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文章针对现有RFID读写器读取的标签信息只能通过有线的方式传送到服务器的现状,提出了将Uart-WiFi模块用于具有串口的RFID读写器,使标签信息通过无线WiFi网络传回到后台服务器的新方法。同时详细描述了系统构建方式、Uart-WiFi模块与VSPM虚拟软件的设置以及RFID读写器软件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2.
通过设计计量器具物资标签批量读取算法,提高对大型物流物资的收发和计量效率。传统算法采用中间件技术实现对计量器具物资标签批量读取,当标签容错编码不稳定时,标签的批量读取效率不高。提出一种基于RFID的计量器具物资标签批量读取算法。首先对标签批量读取数据的层次化融合,然后在加量器具终端实现对数据的整合,在标签批量读取过程中,采用超高频射频识别技术(UHF RFID),得到标签数据的搜索深度,保留第一个被输出的标签数据,过滤后的RFID数据保持原来的采集顺序,提高标签批量读取性能,仿真实验表明,采用该算法能有效提高对计量器具物资标签的批量读取效率,降低执行时间,稳定性能较好,吞吐性能优越,在大型物流物资收发和存储等领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随着RFID技术研究和开发的不断深入,2.4G RFID设备的研制逐渐成为研发的热点。相比无源RFID标签,2.4G有源电子标签具有传输距离远、数据速率高、多标签识别速度快及处理能力强等诸多优点,因此智能交通运输,资产管理,人员定位,自动考勤系统等应用场合有着天然的优势。文章基于ARM微处理芯片LPC2136,设计了一种2.4G RFID远距离读写器,该读写器经过长时间的测试和应用,在多个系统中运行稳定。  相似文献   

4.
<正>point本文针对单个读写器与多个标签之间通信的碰撞问题,提出在读写器端增添已盘点标签随机数记录,并改变部分判定条件,解决了标签随机数重合导致的盘点错误问题,并且在不改变国标中的电路逻辑和不增加新命令代码的前提下,确保了盘点结束阈值的准确性。在射频识别技术领域起到对国标进一步补充完善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在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系统的应用过程中,有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当多个标签同时出现在识别区域时,如何无遗漏的读取各个标签的信息而不产生读取碰撞。本文基于动态树形技术对RFID防碰撞算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较好地解决标签读取碰撞问题。  相似文献   

6.
大学学报     
《中国科技信息》2009,(21):11-14,282-288
RFID的编码预约和空分读取 A Code Reservation and Spacial Reading Scheme for Active RFID 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跨层设计思想的高效标签读取方案.该方案由标签预约和标签数据传输两步组成预约过程采用时隙-ALOHA和正交码预约相结合的码时二维接入方式,并利用预约码和阵列天线获取各个标签的空域特征:在数据传输过程.阅读器利用各个标签不同的空间特征将发生碰撞的数据分离开来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大大提高了读取速度,且读取速度随天线数目以及码长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超高频读写器的便携式设计是射频识别(RFID)系统广泛应用的关键.为实现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便携式设计,提出一种超高频RFID读写器的设计方案.硬件系统主要包括读写器的射频前端、功率放大器、功率检测、天线阻抗调谐电路等,在设计过程中考虑信道指标并对其进行评估;在对ISO/IEC18000-6的三种协议标准进行比较的基础上选用ISO/IEC 18000-6C协议,设计相应软件系统主要包括基带模块及防冲突碰撞模块.对硬件进行评估计算并结合硬件对软件进行验证及测试,结论如下:该读写器具有功率消耗低、体积小、接口丰富等便携式优点;硬件系统性能稳定;软件功能运行良好.上述设计有效实现了射频识别系统的便携式设计.  相似文献   

8.
《科技风》2015,(20)
利用VBA对Word和Excel进行二次开发,实现雷电灾害风险评估计算、分析、提示等功能的自动化,并且通过在Word报告模板中设置数据标签的方式关联Excel工作表,完成数据定位和读取,从而实现了报告自动生成的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前RFID技术正处于迅速上升的时期。在很多实际应用中读写器的识读范围会同时出现多个标签,这时标签发送的信息就会混叠在一起发生冲突,产生碰撞问题。为此,必须采用反碰撞算法来加以克服。  相似文献   

10.
设计了一种对Gen2 RFID标签的振荡器频率进行校准的方法. 该方法设计了时钟校准命令; 并给出了读写器使用时钟校准命令对标签时钟频率进行逐次逼近的校准过程. 验证结果表明,带有8位校准寄存器的电路可以把时钟偏差从50%校准到0.4%以内.  相似文献   

11.
RFID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电子标签(tag)、读写器(reader)以及天线(antenna),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系统。随着RFID系统的不断增多,多个电子标签同时将信号送入一个读写器的读写通道必然会产生信道争用问题,如何减少数据碰撞从而快速有效的在规定时间内读取出所有电子标签的信息成为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2.
正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是利用无线电波进行通信的一种非接触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通过读写器和粘附在物体上的电子标签之间的电磁耦合或电感耦合进行数据通信,达到对标签物品的自动识别,并且可实现多标签同时识别。  相似文献   

13.
吴弋旻  杨峰 《科技通报》2014,(3):188-190,194
介绍了符合ISO/IEC 15693协议的电子标签读写器系统设计。该读写器采用TI公司TRF796x多协议射频收发芯片,工作于13.56 MHz,完全支持ISO/IEC 15693协议。该文首先介绍了课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然后概括了读写器的硬件系统组成,并重点分析了射频识别电路的原理;软件部分介绍了读写器工作流程以及ISO/IEC 15693协议规定的防冲突算法,根据协议算法设计了符合要求的软件算法,所设计的软件可以实现ISO/IEC 15693协议规定的全部命令。  相似文献   

14.
MSP430F449在基于RFID技术的射频标签读写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SP430F449是TI公司推出的超低功耗16位RISC微控制器,具有5种节电模式和丰富的内部功能模块;常用于基于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的射频标签读写器的硬件读写模块中。介绍了MSP430F449的特点和存储结构,并阐述了应用MSP430F449的射频标签读写器的组成、工作原理以及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5.
RFID中间件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在我国称之为传感网,其用户端在互联网基础上被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介绍了物联网的神经系统RFID中间件,它是连接标签读写器和企业应用程序的纽带,被用来加工和处理读写器的所有信息和事件流。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运营,受到管理手段、经营体制、信息化程度的制约,因此综合成本明显高于发达国家.本文提出了一套基于RFID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该系统采用移动通信技术、RFID标签技术与RFID读写器,对整个物流和管理过程进行监控.通过分析整个系统的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功能和框架设计,有效地提高物流管理效率,保障信息传输的安全,并消除传统物流管理系统的技术盲点.  相似文献   

17.
CodeSoft软件可以方便设计打印条形码,但如果要同时打印不同尺寸的条形码,就需要多台打印机。虽然CodeSoft软件上可以选择打印机,但只要在一个标签文件中选择了某一台打印机,则其他标签文件都会自动修改为这一台打印机。从而无法实现同时控制多台打印机打印的功能。本文通过CodeSoft控件设置打印机,从而实现一台电脑同时控制多台打印机打印的功能,满足了很多需要打印不同尺寸的场景需要。  相似文献   

18.
卷烟条盒自动防伪贴标机未安装有条盒标签检测,如果防伪标签在条盒上的粘贴位置不符合包装工艺要求,如条盒无标、贴标工位前多标、工位后多标、标签歪斜,则无法检测剔除,影响产品质量。为此,设计了卷烟条盒自动防伪贴标机标签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自动防伪贴标机、光电检测组、同步光电传感器、剔除传感器、剔除机构及控制单元;由所述光电检测组配合同步光电传感器实现条盒无标、贴标工位前或工位后多标、标签偏移及连条检测功能,并自动剔除不合格条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动态二迸制防碰撞算法的原理,针对多目标碰撞时碰撞位的连续性及非联系性的特点,以及多标签时标签序列号(ID)相似度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新型的防碰撞算法.该算法利用ID连续性对其进行分组,再对其进行树形查找.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算法相比,该算法大大减少了读写器的问询次数,提高了系统的吞吐率.  相似文献   

20.
利用非晶软磁磁感应强度高、易产生高次谐波的特点,将铁镍钴基非晶软磁合金材料作为RFID标签的天线。阐述了微型非晶软磁RFID标签天线的设计思路和方法,使检测系统可以通过检测特定谐波存在与否而判断是否发生物品失窃,同时又可读取物品RFID标签数据的双重效果,从而增强了UHF频段RFID标签的防盗性能,改变了UHF频段RFID标签怕金属屏蔽和怕水的缺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