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历史教学》1994年第4期发表了张涛先生的《中国古代的婚姻形式》一文,探讨了掠夺婚(劫夺婚)、买卖婚(聘娶婚)、服役婚、收继婚(逆缘婚)、招养婚(招赘婚)、童养婚、冥婚(嫁殇婚、娶殇婚、鬼婚)、典妻婚等八种婚姻形式.由于聘娶婚是中国古代婚姻的主干,属正统的婚姻形式,本文试作补充,并对中国古代另外的八种婚姻形式(媵妾婚、献婚、选婚、罚婚、赐婚、指婚、表亲婚、交换婚)做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媵嫁婚是春秋时期贵族婚姻的一种重要形式。春秋经传所载的媵嫁制度与史实不尽相合,反映了媵嫁婚在诸侯政治联盟中所起的作用。而从起源上看,其“以姪娣从”的内容虽与姊妹共夫制有一定联系,但更多地体现出贵族婚姻的政治性。在这一婚姻形式中,贵族妇女在很大程度上被视为结成政治联盟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春秋时期我国婚姻制度的几个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春秋时期我国婚姻制度的几个特点,一是聘娶婚,二是媵制的实行,三是同姓不婚。这些婚姻特点对以后我国婚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诗经》中,婚恋诗所占的篇幅颇丰,它们充分展现了先民们的婚约缔结过程:在《诗经》的时代,周礼所规定的婚姻“六礼”就已通行于贵族及平民阶层,但婚姻仪式又因社会阶级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周代主要的婚姻形式除以一夫一妻为标志的聘娶婚外,还有一夫多妻的媵妾婚、亡夫亲属收娶寡妇的收继婚和野合而婚;与此同时,《诗经》中又不乏弃妇诗,从这些诗篇出发可以分析先民婚姻的事实终结的部分原因,从而窥测整个周代婚姻形态的大端。  相似文献   

5.
媵婚是西周、春秋时期存在于诸侯贵族间的一种特殊婚姻制度。它的基本内容是:一国诸侯嫁女时,要由她的有血缘关系的一个妹妹和侄女作为陪嫁,其他两个同姓诸侯也要按此要求各用三人作为陪嫁,形成所谓诸侯"一聘九女"的婚姻结构(即一夫人加八媵妾)。《春秋·左传》多有记载,《诗经》中亦有多首诗或隐或现地反映了媵婚的内容。媵婚的存在有其历史、政治和文化多重因素。媵婚是姊妹共夫和姑侄共夫的混合体,是原始伙婚残余的表现;媵婚的出现,跟周代分封制有密切关系,媵婚是政治婚姻,诸侯之间以婚姻为纽带,结成政治联盟,实现各自的利益需求;媵婚还跟诸侯"重继嗣",希冀权力永续的功利目的有关。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当今世界上唯一依然保存活力的最为古老的表意体系文字。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符号,可以说它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作为汉文化载体的功能。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而婚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虽然随着时间的变迁,古代社会的婚姻文化和现代社会相去甚远,甚至有些古老的婚姻形式已经不为人知。但是我们通过对表意体系的汉字形体结构的分析,依然能够对古代婚姻形式进行探寻。文章选取了几个和中国古代婚姻联系密切的汉字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可以发现远古的群婚、掠夺婚、买卖婚和氏族互婚等多种婚姻制度都在"姓""后""婚""娶""嫁""妻""姑""舅""媵""侄"等汉字中得到形象的体现。  相似文献   

7.
春秋时期在传统婚制存在且占主流的同时,又出现了许多异于传统婚制的婚姻现象。其主体是同姓媵制,同姓不婚制和有丧不婚制;但随着大国争霸的政治需要及社会制度的变革,又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婚制相悖的婚姻现象:异姓媵、同姓婚、有丧可婚、贞操观念淡薄但已出现萌芽。  相似文献   

8.
春秋诸侯媵妾婚有关问题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羊传》关于“诸侯一聘九女”的记述一直被当作春秋时期媵妾婚的定制、常态。但除了《春秋》所载鲁伯姬嫁宋,卫人、晋人来媵的事例外,难以找到其它例证。《左传》所载多为诸侯娶一国,由嫁女陪嫁蛭或娣。目前著录的媵器中,以一器铭一女,两国通婚为常态。这与文献记载相合。以一器兼铭两女,共嫁一夫的三国通婚为辅。尚未见一器兼铭三女,四国通婚的媵器,这说明“诸侯一聘九女”不是媵妾婚的定制。一般来说,几国通婚就构成几国婚姻政治联盟。  相似文献   

9.
《左传》对春秋时期上层社会婚姻问题有很多记载,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当时的婚姻现象的典型特点是:同姓不婚,陪嫁媵妾制和烝报婚。  相似文献   

10.
鲜卑族入主中原后,深受汉文化影响,但是,其婚姻制度却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本文认为,鲜卑族群婚制是以同姓为婚、收继婚、媵制为典型特征的,并且长期普遍地保存了这一婚姻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