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马晏 《考试周刊》2014,(75):64-64
追问,是教师对学生答问结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的一种有效处理方式,是对学生回答的进一步提问。追问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有效",是否"问得其所"。有效的追问,要在学生回答正确、错误、有争议、有障碍、有意外时,问出"思路",问出"独特",问出"精彩",问出"智慧"。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有效地引向"最近发展区",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倡导素质教育和新课改背景下,"追问式"教学成为当前教学模式探索和创新的理论和实践诉求。课堂"追问"方式多样,只有通过对教师自身、"追问"原则和"追问"方法等的"追问",才能真正实现"追问式"教学。  相似文献   

3.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是小学语文课堂上经常会出现的问题,如何让"问"与"思"不再是热热闹闹的对话,不再是教师在问而有答处"戛然而止"呢?很显然,语文课堂中恰当有效的追问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结合阅读教学中的一些环节,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4.
在目前的教育活动中,对于"存在"问题的追问已是迫在眉睫。海德格尔哲学的主要思想直接从追问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概念入手,进而追问人的"存在",实际上就是对人的生存境遇与状态的关注。他对于人类精神幸福的描述和当今教育界提倡的"教育应使人幸福"的观点不谋而合。他哲学里对于"思"和"自由审美"的描述对于教师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从海德格尔对于形而上学的反思中,我们不但能够看到他在哲学上的贡献,而且可以从教育学的角度来反思当下我们所面临的一些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5.
所谓"追问",是指追根究底地问,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组成部分。从目前小学数学课堂追问现状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追问目的性不够明确;未确定追问对象;追问时机没有把握好,导致追问收效不大;追问过于宽泛等。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分析,从追问的时机上探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在充满互动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一个"追问者",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善于追问的老师源于对教材的深度解读和对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以及对教材重难点的了然于心;善于追问的教师能在无疑处设疑,于无疑处质疑,让学生从无疑处生疑,于无疑处思疑;善于追问的教师,看似"无为"却有为,通过不着痕迹的点拨、  相似文献   

7.
<正>"追问",就是追究根本地查问,反复多次的问。对于这一教学策略想必教师都较为熟悉。高中语文教学中,为使学生更透彻地理解和解读知识文本,教师通常会采取追问的教学形式,引领学生在有效"追问"的带领下,生成对文本的独特深刻见解。追问不仅是一种教学机智,更是一门行为艺术。笔者在此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追问"。一、追问需有"着眼点",寸积铢累追问,是将问题聚集在某一内容,通过一个问题的创设,穷追猛打,找出正确理解的过程。追问是引导学生的思维进行延展,从而生成正确理解的过程。不过,  相似文献   

8.
石笋街小学基于对"和美"文化的价值理解和追求,通过追问"和美文化到哪里去",形成"和美文化到办学实践中去"的认识;通过追问"和美文化怎么到办学实践中去",形成"强化和美文化创生的全员性,强化和美文化创生的实践性"等"和美"文化落地行走的基本思路,从学校管理、教师发展、学生成长、学校德育等方面完善"和美"文化创生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信奉"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幼儿教育中的"自然"元素与幼儿渐行渐远。我曾对100名幼儿园园长做过一个有关幼儿亲近自然的问卷调查。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从不"到"经常"5个选项中,园长们毫无例外地选择了"经常"。大喜过望之余,我追问园长们何谓"经常",结果园长们  相似文献   

10.
追问属于"问题导向"教学方法,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通过有效的追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而且也能够促进小学生探究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因而应当强化追问的科学性,特别是要在把握"度"方面下功夫。本文对此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如何在追问方面把握好"度",使小学数学教学走向深刻,最大限度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意识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1.
<正>"追问"作为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式",能让教学活动"多"一份认知的准度、"多"一份理解的深度、"多"一份思维的密度。那么,承载如此重要作用的"追问",我们运用是否恰当、是否合理?课堂追问是否在有效地为教学服务?本文立足真实教学案例,对课堂追问进行了深入剖析,以"突破重  相似文献   

12.
追问是一种"刨根究底",课堂中利用"追问"有利于加强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循着老师的问题一步步从"未知"走向"豁然",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是促进学生学习活动有效展开的重要措施。本文笔者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谈谈小学英语课堂中追问的有效策略,把握追问的有效时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赖敏贤 《中国教师》2014,(10):48-50
<正>在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的思维状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教师更应做一个智慧的"追问者",及时捕捉"追问"的契机,巧妙有效地进行追问。追问是指学生解答了教师预设的问题后,根据学生的回答,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学习内容所做的提问。追问,可以有效激活学生的思维,引领学生冷静地深入思考,从而使其思维得以升华,能力得到发展。一、在分歧处追问,追求思维的本质所谓分歧,就是指学生在解决同一问题时出现意  相似文献   

14.
正新教师初涉教坛,他们会有很多的陌生和困惑:教学上不知"怎么教",班级管理不知"怎么管",人际关系不知"怎么处",学校环境不知"怎么融"……让新教师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加速专业发展,站稳讲台是每所学校所应正视的问题。学校理应引导新教师走好教学生涯的第一步。"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优良的教师素质是教育发展的必要条件,新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影响学校持续发展。"教师专业  相似文献   

15.
追问是课堂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它没有具体出现的时间,内容能够触到教学中的方方面面.教师有效的课堂追问是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的"钥匙",是将学生的思维条理化的"纽带",是深化学生思维的"铁锹".目前,由于教师对课堂追问的理解不够到位,同时又缺乏追问的有效策略,错过了进一步挖掘的精彩,  相似文献   

16.
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教学论,其学理性和深刻性应基于形而上之"思"。以"存在"是物质运动的最基本形式这一哲学命题为基点,以缘何追问教学之"存在",教学是怎样的"存在",如何认识教学之"存在",怎样建构新形势下的教学论为线索,对当前教学论研究面临的问题、困难和发展方向作了较肤浅的论述,以为教学论者之理性思考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著名作家毕淑敏在散文《我的五样》(苏教版)中,记叙自己通过参与一个检测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测验,对人生进行严肃思考,对自我生命存在意义作出追问的情景。面对老师的题目"写下你生命中最宝贵的五样东西",作者首先以医生的身份选择了"空气"、"水"、"太阳",接着又以女性  相似文献   

18.
"无"和"有"是《老子》一书中重要的本体论概念。本体论就是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对一切事物存在及运行真理的一种超越性追问活动。《老子》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追问万事万物之"无","无"就是一切存在者的存在运行的最终根据。"无"是天地的根源,"有"是万物的根据。"无"与"有"的关系密切,在空间意义上是"有无相生",而在形而上学意义上,"无"比"有"更具优越性,这是老子形而上学的典型标志。对"无"的追问表明《老子》是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19.
追问,从教学的角度来说,就是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一系列问题,将系列问题与课堂临时生成的问题进行整合,巧妙穿插,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地提问。有效的追问,可以引导"思维向度",推进"思维深度",拓展"思维宽度",提高"思维密度",掀起课堂的高潮,演绎课堂的精彩。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存在着"知"与"不知", "信"与"不信", "知"与"行"三对特殊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