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威 《教师》2012,(22):20-20
"体育差生"这个名词在我们体育教学中一直沿用,那什么样的学生称为"体育差生"?作为体育教学工作者,我认为:是指在体育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效果等方面不符合老师的标准而被鉴定为体育学习方面的差生。这是一种定性的评价,也是一种等级的划分。  相似文献   

2.
以体育差生厌学体育课行为问题作为研究的出发点,通过分析体育差生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来探讨帮助这部分学生克服心理障碍的方法。建议体育教师应该针对导致体育差生厌恶体育课的心理原因,适当地对他们进行引导,切实地提高他们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在体育教学中,每个班级都有少数“差生”。所谓差生,是指“三差一缺”(即体质差、基础差、技术差,对体育缺乏兴趣)。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与这部分学生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和他们锻炼的积极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怎样使差生尽快“归队”,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提高认识。“差生”多数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如  相似文献   

4.
每个班几乎都有少数体育差生。这些学生主要表现为“四差二缺乏”,即:组织纪律差、身体素质差(体弱多病)、身体条件差(过肥、过矮)、心理素质差(怕苦怕累),对体育缺乏认识、缺乏兴趣。如何使这些差生及早跟上来呢?(一)提高认识,激发兴趣大部分差生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有的认为体育是“小三门”,学不学无关紧要;有的认为体育和文化课是对立的,若参加体育锻炼就会影响学习等。针对这些错误的认识,我们要对这些差生加强思想教育,用生动的事例提高他们的认识,让他们了解到体  相似文献   

5.
刘红梅 《海南教育》2014,(22):83-83
从事体育教学已经近30个年头,回想这么多年来的教学,我发现,每年总有一些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素质不过关,体育成绩很不理想,甚至成为体育教学中的“看客”。我称他们为“体育暂差生”。素质教育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创造条件,使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营造一种“体育无差生,人人求进步”的氛围。我经过多年来的潜心摸索与反复尝试,  相似文献   

6.
体育"差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对"差生"进行体育运动自信心的培养途径和方法,主要是通过培养"差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增强体育意识,更新教学内容、方法等手段,让他们体验到体育教学过程的成功,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提高他们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树立自信心,从而自觉形成终身体育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李雷 《考试周刊》2012,(66):124-124
体育教学中弱势群体是客观存在的一体育“差生”。“差生”是指体育品德、体育意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不成体育教学目标的学生。教学中怎样关爱和转化体育“差生”,是本文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8.
由于学生存在先天生理和后天锻炼的差异,因而体育差生是客观存在的。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转化“差生”,使其积极参与体育课及课余锻炼,不断增强其体质,逐渐使其摆脱“差”的帽子。这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体育达标率以及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有很大的作用。体育差生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许言松 《学苑教育》2012,(22):88-89
“体育差生”是影响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好“体育差生”的转化工作,不仅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同时还可以教会他们如何面对现实,如何面对人生,帮助他们树立自尊心和自信心。  相似文献   

10.
转化差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组织一堂体育课的关键。因此要使那些“三差生”安心上好课,让他们能通过努力取得较好成绩,是组织一堂体育课的根本。怎样激发他们的体育热情?让一堂课既形式多样又生动有趣,调动差生的积极性是关键一环,这一点通常是多数体育同仁颇为费心的一大难题,笔者归结为一点就是如何掌握好批评与表扬的技巧,适时适宜地予以鼓励和激励。下面谈几点肤浅看法。  相似文献   

11.
在学校体育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素质的不同,对体育技术、技能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有着较大的区别,客观存在着体育素质薄弱群和强势之分的体育差生;由于部分学生先天遗传因素或后天因素的影响,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要低于一般水平的弱势群体,很难完成体育教学课程,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体育差生和弱势群体的特点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因人而异,区别对待,使得以全覆盖为原则,确保人人享受体育的乐趣.探究解决弱势群体教学方法的最佳途径,确保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给他们提供一个宽容、友爱、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2.
体育差生在课堂学习知识、技术、技能时屡遭挫折,导致他们对体育学习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从而缺乏从成功体验所激发的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意志力,进一步产生困学、厌学、乃至逃学行为。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面对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引导体育差生走出困境,去追求成功的自信,诱使他们在动情的基础上调动起非智力因素,获得成功提供动力。本文从以下二方面来进一步探索,以求得同仁的指教。  相似文献   

13.
在对待差生的教育中,我们往往加班加点地为差生补习功课,师生、家长都付出了努力,而差生的学习成绩却没有显著提高。究其原因,除了少部分差生在智力上、学习方法上存在问题外,大部分差生存在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成为差生的学习障碍,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一个重要内部原因。因此,做差生的转化工作,应该从了解和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开始,对他们进行心理教育。 一、差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 学习差的学生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指责和同学的白眼,因而产生自卑心理。他们对自己的学习成绩期望较低,常有一种“我不行”的消…  相似文献   

14.
中小学差生问题一直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如何减少差生,有效转化差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关系到能否圆满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任务,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问题。一、差生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差生可以分为单差生和双差生,单差生又可分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又称学习困难学生)和纪律差的学生,双差生是指成绩或纪律都差的学生。本文的差生是指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差生由于主客观原因,他们具有以下心理特点。1.缺少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 部分差生学习成绩低下,不百因为他们的智力水平低,而是由于他…  相似文献   

15.
就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来说,差生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思维”尚未觉醒的学生;二是“天赋”面纱尚未揭开的学生;三是理解力差和头脑迟钝的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按照教育学、心理学原理和新课改的教育思想来重新审视,前两类“差生”并不能归属为“差生”,只不过他们的潜力和天赋暂时还没有被发现,可以称之为“假性差生”。  相似文献   

16.
我从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从体育活动入手,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一、从体育活动入手,抓差生的转化工作。有一年,我班接收了八名留级生。这些差生的“德”和“智”确实是差的,但我发现他们的“体”并不差。我何不从“体”的方面加以引导,以促使他们的思想发生转变呢? 九月底学校要召开秋季运动会,对于体育好的差生来说,真可谓“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了。我每天早晨组织全班同学练习长  相似文献   

17.
董壁 《教师》2008,(18):13-14
笔者在从事职业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发现部分学生各项身体素质的水平综合能力偏低,厌烦体育运动,或者情绪低落。常有自卑心理,我们把具有此类特征的学生叫做“体育差生”。本文探讨了职业高中体育差生的表现,以及转化体育差生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调查表明,高校体育差生占学生总数的15%左右,解决体育差生的转化问题对高校体育意义重大。转变差生与培养优秀生同样重复,同等光荣,但尚未得到教育界的共识。本文通过实验法,对体育差生的保障和关爱体系进行了分析、对体育保健课,体育课的评价标准,课外体育辅导三方面进行统筹研究,从而使教师个体的行为变为学校的集体行为,这是教育社会化和效益化的集中体现,也给体育差生的思想和行动带来了较大幅度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许波 《成才之路》2011,(27):72-73
所谓“体育差生”是指体育成绩相对较差,其运动能力与体育教学不相适应,完成不了体育任务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差生”是客观存在的,因此,本人认为转差工作已成为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要想转化“体育差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给差生成功的机会,是实现差生转化的有效途径。一般来说,差生同样具有进取心理,他们渴望进步,渴望受到尊重,渴望成为一名好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正是潜藏在差生心灵深处的内在动力。给差生成功的机会,正是使这种内在的动力得以爆发,并驱动他们前进的重要步骤。由于获得某种成功,不仅可以使差生看到自己的潜在力量,增强改进的信心和勇气,还会由于品味到成功的欢乐和喜悦,激起他们对新的、更大的成功的追求,形成一种新的良性循环,终而促成其转化。给差生成功的机会途径很多,首先可以通过课程学习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