及技术措施的保护行为,在处理著作权保护与信息传播的关系上,仍然适用利益平衡原则。  相似文献   

6.
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为社会各领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向当前的法律制度提出了挑战。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与人类创作的作品极为相似,是否以法定作品形式适用现有著作权对其进行保护引起了学界的争议。本文介绍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作品的独创性标准的差异,并探讨了对人工智能技术中因劳动投入产生的效用价值的邻接权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7.
现实生活中已出现各种类型的人工智能创作物,对人工智能创作物的可版权性和版权保护,已引发学界的激烈讨论。现阶段的人工智能仍然属于人类工具的范畴,其创作物本质上还是人类劳动成果,所以可以将其纳入现行版权制度探讨。但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人工智能的学习方式从监督学习转向自主学习,同时人工智能公民的出现也会改变原有的版权归属,传统版权制度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8.
增强著作权意识 杜绝一稿多投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我国1991年6月1日开始实施、2001年10月27日修订的<著作权法>的规定,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文学、艺术、科学作品的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专有权利,包括作品的传播者在传播作品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著作权法就是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作者的正当权益,调整因创作、传播、使用作品而产生的各种法律关系的一种专门的民事法律;其制订的基本原则是:保护作者的权利,促进社会公益,尊重国际惯例.  相似文献   

9.
创意的著作权法保护问题一直以来都受到著作权法上的思想表达二分法原则的阻扰,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创意常常被归入了思想的范畴而排除在著作权保护范围之外。从创意的概念及其特征入手,介绍目前创意的几种法律保护模式及其弊端,进一步阐释著作权法保护创意的必要性,并通过对思想与表达二分法原则的重新解读,为创意纳入著作权法保护范围提供法律依据。最后,为创意设计特殊的著作权保护制度,以期望为将来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根据数字电影特效的内涵和特点,对其所涉及的知识产权类型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数字电影特效的专利保护模式、商业秘密保护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商标保护模式以及反不正当竞争保护模式之间的关系和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和可行性研究,有助于我国数字电影特效产业提升知识产权的运用和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1.
对数字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emergence of digital works has brought new problems to the exis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As the traditional copyright law system lags behi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twork economy,the copyright systems in many countries are being improved,so are the relevant international pacts.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digitalization right of traditional works,the copyright and copyright ownership of digital works,the copyright process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work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copyright protection in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2.
樊丽娜 《现代情报》2008,28(1):209-211
随着国际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也不例外.网络中请求保护的客体呈多样化,著作权上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层出不穷,尤其是与网络链接有关的著作权纠纷逐年增多.针对这些纠纷,许多国家和有关著作权保护的国际组织纷纷推出应对措施,以促使著作权在网络链接过程中得到合理有效的保护.本文以国际一些组织和国内外部分国家著作权法为主要参考资料,对网络链接过程中涉及的复制权的界定,作品标题的保护,作品的固定,发行权的定义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基本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著作权法律赋予图书馆可享有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图书馆就能够更为方便地利用版权数字作品提供信息服务。文章分析了技术措施的边界和法律地位,指出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存在的必要性、依据和原则,介绍主要地区、国家著作权法律关于技术措施规避例外的规定。在此基础上,界定图书馆可适用的技术措施规避例外,并剖析适用于图书馆的技术措施规避对图书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从风险源视角出发,构建视频类知识付费内容著作权侵权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分析用户生成视频信息的传播与反馈路径,识别主要利益相关者及风险源,并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分析指标间的依存关系,构建ANP结构模型,运用超级决策软件计算出指标权重。[结果/结论]构建了包括"管理、法律、市场、技术、价值"在内的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和43个三级指标,其中,管理者最需要关注的是管理风险,其次是价值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研究希望为推动视频类知识付费内容著作权风险的量化评估和著作权保护提供有益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杨红岗  苏楠  吴银雪  杨林 《情报杂志》2012,31(8):114-118,102
通过文献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1996年至2011年的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论文进行研究,分析了论文的年代分布、期刊分布、学科分布、基金分布、高影响力论文等,利用文献可视化工具画图探讨了我国数字化作品版权保护的研究热点,并得出该领域的研究前沿.  相似文献   

16.
彭辉  姚颉靖 《科学学研究》2012,30(3):359-365
 版权法的本质上就是要在创作者和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最优的均衡关系。过强或过弱的版权保护并不有利于版权权利人、模仿者以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关系。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层面揭示了文化产业版权保护的内在机理,阐释了在文化产业价值链的创意创作、创意开发、创意传播和创意消费四个阶段中版权保护的基本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数字环境对传统著作权的挑战及其引起的法律问题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著作权立法的不完善之处,诸如缺乏数字环境下著作权的合理使用标准和公益图书馆的豁免制度。鉴于此,本文从立法者、司法者和守法者的视角,提出了国外原版图书数字化所面临法律问题的解决方案。立法者参照国际条约和发达国家的著作权法,完善我国数字环境下的著作权立法;司法者结合国内外的司法实践,对相关案件作出合理、公正的判决,为立法者提供立法依据;守法者依据现行法律、针对数字版权特征,依法、合理、善意地使用数字作品,如对读者资格进行注册限制、对数字作品采取加密措施等。
Abstract: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hallenges of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to the traditional copyright and the legal issues arising therefrom,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erfections of copyright legislation in China such as lack of standard for rational use of copyright and exemption system for public library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In view of this,this article proposes some solutions to the legal issues in the digitalization of foreign original 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legislators,the judiciary and the law-abiding personnel.The legislators perfect the copyright legislation in the digital environment in China by reference to the international treaties and the copyright laws of the developed countries.The judiciary integrates judicial practice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to make rational and fair judgement on relevant cases to provide the legislative basis for the legislators.The law-abiding personnel use the digital works lawfully,legitimately and in a spirit of goodwill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law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gital copyright such as limiting the number of readers eligible for registration and adopting encryption measures for protecting digital works.  相似文献   

18.
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将为其它产业带来颠覆性变化,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定量分析能系统展现该领域发展态势,但当前数据来源单一,无法全链条反映该产业态势.基于文献或专利的定量研究,增加领域顶级会议论文、产业规模、投融资情况、科研项目信息等多来源数据,从基础研究、前沿热点、技术创新竞争情况、全球科技布局和产业态势等方面全链条挖掘分析全球人工智能产业的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态势.在此基础上,分析全球竞争形势和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为推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和提升政府治理水平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意义]随着人类社会步入崭新的智能时代,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高地和新焦点。对美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行动最新动向的考察与洞析,可为中国人工智能管理体系、基础研究、实施路径、人才培养和产业融合等方面提供有益参考。[方法/过程]以美国两份国家人工智能研发战略规划以及其他六份重要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文本为主要依据,分析和归纳了美国在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投资、人才队伍培养、领导地位增强、关键技术突破和创新生态建设等方面的举措和成效。[结果/结论]研究表明,美国人工智能国家战略行动对中国推进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具有重要启示,主要体现在优先投资、人才培养、生态建构、产业应用、标准与工具研发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