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海明威于 1 932年第一次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洋上的冰山以后 ,文学界就把他的这一创作准则称为“冰山原则”。本文简析了海明威“冰山原则”的 3个主要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2.
“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这是海明威著名的“冰山原则”。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海明威认为作者只需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填充。  相似文献   

3.
“咔嚓——” 脚下的冰山发出清脆的断裂声。“不能再待在这里了,快搬家吧。”企鹅晗晗焦急地催促着周围的伙伴。“可是……除了这座冰山,我们还能去哪里?”企鹅武玟抬头四顾,周围除了海水,还是海水。这个夏天热得出奇,他们周围的冰山都慢慢融化,沉入海水里。  相似文献   

4.
说到冰山,同学们难免想到“冰山一角”这个成语。通过浮力=重力的原理,再结合冰和水的密度,科学家算出,漂浮的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通常只占冰山总体积的10%,也就是说冰山一角的“一角”仅占1/10。而关于水下那部分,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的大约是如下方左图的画面,冰山像颗牙齿一样,竖立在水中。但这是错误的,因为漂浮的方向不对。大多数冰山在海洋中并非竖直立着而是俯卧在水中,下方左图中这种平衡状态极其不稳定,就像一根在桌子上竖立的筷子,轻轻一推就倒了。对于又高又瘦的冰山来说,还是“躺平”最舒服,正如下方右图所示。  相似文献   

5.
微篇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 ,不同于长、中、短篇小说塑造的“典型形象” ,我们借用海明威的“冰山理论” ,可称之为“冰山型人物”。其特征是 :不求大而全 ,但求精而尖 ;以小见大 ,由微知著 ;意蕴大于形象 ,单纯而不单薄  相似文献   

6.
海明威的“冰山”原则不仅其表述方式近于东方,而且其内涵在某些方面也与东方有近之处,在本文中,作者试图举出中国传统美学中的“虚实”关系,与“冰山”原则作为对应,在对此和比较中发掘海明威“冰山”原则的具体内涵,它所代表的意识的特征及西方现代意识的总体走向,进而得出某种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鉴赏》2007,(5):26-30
1932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提出著名的“冰山原则”。他以“冰山’’为喻,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冰山运动之雄伟壮观,是因为他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文学作品中,文字和形象是所谓的“八分之一”,而情感和思想是所谓的“八分之七”。前两者是具体可见的.后两者是寓于前两者之中的。  相似文献   

8.
借鉴“冰山理论”研究职业教育中的冰山能力模型,指出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要加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并提出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9.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  相似文献   

10.
如果用“企业”替代“家”,这段文字便可以有新的语境:“有一身独立而有一企之独立,有一企独立才有一国之独立”。“而能使一身独立者”,无他,唯先开其心智,使每个人都可以在一个个业务现场,充分完整地释放自己的地头力、创造力和冰山般的巨大潜能,为此,需要对企业组织的架构与文化,有新的反思和梳理。  相似文献   

11.
电影“冰海沉船”中描述了1912年一艘名叫“泰坦尼克号”的大海轮,因为跟冰山相撞而沉没的悲剧。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利用声音传播规律的探测装置装在船上,以便及时发现冰山或暗礁的存在。  相似文献   

12.
陈明耀 《中学教育》2003,(11):45-46,42
海明威说 :“作品有如冰山 ,露在水上的只有八分之一 ,其余八分之七隐藏在水下。”这“冰山论”还可作另一种理解 ,即在作文教学中 ,学生总认为作文难写 ,老师常认为作文难教 ,其实显现的作文难只是“冰山”的“八分之一” ,隐藏在作文难下面的是学生的写作心理 ,也可说“冰山”的“八分之七”。为了在平时观察基础上更全面地掌握学生的写作心理 ,我对我校初一年级五个教学班学生作了一次写作心理的调查 ,调查由问卷和座谈两种形式组成。回收有效问卷后 ,归类汇总并作如下研究与探索 :一、写作心理现状分析1、畏难心理 :这是现在初中生中较…  相似文献   

13.
李静 《考试周刊》2010,(40):34-34
海明成是一位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家.他的“冰山原则”开创了一代崭新的写作手法。长文从凝练的对话、客观的叙事角度和零度结尾三方面解读“冰山原则”在其经典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完美体现。  相似文献   

14.
“冰山原理”是美国作家海明威在 30年代所创作的西班牙斗牛士专著《死在午后》中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而提出的理论。他说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 ,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他借助这一形象的比喻 ,道出了作家不仅必须有深厚的感情基础和生活积累 ,还要使自己的作品有含蓄简约、精练深沉的艺术特征。在新世纪语文教学中 ,我认为语文教师也应运用“冰山原理”来进行语文课堂教学 ,以达到朴实简洁、意味深长的教学效果。本文着重论述自己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冰山原理”来提高教学艺术和教学效果的几个成功范例。空白艺术 耐…  相似文献   

15.
海明威在长期的小说创作实践中.概括提出了“冰山”理论,本丈从以下方面探讨了海明威的“冰山”理论在其长篇小说《永别了,武器》中的体现:对话的简洁性,环境描写的暗示性,祭征与讽刺的含蓄性及空白结局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思想政治课学科素养中,知识是前提,情感是催化剂,能力是核心。根据“冰山理论”,学生整体素质中的技能和知识只是“冰山一角”,学生的思维方式、非学科知识类信息、创新意识等都潜藏在水面以下,是庞大而沉稳的冰山底座,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阅读》2007,(10):17-17
[说明] 这一首说的是王熙凤。 判词前画的是“一片冰山,上面一只雌凤”。喻贾家的势力不过是座冰山,太阳一出就要消融。雌凤(王熙凤)立在冰山上,极危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欧内斯特·海明威著名的“冰山理论”认为:人们所能看到的和所能计算的体积,只是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隐藏在海水深处的才真正是冰山的全部,而这部分只能通过感受、猜测和想象才能够看到。人物的内心就如同大海中的冰山,有限的文字对于深邃的内心来讲,表现力远远不够,如何在作文时缩短两者之间的距离,如何更好地给读者提供“感受、猜测和想象”的依据,请在《心理描写的“特种武器”》中寻找答案吧。(编者)  相似文献   

19.
郑伟 《凯里学院学报》2012,30(1):117-120
海明威以单纯、简约的文体著称于世,对现代小说创作具有深远影响.他提出的“冰山理论”独具一格,该理论在其著名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得到了充分展示.探讨该小说独特的艺术魅力并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海明威运用“冰山理论”创作这部小说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20.
“萨提亚模式”是一种心灵成长体验的过程,注重心灵体验式的成长,它的最终目标是帮助人们真正达到心身和谐、内外协调,促使个人潜能充分发挥,而非只求消除症状。“冰山理论”认为,行为只是冰山的一角,不是问题的主体。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促进学生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初中是学生智力、情感、思想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萨提亚“冰山理论”,研究如何实施德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