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熊倩 《考试周刊》2012,(55):39-40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至关重要的.因而须对中学生加强生命教育。当下新课标的推行更使得生命教育成为必然。袁卫星老师致力于唤醒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研究,他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注意一种生命意识的唤醒。作者以他的《一碗阳春面》、《就是那一支蟋蟀》、“亲近诗歌”、“善待生命”的课堂实录为例来分析其生命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林蔚 《教师博览》2006,(4):21-22
第一次跟袁卫星打交道,听到的是一位语文老师对生命教育的看法:“生命教育正在被炒成一个热词。但对它的理解,如果仅仅停留在‘防止青少年自杀和杀人’这样一个层面上,我认为还不够。”  相似文献   

3.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我极力向大家推荐袁卫星老师的《生命课》丛书,是因为他有着超越同龄人、超越一般教师的真诚用心以及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更是因为这套丛书是他激情的燃烧和智慧的喷涌。这套丛书包括《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一个教师的教育手记》和《一  相似文献   

5.
吴正 《甘肃教育》2007,(12S):31-31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大主题.也是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首选命题,而中学历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其教材也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我在历史课教学中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一主题,结合本学科的特点,立足于史,着眼于今,认真研究教材,挖掘教材中固有的爱国主义素材,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6.
天津市河东区第二中心小学是一所环境优美、质量过硬、特色鲜明的公办学校。学校以“文化为根,师生为本,和谐发展”为办学理念,积极秉承“学习与生命同行”的校洲,将同学教育作为学校育人特色.在学生中间广泛开展学经典、读经典、用经典等国学教育活动,积极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稳步开展。学校的德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渗进生命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他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点化和润泽生命就育的本源。那么,怎么将教材文本中的生命意识挖掘出来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呢?一"、读"出感情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富有情韵、朗朗上口的作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  相似文献   

8.
用多媒体教《沁园春长沙》江苏梁丰高中袁卫星毛伟敏现行统编高中语文教材中,第四、五、六册各有一个诗歌单元。这些诗歌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教育与感染,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沁园春·长沙》是学生在高中阶段接触的第一首诗歌,又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初中《思想品德》教材关注生命教育这一亮点,从思想品德新教材、新课标、新课堂三个角度来阐述思想品德课在我国中学实施生命教育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了实施生命教育的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呼唤新的教学智慧,提出在生命教育的课堂中要尊重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本性;要还学生自主权.为学生留出主动参与的时间和空间;要重视学生的体验,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0.
生命教育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生命教育处处体现,品德教师要仔细研读教材,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认识生命的奥秘、品味生命的美好、享受成长的快乐,最终提升生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生命课     
近年来,因生命教育的缺失、社会压力的加大,导致青少年自杀、自残现象不断发生。去年年底,在宋庆龄基金会主办,教育部、司法部、团中央、关工委等部门大力支持的“2005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上披露,在15岁到34岁的青少年死亡事件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一死因,约占死亡总人数的26.04%。专家呼吁,让青少年接受生命教育已迫在眉睫。参加此次论坛并作专题演讲的江苏省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员袁卫星老师适时推出了他的《生命课》系列丛书。此丛书一套三本,分别是《生命课——一个学生的必修课程》《生命课——一个父亲的谆谆教诲》《生命课——一个…  相似文献   

12.
1994年春.云南省教委、美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三方合作.在云南省34所中学1800名学生中开展了“野生动物保护意识”教育实验,并选用了美国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教育部编写的《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全套教材.如此大规模的选用国外教材作为开展教学实验,在我国尚属首次.经过3年的实验教学,我们较为深刻地理解了本套教材的特点.1.教材的整体情况《动物生命的多样性》包括学生用书!册.教师手册1册.学习卡引张,练习卡兀张和图片20张.全套教材是典型的弹性教材,可以适用于初中各个年级使用.教材由3个单元构…  相似文献   

13.
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视域下,初中阶段生命教育既是小学阶段生命教育的提升,也是高中阶段生命教育的铺垫。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载体。从目前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来看,要对教材进行衔接性贯穿、创造性利用和整合性补充,从而为生命教育补位,拓展生命教育的内容视角,更好地使各学段的生命教育实现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荟萃,而且也是人生体验的沉淀,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现行高中语文教材,有许多充满人文关怀、具有生命意识的课文。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丰富资源,对学生进行思考生命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教育,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生命、关注生命、关爱生命、善待生命,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5.
她.承载了深厚的人文底蕴.又散发着浓郁的青春气息;她,氤氲着墨韵书香,又钟毓了长广溪的灵气秀泽。无锡市雪浪中心小学的校报——《雪浪花》,以其蓬勃的生命活力.为雪小教育擎起了一方晴空……  相似文献   

16.
有效教育近年来一直是教育的热门话题.如何用好教材。用活教材,是一线教师所面临的问题,也是有效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让教材“活”起来,本文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即。一、走进生活,注入新鲜的血液。激荡时代气息;二、走近学生,以人为本,激发学生主体意识;三、走向开放,多方位多角度,激活教材内容。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拓展人的生命价值.课堂教学是学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历程,是教育拓展人的生命价值的主阵地.在化学教学中如何把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的行为,让化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无疑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一、开发和利用教材,丰富生命之源 教材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资料,学生能否从教材中感受生命的意义,拓展生命的价值,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仫佬族地区普通高中生命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有60.5%的学生不太清楚什么是生命教育,13.2%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59.9%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很少进行生命教育,16.7%的学生认为所在学校没有进行过生命教育.导致该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工作者对生命教育的认识存在误区、教材建设滞后、责任不明确、部分教师生命素养有待提高.建议通过在仫佬族地区加强生命教育宣传和生命教育教材建设,独立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增强生命教育研究者的本土意识等措施来改善这一状况.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让教育回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教育.顾名思义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中小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教授,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美的价值,特别是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为生命而为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素质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如今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生命既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又是科学基础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所以,在我看来,学校教育应该是“为生命而为”的教育,教育要把“为何而生”和“何以为生”作为教育的最基本内容.促进学生完整性发展.关注学生个体生命完整性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