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基于2006—2015年我国11个沿海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建立以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作用路径主要是技术进步;海洋科技创新促进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过程存在单一门槛效应,随着海洋产业结构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愈发显著.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和引导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等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我国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基于2006—201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海洋产业结构升级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影响,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科技创新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短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正向效应不明显,从长期来看海洋经济增长能够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海洋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效应逐渐减弱,海洋产业结构升级是海洋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海洋经济增长是海洋科技创新的格兰杰原因。  相似文献   

4.
产业结构变动影响要素的流动与配置,要素配置效率决定着经济增长的质量与速度。本文基于VES生产函数建立了以海洋产业结构为门槛变量的估计模型,探究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为推动中国海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海洋经济增长质量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性。海洋第二产业占GOP比重在越过门槛值时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比较显著,对海洋经济发展产生较大的"结构红利",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海洋第三产业占GOP比重对海洋经济增长的影响则不显著;海洋产业结构高度化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负向效应,会制约海洋经济发展。(2)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引起了海洋资本、海洋劳动力和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并呈现阶段性特征。传统海洋投资结构在海洋经济发展初期会促进海洋经济增长,但越过门槛值后,将会抑制海洋经济增长;海洋劳动力对海洋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均比较显著;海洋经济增长对科技投入的依赖,更多的需要智力支持而非单纯的体力供给。  相似文献   

5.
李翔  邓峰 《科研管理》2019,40(3):84-94
本文基于地理空间的视角,采用多种空间计量技术以及面板门槛技术,探讨了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空间关联是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经济增长过程中不能忽略的重要因素。(2)科技创新、产业结构升级影响经济增长的机制不同,前者对经济增长始终存在显著的正效应,而后者对经济增长则呈负向影响。二者的协同效应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表明科技创新有利于化解产业结构升级过程中的负效应;(3)进一步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科技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增长效应均存在门槛,只有当二者相互匹配、协同发展时,二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才能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6.
海洋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海洋科技投入的大幅度增加密不可分。采用C-D生产函数拓展模型,对2000—2008年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海洋科技投入对海洋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其弹性系数约为劳动力的增长弹性系数的2倍,二者均小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弹性系数。  相似文献   

7.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沿海地区2009—2016年海洋经济产出数据的LMDI全分解结果表明:沿海地区经济总量规模、陆海统筹发展、海洋资本价值构成、海洋科技创新四个指标表现为增量效应,而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产出表现为减量效应,两类效应共同对全国海洋经济增长起到增量效果;六种效应的变异系数绝对值揭示出陆海统筹发展效应对海洋经济发展具有稳定贡献;海洋劳动效率、海洋资本价值构成两种效应,显示沿海地区的海洋劳动和海洋资本的空间效应有助于海洋三次就业结构和海洋经济结构升级。从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提高沿海地区海洋经济质量和竞争力、加大陆海统筹发展力度,促进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融合发展、提高海洋生产要素投入效率,加快海洋经济向集约型增长转变、加快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质量四个方面提出推动沿海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为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加快海洋科技创新、提高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成为新时期我国海洋经济发展重要驱动力。基于2007年—2017年我国11个沿海省市面板数据,运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分析海洋科技创新、海洋全要素与海洋经济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自我增强机制;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双向促进关系,相互促进效果较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海洋经济发展对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大于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洋全要素生产率,海洋全要素生产率对海洋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通过发挥自我增强机制的提升作用,提高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全要素生产率的相互促进效应,以创新驱动经济发展、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经济质量,促进我国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推动海洋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0.
利用DEA-BCC模型对2001至2016年中国11个沿海省份海洋产业效率进行测度,构建面板模型分析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关系,探讨科技创新与FDI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考察科技创新和FDI联合调节效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会降低海洋产业效率;科技创新和FDI对环境规制与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关系产生影响,且二者的调节作用可以互相补充。在科技创新水平较低时,FDI仍可缓解环境规制对海洋产业效率的负向影响,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提供可能。各沿海省份应通过加强提高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并不断吸引优质FDI,缓解环境规制的约束,以达到环境保护与海洋产业效率的双赢,实现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创新的推动,互联网在中国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携号转网和5G牌照发放等新举措推出,中国移动互联网将会迎来跨越式发展,也会对金融发展产生更深远的影响。在这个背景下,本文对互联网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研判,分析了互联网技术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为了分析互联网后发地区如何缩小与发达城市的差距,本文调研了常州市互联网科技与金融耦合发展情况,分析了该地区的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调研情况给出了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科技创新对海洋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作用,本文基于2004—2018年相关数据,运用ARDL-ECM模型,分析海洋科技创新与海洋经济发展、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之间的长期均衡与短期动态关系,并结合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的增加能够带来海洋生产总值的增加,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对海洋经济发展有正向推动作用,海洋经济发展也是海洋科技创新、海洋产业结构优化的格兰杰原因。而相比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当前海洋科技创新产出对海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相对较小。据此,提出贯彻海洋创新驱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兼顾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三阶段DEA方法对中国沿海11省市2009-2016年的海洋科技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借助空间计量模型揭示其空间效应。结果表明: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干扰的各省市海洋科技创新纯技术效率值较高,达到或接近于DEA效率有效;规模效率值较低且严重影响到综合效率,提升空间很大。邻接矩阵、经济距离矩阵和嵌套矩阵上,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对本地海洋经济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对相邻省市虽有影响但提升幅度不大,资金投入、海洋结构水平和海洋高等教育等环境变量对海洋经济发展也都存在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将会迅速带动社会资源高效配置和经济聚变效应。从群体动力学视角探究科技创新群体与金融创新群体的耦合机制;以广东省为例,运用序参量功效函数与耦合协调度函数定量分析两类创新群体的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广东省两类创新群体耦合状况不断改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最后提出建立信息共享与交叉学习机制、政府协调机制以及宏观环境保障机制等对策措施,以促进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的有效协同,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建立健全科技金融体系和贯彻落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国家战略。  相似文献   

15.
选取全国52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作为样本,运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耦合度模型。通过定量研究,实证厘清当前我国各省市科技金融结合发展现状,并提出相关推动科技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以期通过科技金融的发展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科技金融是实现广东省创新驱动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引擎。在建立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首先将2014年广东省的科技金融结合效率同全国其他省市对比,进行初步评价;然后对2000—2014年广东省自身科技金融结合效率作进一步研究,挖掘其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一味地扩大金融投入并不能有效提高科技产出,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市场化进程,优化科技金融内部结构才能实现科技金融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全球经济受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恢复经济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对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际科创中心")的内涵和政府功能的梳理,从科技发展战略、支持尖端技术研究、科技创新的金融支持系统、直接推动企业实施创新创造和帮助高科技企业提升国际化管理等5个方面总结德国建设欧洲乃至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一系列政策经验,并阐释其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的启示,即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规划,避免各自为政;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长久动力;以建设国际科技创新大平台为抓手,提升协同创新效率;加大政府对科技金融的扶持,避免过度市场化;以提升实体经济质量为着力点,建设国际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期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创中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聚焦2000-2019年广东省获得的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成果,从获奖项目的专业领域、创新主体性质、地域来源等信息分析了新世纪以来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的特征.研究发现,广东省科技奖励工作存在地域分布不平衡、个人奖励制度建设缓慢、科技获奖项目后评估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因此建议优化个人奖励设置、引导社会力量参评科技奖励、建立符...  相似文献   

19.
不同于“合作社+小农户”、“公司+小农户”等工商带动型的脱贫模式,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科研人员+合作社+小农户”等路径显现了科技和产业带动的双重效应。在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科技兴农”显示了科技创新、市场培育和素质提升的“研究—扩散—衔接”逻辑框架,联结科技与市场协同创新对小农户的带动具有明显的效应。从农业推广绩效和影响角度来说,运用科技特派员制度中蕴含的经济性内涵脱贫模式与路径,对促进农业生产力的变革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经济,以及对小农户衔接农业现代化有直接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