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一、从课后练习看学作品教学的“技能化”倾向 学作品的教学是实现语人性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但是,学作品教学的人性具体体现在哪里,怎样才能体现?这些在教学实践中说混乱也不为过。比如某教材7—9年级共选了鲁迅作品9篇,但这些鲁迅作品似乎是被割裂的,学生读了这些作品之后,脑海中只有作品的零星记忆而不是鲁迅精神的熏陶感染。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些作品的教学存在着“技能化”倾向,这可以从对教学起重要“规定”或说“导向”作用的课后练习看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学鉴赏是读通过语言的媒介,获得对学作品塑造的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和体验,引起思想感情上的强烈反应,从而领会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美学情趣的一项学活动。中学语教学不能只停留于字、词、句、段的识记,而要充分发挥学鉴赏的功用,对学生进行艺术形象的感知、分析,让学生融进作品中去,感同身受地进入角色,以自己的感情的“弦”去应和作品感情的“弦”,  相似文献   

3.
赵颖 《宣武教育》2007,(6):38-40
计算机作为现代信息的载体,正以无与伦比的速度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领域。政治课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现实性,要想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之“爱学”、“会学”、“学会”,而使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正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学生精神愉快,不知疲倦,越学越爱学。夸美纽斯说过:“教学艺术的闪光点就是注意。”多媒体正是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进行有效教学。多媒体的运用将从两方面影响着英语教学:一是随着网络教学的扩大,师生在教学中获得的信息将成倍增长,多媒体等多感官智能工具将逐渐得到开发,创设语言情景的方式更加多样,从而使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质量与效率也有望得到提高。二是多媒体的运用使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和人机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同时,英语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创设英语语境,增加课堂容量和提高课堂节奏。新课改牛津英语丰富的教材内容和现代的知识结构更需要我们采用多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5.
随着语教育观念的日益改变,学教育越来越被提到了重要的层次上来。从新的高中《语》(试验本)来看,学类作品已占了全部作品的70%以上。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学形象,品味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学作品”成为了现在语教学的重要问题。而真正  相似文献   

6.
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发挥着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那么,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前应做哪些准备工作呢?经过多次实践。我们认为,应着重从下述“备教、备学、备机”三个方面准备:  相似文献   

7.
新大纲明确规定高中生要“感受学形象,品味学作品的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初步鉴赏学作品”。教材也相应加大了学教育的分量,在全部课中,学作品可占60%(指高中教材),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诗歌在选中的比重大大增加。诗歌教学成为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1997年《北京学》以“忧思学教育”为题,将中学语学教育的讨论推向了全社会。2001年,中学的学教育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争论后终于告一段落——被明确地写进了课程标准。虽然“语”与“”是否要分科教学的讨论还在继续。但中学语开始有了堂堂正正的学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个巨大的进步。那么,中学语如何才能实现有效的学教育呢?我想一方面要遵循学作品的阅读规律。另一方面也必须考虑阅读的心理、年龄特点,对学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能力的培养在各个学段应有所侧重。因此。初中学作品教学必须正确认识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七年级第七章第三节“制作多媒体作品”的第一课时,教材以制作多媒体作品“苏州园林”为范例,要求学生了解多媒体作品的基础过程,并熟练掌握图片、艺术字、背景音乐等素材的插入。  相似文献   

10.
"工程图学"课程改革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工程图学”的影响谈起,论述了在图学教育领域里,采用多媒体技术及计算机辅助教育的必然趋势,分析了当前“工程制图”课程面临的改革方向和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其中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堂教学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毫无疑问,多媒体辅助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也走进一些误区,教师在发扬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时,必须克服存在的弊端,才能切实提高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实际效益。一、走出多媒体课件“非用不可”的误区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为了推广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  相似文献   

12.
学,即人学,学作品本来就是以人为本的。这些年,我们的语教学却背离了学的本质,游离出作品本,去对一些人的既定观念进行诠释印证。一些非常人性化的描写被曲解或任意拔高。一些具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场景被人为的“陌生化”,一些顺理成章的观念被帖上各种意识形态的标签与一般读隔膜起来。这都是与学的本质、读的审美习惯、学教育的目的背道而驰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应该说是对这种情况的警觉和纠正。在具体的学作品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3.
谈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误区及解决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莹 《教育探索》2005,(3):72-7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广大数学教师越来越重视多媒体辅助教学,但在实践中存在着许多误区:重视课件“外在美”.忽视其“内在美”;重视演示数学现象,忽视教学规律的探索;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重视演示内容,忽视师生交流;重视电脑媒体的运用,忽视其他媒体的运用;重视形象思维,忽视抽象思维。要走出这些误区.数学教师应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认真制作课件,慎用和善用多媒体。  相似文献   

14.
学生主体性的素质教育是新型的教学模式的基本原则之一。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运用多媒体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可激发、引导和提高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要求,帮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召唤结构”是接受美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是由德国美学理论家伊瑟尔在英伽登的“不确定之域”理论的启发下,在其名的论《学的召唤结构》中提出的。该理论的要点是:(1)学作品中包含着许多“不确定点”和“空白”,它是沟通创作意识与接受意识的桥梁,是前转换为后必不可少的“中间站”。(2)学作品由于不确定性和空白的存在而产生一种“活力性”(张力),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探讨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课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教材改革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了在创新教学模式中,以推广应用MCAI(Multimedia 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al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为手段,实现“教”的升华;以电子作品(E—Works)创作为导向,实现“学”的突破的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学史上,有一部小说被人们誉为“田园诗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这便是沈从先生的《边城》。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这部作品。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中学古诗教学存在“纯理性图解”、“识记性死读”和“多媒体课件作秀”的弊病,这损害其鉴赏中人文内涵的丰富性。古诗教学中,教师必须按新课标理念转换角色,让学生积累古诗基本知识,科学灌输鉴赏方法,同时尊重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以及注重介析高考试题鉴赏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技术与高职教学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和基于Internet的网络通讯技术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有着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应用优势,高职教学改革可以通过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改革,实践教学的改革,“教”与“学”关系的改革和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姜山 《现代语文》2006,(3):113-113
学作品在塑造美好学形象的同时,也塑造了不少“丑”的学形象,这类学“丑”的形象与正面学形象一样是作家对社会生活的集中、概括和提炼,富有很强的艺术美。在语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运用学“丑”形象,深入挖掘其美学内涵,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