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一、实施人文社科教育的价值内涵高等学校人文教育的实施,主要是通过各类人文社科课程的开设来实现的,特别是理工科类院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包括人文学科教育和社会学科教育,是既有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类课程。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基本上将人文教育和社会学科教育合为一体,实施人文社科教育。目前,世界各国都认识到实施人文社科教育不仅是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手段,而且也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此,人文社科教育在人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确定了自身的地位。穴一雪现代人的良好人格的形成离不开人文教育的催生。不论是“…  相似文献   

2.
深化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的改革清华大学人文社科学院针对新时期社会历史条件的要求和大学生的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认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设以思想品德教育类课程为核心的人文社科选修课,不仅完全能够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  相似文献   

3.
正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应该走向融合的思想在教育界似乎成为共识,这一融合论是以科学与人文的二元划界为思想基础。这里隐含着一个命题,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而人文社会学科研究的对象是人和社会,因而科学教育看似与人文无涉。不可否认,人文社会学科内蕴人文精神,具有人文价值,但是科学教育同样潜藏独特的人文精神资源,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尽管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实体,但是研究的主体是人,人  相似文献   

4.
“思想政治课,是高中阶段系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课程,是人文与社会学科领域进行马克思主义常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常识教育的课程。”思想政治课实施新课程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要发展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成为既有高尚的人文精神,又有精深的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这是时代的呼唤,也是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一、政治教师的价值观念、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的改善和变革,是实现中学政治课教学科学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关键无论是人文教育还是科学教育,首先涉及的都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不但  相似文献   

5.
课程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全面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和载体。课程水平决定着学生的素质,应用型高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与实施,关乎着培养目标的定位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标准。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的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借鉴美国工程教育中人文社科教育课程管理之经验,加强我国应用型院校人文社科课程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理工科学生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理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严重地制约着人才的健康成长,甚至背离“人的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笔者认为应纠正对人文素质教育的误解,合理开设理工科的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加强科技与人文的综合,积极挖掘隐性课程包括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中的人文教育内容,优化社会人文环境体系并长期坚持,以此来加强新时期对理工科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识教育是高等教育实现"培养完整的人"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能够弥补现代大学教育中专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本文通过对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中人文类通识课程设置问题的研究,从学生需要、社会生活需求、学科知识发展以及学校发展需要四个方面分析人文类通识课程的目标,进而确定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方案,以此优化农林类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结构,完善高校人才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8.
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了课程理论。打上现代主义烙印的课程理论对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对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进行多维透视,揭示现代主义课程理论存在的控制取向,对人类理性的过度崇拜,对人文社会学科的重视不够,缺乏对人的终极关怀等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展望现代主义课程理论由控制走向理解、解放,回归生活世界、实现科学世界和生活世界的融合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目前,世界一些国家对中学课程改革十分关注。他们认为,这是当今世界社会和经济急速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因此,都非常重视这项改革工作。在新形势下各国中学课程改革主要有以下十个特点: 一、加强基础知识教育课。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不单是加强数理学科,还应加强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国外认为,将来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家、工程师,还需要律师、诗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和课程结构三个方面探讨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应然取向,认为课程设置应加强人文社科教育,课程实施应加强实践环节,同时加强课程的综合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观点     
正社会领域课程内容应取材于各类人文社会学科王伟、李静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2014年第7、8期中撰文指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旨在帮助儿童认识和了解社会生活,因此,宜将儿童所熟悉的事物置于历史、地理和文化的多维视角中,以此拓宽儿童对于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综合了知识、技能、信念、价值观、态度和行动等方面的内容。因此,社会领域课程需要从各类人文社会学科中提炼核心概念和经验,并以此确定课程内容。具体而言,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人文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内容涉及众多的人文社会学科,学生普遍认为学习负担过重。在既要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的社会背景下,精心设计课程、调整学习起点、整合相关课程、增强课程的综合性,是办好人文教育专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应是向“人的教育”的回归 ,归根结底还是重在人文教育。因为人文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 ,人文素质是形成综合素质的基础 ,人文教育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人文文化决定着一个民族的生死存亡 ,人文文化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 ,人文文化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 ,人文素质教育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近代教育兴起以来,分科课程如历史课长时期在各国学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二战”结束后,美、英、法等国都进行了历史课程改革,历史课重新占据了应有的地位。自人文社会学科综合课程社会科开设时起,关于社会科课程目的、结构、性质诸重大问题就存有争议,这样的争辩与讨论,给社会科注入了动力与活力,社会科课程得到蓬勃发展。当今人文社会学科课程呈现出显著的多样化发展趋势,学科整合得到加强。历史课和“历史与社会”课,在本质上更具同质性。在课程多样化趋势中,积极推进历史课和“历史与社会”课程改革,不存在谁吃掉谁的问题。而真正构建起适合学生的学习体系,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才是关键所在,需要我们作出更大努力。  相似文献   

15.
文章基于三阶段DEA模型,测算了全国132所“双一流”高校2012—2019年人文社会学科的科研效率。研究发现(:1)2012—2019年我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由0.358上升至0.527(。2)各地区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排序为:中部>东部>西部。不同类型的高校人文社科科研效率排序为:综合类>师范类>财经政法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3)控制环境因素影响后,东、中、西部地区综合效率值分别提高了4.9%、4.8%和1.8%,农林类和医药类院校效率均值分别下降了9.3%和15.3%,综合类、师范类、财经政法类和理工类院校效率均值分别上升了9.2%、14.7%、10.1%和2%。其中,世界一流高校和人文社科类院校分别对人力资源和科研经费的利用效率更加合理。据此,未来高校人文社科科研的政策重点,一方面要注重各项投入的合理性,做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另一方面要加强不同类型高校间人文社科类相关学科的深度交流与合作,积极形成协同发展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6.
地方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和社区对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黑龙江省的地方课程包括生命教育、黑龙江人文与社会、技术三门课程。技术课程是在总结我国原有劳动技术教育的基础上,借鉴世界各国技术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与时俱进,以提高全体学生的技术素养为总目标。作为一门新兴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遇到了诸多问题,鉴于此,对现阶段技术课程的发展做了分析、梳理,并对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7.
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两个最大子学科,人文科学着重研究"人",社会科学着重研究"人的世界",因此,人文社会科学的内容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一,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形成正确的人的观念,学习如何做人;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善处外部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意识,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融入社会,为社会做贡献。因此,中学人文课程的内容同样具有"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按照"人与人的世界"的二元结构,中学人文课程设置可以这样构想:中学思想政治课名称改为"人生品德"课,以人学系列(含人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哲学等子学科)知识为其全部教学内容,而将现行《思想政治》课程中的人文世界知识剥离出去;设置"人文世界"课以替换试验区的《历史与社会》课,同时取消单科历史课与地理课,"人文世界"课的内容是全部人文世界学系列(含社会科学——社会学、历史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学和人文自然学——人文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知识。  相似文献   

18.
可以通过在高等工科院校教学计划中增加人文类课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以人文社科知识提纲挈领、将人文化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将人文思想带到社会,实现终身教育等途径,对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人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19.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提高学生人文素质、铸造民族精神,对相关人文社会学科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并在教学内容、评价方式和教学环境等方面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面对这一场教育革命,中学政治、历史、地理教师必须  相似文献   

20.
谈理工科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教育的途径与方法陈大文笔者认为,理工科高校的人文社科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非专业教育。专业教育即理工科高校对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实施的教育,非专业教育是指理工科高校对非人文社科类专业学生所实施的人文社科教育。近年来,理工科高校人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