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考虑碳税和消费者低碳意识下,从供应链之间合同关系的角度研究合同形式对制造商减排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首先求出分散式供应链下制造商的最优碳排放量和批发价及零售商的边际利润,然后求出减排成本分担和成本分担下纳什讨价还价模型下零售商的最优分担比例,并对3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减排成本分担和成本分担下纳什讨价还价模型中制造商的最优碳排放量要低于分散式供应链下制造商最优碳排量,其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均衡利润也要高于分散式供应链。通过数值分析,分析减排成本对于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衡利润及分担比例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聂佳佳  石纯来 《软科学》2016,(3):130-135
用博弈论建立单渠道和双渠道供应链决策模型,得到Bertrand均衡的制造商和零售商最优利润及消费者福利。研究发现:无论制造商生产成本如何,当零售商对制造商持股比例较小时,直销渠道增加制造商利润但侵蚀零售商利润;当零售商持股比例适中时,直销渠道实现了零售商和制造商双赢;当零售商持股比例较大时,制造商不开通直销渠道。但在双渠道中,若生产成本为线性,制造商降低批发价格;若生产成本为非线性,当零售商持股比例较小时,制造商提高批发价格;当零售商持股比例较大时,制造商降低批发价格。此外直销渠道总是增加消费者福利。  相似文献   

3.
《软科学》2019,(2):105-111
考虑消费者低碳偏好和渠道偏好属性,在制造商主导的两级供应链下,构建制造商未开通线上渠道、制造商开通线上渠道以及制造商开通线上渠道且共享收益这三种情景下的低碳供应链决策模型。研究发现,制造商开通线上直销渠道会带来碳排放水平的提高和制造商利润的增加,当偏好线上渠道的消费者比例达到一定水平,零售商的利润受损。当制造商开通线上直销渠道且共享收益给零售商时,存在一个收益共享比例区间,能够同时实现碳减排水平、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的Pareto改善。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分析了消费者低碳偏好系数、线上偏好比例以及交叉价格弹性等参数的敏感性,并验证了制造商共享收益的策略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异质性消费者对低碳产品和普通产品不同选择特点,构建一个强势零售商与两个制造商所组成的两级供应链,研究不同联盟模式下定价决策问题,并分析消费异质性对供应链定价决策和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强势零售商与某一制造商联盟实现其产品价格同其集中决策下的定价水平,对另一制造商产品的边际利润与分散决策等同。两个制造商联盟决策下产品批发价提高,但其边际利润等同分散决策,导致供应链利润最差。低碳消费者对普通产品估值折扣系数总是正向影响普通产品市场定价和供应链利润,两类产品市场定价都随低碳消费者比例的增加而降低。当对普通产品估值折扣系数较低时,强势零售商与低碳产品制造商联盟时供应链利润随低碳消费者比例的增加而提升,反之,随低碳消费者比例的增大先增加后降低。  相似文献   

5.
《软科学》2018,(2):50-54
基于碳限额交易机制,构建碳排放依赖型制造商、低碳服务提供商和第三方金融机构分别作为减排投资主体的嵌入式低碳服务供应链模型,研究不同主体投资对制造商的产量决策、低碳服务项目减排效率及供应链收益的影响。研究发现,碳排放依赖型企业作为减排投资主体更有利于减排效率的提升以及收益的增加;运用两部制费用契约能够协调制造商投资时的嵌入式低碳服务供应链,实现帕累托改进。最后分析关键参数对最优决策和收益的影响,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在碳排放背景下,考虑第三方回收服务水平,构建了零售商驱动的第三方回收低碳闭环供应链模型,分析研究了制造商碳减排能力、产品减排率敏感系数、政府碳减排技术补贴政策、政府碳税政策、回收便捷敏感系数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①制造商碳减排率和政府碳减排技术补贴的提升能够降低影子制造成本和零售价,提高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碳税作用与之相反.②产品减排率敏感系数的增加会抬高零售价、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提高企业碳减排的积极性与主动性.③回收便捷敏感系数的增大会降低废旧产品的回收价格,提升第三方回收服务水平,提高回收量,提高制造商和第三方回收商的利润.最后以低碳闭环供应链集中决策模型为标杆,设计"收益共享+费用共担"契约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9,(11)
考虑决策主体的利他行为,分别构建了静态模型和基于有限理性的动态模型。静态模型分析了利他行为对价格决策、减排率与低碳宣传、利润的影响,动态模型探讨了均衡解的稳定性以及参数对供应链系统稳定域的影响,并分析了调整参数和利他行为对低碳供应链系统运行的影响。通过模型推导和数值仿真发现,零售商和制造商的利他行为均能激励制造商减排和零售商低碳宣传,供应链利润随制造商利他偏好的增大而增大,随零售商利他偏好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过大的调整参数会使供应链系统失稳,制造商的利他行为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大于零售商的利他行为。  相似文献   

8.
研究由一个努力减排的制造商和一个努力促销的零售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的减排与促销决策问题。首先建立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成员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表明集中决策会激励制造商努力减排、零售商努力促销及提高供应链整体利润,为此提出合作减排、合作促销和成本互担3种合作模式,分别构建博弈模型来分析均衡解。研究表明:3种合作方式分别在不同的条件下能提高供应链及各成员的利润,但是合作减排方式不能激励零售商努力促销、合作促销方式不能激励制造商努力减排,而成本互担方式能同时激励制造商努力减排水平和零售商努力促销。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并对比分析3种合作方式下消费者对直销渠道的偏好对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卢亚丽 《科研管理》2012,33(2):139-146
分散控制下的信息共享和集中控制下的共同决策是供应链系统协调的两种重要策略。本文以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为基础,研究了随机产品需求条件下信息共享协调与共同决策协调对最优批发价格、最优订货量,以及对制造商、零售商和供应链系统利润的影响,分析了信息共享的条件,提出了共同决策协调下供应链系统利润的两种分割方法:比例系数方法和批发价格协商方法。然后,通过以产品随机需求服从均匀分布情形下模型的计算与仿真进一步证实了理论分析结果。结果表明,信息共享对于制造商而言总是有利的,制造商通过信息共享能够确定其最优产品批发价格并实现其利润最大化,但信息共享的前提是零售商的利润能够得到改善。共同决策协调能够实现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利润分割系数与批发价格都存在较宽的取值区间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在利润分割时能实现"双赢"。供应链系统利润随产品随机需求量期望的增大而增加,随标准差的增大而减小。从供应链系统利润最大化视角来看,共同决策协调优于信息共享协调。  相似文献   

10.
研究在市场需求存在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制造商、零售商的风险态度对绿色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以及优化问题。考虑市场需求具有不确定性,在以制造商为领导者、零售商为追随者的绿色供应链中建立斯塔克尔伯格(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制造商风险规避与零售商风险中性、制造商风险中性与零售商风险规避以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均风险规避3种情况下绿色供应链的最优决策,并分析消费者绿色产品接受度、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系数和制造商与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系数对产品绿色度及制造商与零售商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消费者绿色产品接受度和零售商风险厌恶系数、降低一次性研发投入成本系数和制造商风险厌恶系数有利于提升产品绿色度和供应链参与者的利润。研究发现对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在获取最大利润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产品绿色度的启示包括:针对绿色产品推出先试后买的销售模式;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绿色产品研发成本分担契约;制造商与零售商之间建立股权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1.
综合考虑政府碳税及财政补贴等因素,构建低碳环境下制造商与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以供应链成员各自利润最大化为原则,求解制造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及市场需求量;在此基础上,分别分析政府碳税及补贴对供应链成员定价及市场需求的影响,给出产品定价与减排策略的关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对结论进行进一步分析。为企业产品定价及减排、政府碳税及财政补贴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2.
《软科学》2018,(3):77-83
基于随机双曲折现模型,考虑时间偏好不一致对供应链碳减排投资决策和效用的影响。在不确定需求下,建立供应链企业时间偏好不一致时跨期决策的动态规划模型,研究集中式决策时制造商和零售商合作减排的策略均衡,以及分散化决策时双方基于Stackelberg微分博弈的反馈策略均衡。结果表明,两种情形下制造商和零售商的碳减排投资决策以及制造商分担零售商碳减排投资的比例均不受时间偏好不一致的影响;但集中式决策时供应链系统的期望效用、分散化决策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期望效用均受时间偏好不一致的影响;并且当时间偏好不一致程度越强时,决策者获取的期望效用越小。  相似文献   

13.
《软科学》2019,(7):70-78
针对制造商创新投入不足和零售商缺乏信息共享动机的问题,构建了由单个(进行成本降低创新的)制造商和单个(拥有需求预测信息的)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模型,求解了供应链双方的均衡决策和事前利润,比较了制造商在不同信息共享情形下的创新投入。研究发现:当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较强时,制造商和零售商的信息共享价值均为正,供应链能够自发实现信息共享。此时,制造商的创新投入与其所获得的随机需求预测量、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当制造商的创新能力较弱时,零售商的信息共享价值为负,制造商可以通过支付信息共享费用来激励零售商共享需求预测信息,从而实现供应链的帕累托改进。制造商支付的信息共享费用与自身的创新能力负相关,与零售商的风险厌恶程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张建强  仲伟俊  梅姝娥 《软科学》2013,27(1):132-136
在市场信息透明的情况下,消费者能够推测出产品的真实价值。受消费者行为的影响,集中式决策模式下,较高的广告费用反而为供应链带来更多的利润;分散式决策模式下,合作广告策略同时损害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并且制造商对零售商的广告补贴比例越高,各企业利润反而越低。本文的模型从消费者行为的角度解释了现实中有许多企业不愿意进行广告合作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基于3PL和NASH谈判模型的三级SCC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单个制造商,单个3PL服务提供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三级供应链系统,将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商定量地引入到供应链协调中来,并在物流服务价格由制造商和零售商共同分担的条件下,应用博弈论理论对供应链系统的定价、产量和利润进行了分析.发现零售商所承担的服务价格的比例越大,各节点企业的利润也相应地增大,从而通过设置合理的分摊比例,可以达到优化供应链的目的.对于联合决策,为了避免合作失败的风险,本文基于合作满意度,运用NASH谈判模型设计了供应链系统的利益分配方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对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学者们对制造商双渠道(制造商拥有在线渠道,零售商只拥有传统线下渠道)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对于零售商双渠道(零售商同时拥有线上渠道和传统线下渠道)却鲜有研究.通过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析了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决策策略,给出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均衡策略,并探讨了均衡解与各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对分散式决策下和集中式决策下的供应链总体利润进行比较,得出分散决策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总体利润小于集中决策下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总体利润.据此,设计3种收益共享契约.研究表明:第一种和第二种收益共享契约不能实现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而第三种收益共享契约可以实现零售商双渠道供应链的协调,针对第三种收益共享契约给出了协调证明和数值算例分析.  相似文献   

17.
基于废旧电子产品回收质量水平的不确定性,构建了制造商自行回收、零售商回收和第三方回收3种闭环供应链回收模式,研究规模不经济的制造商回收模式选择问题。结果表明:当零售商回收时,新产品销售价格最低且废旧产品的回收质量水平、回收价格、回收数量、新产品消费者需求量、规模不经济的制造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高于另外两种回收模式,但3种回收模式下零售商的利润大小取决于生产规模不经济程度,只有在规模不经济程度较低且零售商回收时,零售商的利润才会高于其他两种模式。总的来说,当制造商在面临生产规模不经济现象时,会优先将回收业务委托给零售商,但零售商会根据规模不经济程度来决定是否接受回收业务。  相似文献   

18.
零售商双渠道下闭环供应链协调策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虑零售商在传统销售渠道基础上建立网上销售渠道,以博弈论为基本方法,假定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是风险中性和完全理性的,研究零售商负责废旧产品回收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通过分析比较分散决策和集中决策下供应链系统成员的最优定价策略和收益状况,得出分散决策下的双渠道闭环供应链没有达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成员的利润仍有改进空间。为了实现供应链整体利润最大化,设计了零售商销售收益共享-回收成本共担的契约来激励制造商和零售商,且当契约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供应链系统实现协调,然后给出契约参数的合理范围,使制造商和供应商的收益均达到帕累托最优。最后应用一个算例分析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不确定型决策理论中的极大极小方法,讨论了在需求最坏可能分布情况下集中式供应链的最优联合策略选择;考察了在分散决策供应链中零售商订货量与广告投入不足将导致供应链绩效不佳。研究发现,引入由交易信用、广告费用补贴以及销售收入共享构成的组合激励机制,能够协调作为独立主体的零售商的订货行为与广告策略,在满足零售商参与约束的同时,最终实现制造商期望利润的显著提高,并且例示了需求波动对供应链成员最优期望利润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考虑产品竞争和回收努力,构建无政府补贴、政府补贴制造商和政府补贴零售商三种闭环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模型,分析新产品与再制品间竞争、回收努力和政府补贴对产品定价决策及供应链成员利润的影响。研究表明:零售商应充分考虑新产品与再制品间竞争程度;制造商提高回收努力能够与零售商实现双赢;政府补贴制造商仅能够使制造商受益,而政府补贴零售商可使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受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