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文》所收之字,是经过许慎选择、整理之后贮存于《说文》特定形义体系之中的汉字。因而研读《说文》会发现:《说文》之字与文献用字有所不同。处于使用状态的汉字,文献所用的汉字,由于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这里既有时代的差异,又有社会风尚的影响,所以其状态是繁纷多样的。《说文·叙》已提到“以迄五帝三王之世,改易殊体”的情况,到许慎那个时代,又存在着古文、今文、古文奇字之别,加之许慎编制《说文》有着特定的标  相似文献   

2.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3.
《说文》"句"声字的不同归部,充分体现了许慎对汉字构形规律的把握。重新审视《说文》以"句"为构字部件的字的归属问题会发现:《说文》的例字归部不仅"据形系联",更要结合"以义为主"的原则;亦声字当是汉字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过渡性文字。  相似文献   

4.
《说文解字》是古文字与今文字的分水岭,代表文字发展的源头。历代汉字规范的正体皆深受《说文》的影响。唐代正字运动作为文字学史上影响最大的汉字规范活动之一,也以《说文》为首要标准。本文以《干禄字书》、《新加九经字样》、《五经文字》三部唐代字样中最有代表性的字书为例,将其正体与《说文》字体相比较,以期探讨唐代字样规范字形与早期汉字的传承演变关系。  相似文献   

5.
《说文》部首与字原的关系是文字学上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其一,把《说文》部首看作字原,认为“五百四十部,本于仓颉。……其中八千八百一十又三文,皆从是焉出,则偏旁者(按,指部首),字之原也。”其二,认为《说文》部首“根本不是字原,也不能在那里去找初文”。这两种意见都涉及到对《说文》部首的性质、汉字的发生发展及其性质、旧的字原学的评  相似文献   

6.
<正> 六书之例,指事难明。宋代郑樵作《六书略》,列指事字一百零七个;清代朱骏声作《说文六书爻列》,含指事字一百二十五个,将两者作一比较,相同的字仅仅六个。清人王筠作《文字蒙求》,举指事字一百二十九个,与《说文六书爻列》比较,相同者三十六字;与《六书略》相比,相同者竟不及三文。不独古书为然,现代人的文字学著作中亦不乏其例。蒋礼鸿、任铭善的《古汉语通论》以△、旦为指事例,而孙云鹏《常用汉字详解字典》  相似文献   

7.
论黄侃先生《说文》学研究的成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根柢”说阐述《说文》之价值,以声音推求《说文》之本字,以“笔势”、“笔意”说研究《说文》中字之本义,以“孳乳”、“变易”说系联《说文》中之同源词,以《说文》来探寻方言之本字、考证古音,以系统论阐述研究《说文》之方法,构成了黄侃先生在《说文》学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互训词是《说文》中常用的训诂方法之一。许慎集释五经诸子,铸就《说文》一书,杂而不越,全面系统地反映了先秦语义结构系统,为后世研究古籍的津梁,辞书编篡的典范。除将汉字归入540部,开辞书之先河外,广泛采用互训这种训释条例共256组,即512条,集释512字,占整部《说文》9353字的6%,其比例之高,是其他辞书、字书无法相比的。互训这种方法的采用,给人以清新明晰之  相似文献   

9.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 ,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 ,其所兼之义 ,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 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0.
易本烺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学者,其学术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的研究,《字辨证篆》是他文字学研究的力作。他发展了传统《说文》学的研究,他以《说文》为本,重在研究汉字在隶变以后的应用情况。他在《字辨证篆》一书中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汉字隶变以后的种种发展变化,同时他还指出汉字隶变以后各种误用现象和汉字书写形势的变化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隶变的规律作了表述。  相似文献   

11.
汉字形声字的声符,一般只起标音作用。但有些声符却有兼义功能,其所兼之义,往往又比形符所表更为具体,深刻。今以《说文》中从メ得声之字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2.
郑樵的《六书略》是持"凡许氏是者从之,非者违之"的态度研究《说文》等古书撰写而成的,它收尽天下之字并对其逐字进行分析。郑樵对所收汉字进行具体形义解释的文字内容以《说文》为宗,以《尔雅》《方言》《集韵》等众多古书籍材料为依托。本文全面系统地梳理《六书略》字形释义对古书的引用状况,从文本角度客观地看待郑樵对文字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著述如林。北宋徐铉在校定《说文》的过程中,补录了402个新附字。新附字属于说文学研究范畴,它反映出汉字不断孳乳的过程,也反映出《说文》所收经典用字和汉时俗要用字间的矛盾,对我们研究《说文》及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对新附字的研究始于清代,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并成集刊行。钱大昭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其专著《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由于当时未能刊行,因而没有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研究鲜见于世。本文力图对钱氏一书进行解读,归纳其说解内容、说解体例,评价其优劣得失,以期对《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新附字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讲“通假字”,讲“古今字”,其目的都是为了训释字义,以读通古籍。它们既有区别又有密切联系,很难严格区分。过去的训诂学家认为今字在《说文》里没有的,是古今字,借字与本字在《说文》里都有的,是通假字。这是不可靠的,如“悦”字《说文》里没有,段玉裁认为“说悦,古今字。”其实《孟子》里就有了“悦”字,如《孟子梁惠王下》:“取之而燕民悦,则取之。”这怎么解释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说文解字》在语言文字方面的重要贡献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说文》是对汉字作了进一步的整理,但不是汉字的第一次统一和定型.许慎总结了前人关于六书的理论,使之成为比较科学的系统理论,《说文》以偏旁为部首编排汉字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它以形音义相结合全面解释汉字,为研究汉字开辟了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汉字是表意义字,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中有大量的“糸”部字和相关之率,反映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养蚕和丝绸生产的历史及丰富多彩的丝绸文化。从《说文·糸部》字及相关字字义分析,可了解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原料、工具、工序和成品等有关知识,看出中国古代丝织业的发展和发达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7.
汉字倒说     
汉字的六书,《说文》对“转注”一类,语焉不详。后世学者提及转注,也仅限于许慎所举出的例字。《汉字例说》一文,作者从转注的角度综合考虑,对部分现代常用字作了分析,跟传统的解释有所不同。希望能抛砖引玉,互相切磋,以推进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18.
说“字”     
按汉字的发展规律讲,先有‘文’而后才有‘字’,‘字’与‘文’不是同一概念。东汉著名文字学家许慎曾说:‘苍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文解字·叙》一这就是说苍颉当初造字,大概是把象形字作为一类,如‘虫、马、水、鱼、月、火、鸟、木’等,因为它们依物象形,如同图画,所以称之为‘文’。随着汉字的  相似文献   

19.
毕沅在《夏小正考注》中依据《说文》辨别正俗,这种笃信《说文》、以《说文》为正统的规范汉字理念,实际是对北宋张有《复古编》以《说文》字形为规范汉字依据的传承。毕沅这种以《说文》为规范汉字依据,但又不极力反对其他俗别用字的做法,不仅有助于人们对文献的正确理解,也有利于考察异体字的传承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说文解字》作为我国第一部字书,内容博大精深,历代对它的研究层出不穷,著述如林。北宋徐铉在校定《说文》的过程中,补录了402个新附字。新附字属于说文学研究范畴,它反映出汉字不断孳乳的过程,也反映出《说文》所收经典用字和汉时俗要用字间的矛盾,对我们研究《说文》及汉字的发展具有一定意义。对新附字的研究始于清代,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考证,并成。集刊行。钱大昭是其中的一家,也是最早的一家。其专著《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由于当时未能刊行,因而没有流传开来,后人对它的研究鲜见于世。本文力图对钱氏《说文徐氏新补新附考证》一书进行解读,归纳其说解内容、说解体例,评价其优劣得失,以期对其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同时对新附字进行一次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