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天人合一思想作为西汉的主流意识形态,对西汉的咏物赋创作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它丰富了西汉咏物赋的创作结构与形式,扩展了赋体文学内部的时间与空间。西汉咏物赋所蕴含的情感内容不是单一的颂美,也有赋作者自身情感的投射。对天人关系的思考使赋作者们更加关注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内在精神信仰的塑造与追求,从而使以比附颂德为外衣的西汉咏物赋中隐藏了浓烈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2.
金荣权 《职大学报》2011,(1):37-42,49
经过百年来的争论与探讨,关于宋玉作品真实性的问题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大言赋》、《小言赋》、《讽赋》、《钓赋》等10篇当为宋玉所作,而《高唐对》、《郢中对》不能单独成篇。学术界对《招魂》、《笛赋》、《舞赋》、《御赋》、《微咏赋》等五篇真伪问题争论仍较大。  相似文献   

3.
赋起源于以铺陈为特征的诗化散文。考察先秦文库之珍存,对赋体形成和诞生关系最大者莫若《庄子》。与“命赋之厥初”的荀况和“以赋见称”的宋玉相比,《庄子》虽未形成赋的完整体制,却颇富赋的雏型,已看得见苟宋赋的端倪。《庄子》颇多铺陈文字,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篇章,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它亦诗亦文,奠定了赋的特有机制;它那假设问对的结构模式、对比映衬的铺陈方式、虚拟寄托的构思特点及丰富奇僻的词汇等为后式赋家所祖式,影响了赋体尤其是汉大赋的形式特征。由此可见,《庄子》不愧为赋家之祖和赋之滥觞。  相似文献   

4.
UbD理论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以终为始,以逆向思维来构建理解学习的最佳形式。随着UbD理论的深入探索以及实践应用,将会对教学设计的思维逻辑、育人内涵、教学评一致性产生深远影响。在积极发挥正向教学意义的同时,UbD理论赋能教学设计在预估学习结果、确定评估证据、规划教学过程三阶段将面临着诸多困境,表现为教学设计唯知识论、游离主题、忽视学生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扭转这些困境,需要从以理论工具架构逆向设计思维、以解决基本问题为理解而教、以学生为中心唤醒认知活力三种策略出发,促进UbD理论赋能教学设计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5.
京都赋列于《文选》开篇,反映了萧统对这一题材的认识和重视。以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选》中汉代京都赋的浅析,管窥汉代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6.
郭绍虞论赋涉及赋体源流演变、诗赋关系、赋体文学性、赋的文学史地位等问题,具有民国学界不易得见的现代学术视野.总体特点为:在守持原有古典文学研究传统的同时,将进化史观引入赋体源流演变的研究中,使赋体批评部分地被纳入现代学理轨道;用现代语言学关照赋体,对该文体之独特文学性做出时代性论断;率先肯定了赋的文学史地位.郭绍虞论赋...  相似文献   

7.
数智赋能科学训练是指在数智训练环境下,运动训练主体以数智化训练装备设施为赋能载体,以训练大数据和科学训练知识理论为赋能要素,以智能算法为赋能工具,旨在促进竞技训练科学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实践活动。当前,国际诸多竞技体育强国正在围绕数字运动员(Digital Athlete)、运动员管理系统(Athlete Management System)、综合运动表现中心(High Performance Centre)等方面积极开展数智赋能科学训练实践。数智技术、训练组织、环境空间与行为实践是影响数智赋能科学训练成效的4 大因素系统。因此,数智赋能科学训练的本土实践需从夯实“数智技术系统”的保障水平、增强“训练组织系统”的认知协同、完善“环境空间系统”的支持服务、提升“行为实践系统”的能力素养等方面持续精准发力,以营造有利于数智赋能科学训练的良好生态。  相似文献   

8.
《前赤壁赋》是我国古代文学家苏轼的传世之作。早在20世纪上半叶《前赤壁赋》就已经被译介到苏联。译《前赤壁赋》并非易事,赋的特殊文体特点和作家独具魅力的文风都给翻译带来了困难。本文对《前赤壁赋》俄译本中的误译进行了对比分析,旨在为今后中国古典文学翻译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古赋在元代科举考试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优劣常常决定举子能否中举。元代古赋出题有一定的好古求奇的倾向,且与宋代不同,赋题不说明题意,故有一定难度。元代科举古赋以骚体赋为主,至中后期,程式化较为严重。元代科举考试中古赋的地位和特点不仅对元代科举考试本身产生影响,亦对元代其他关联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论《闲情赋》的经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陶渊明的《闲情赋》历来褒贬不一 ,在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和淘洗后 ,人们对《闲情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明确 ,逐步认识到爱情造就了《闲情赋》 ,并使之不朽。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改革开放以来武术的发展和功夫舞台剧的出现为切入点,以影响较大的功夫舞台剧为研究对象。研究功夫舞台所具有的结构特点、价值、文化特征和发展现状,对功夫舞台剧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进而为武术的传播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有关杜甫诗歌风格的“沉郁顿挫”论,主要是在两宋时期生成,其主要内涵,是“沉郁”之艺术境界——深沉、浑厚、壮阔,与“顿挫”之艺术表现——抑扬、跌宕、逆折,二者之兼容。有宋一代众多的诗话,对此皆结合杜诗的创作,加以论证。而杜诗风格“沉郁顿挫”论的定型,也在此后的杜诗学发展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汉魏交替期间,作为当时文学主要形式的赋之风格特征的转变是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蔡邕赋作是这个转变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关节点。全面、深入分析蔡邕赋作承上启下的过渡特征有助于人们对汉魏赋风、乃至整个汉魏文风转变的正确、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相似文献   

14.
唐赋在唐代文学中占有重要位置 ,但长期以来学术界对此重视不够 ,唐代咏物赋自然也就很少论及。而唐代咏物赋在思想内容、艺术成就等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由此奠定了其在咏物赋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杜甫《游龙门奉先寺》诗,有"天阙"、"天窥"两种版本之别,孰是孰非,学界迄今仍存争议。对杜甫诗集中共12首五言八行仄韵体诗进行声律、韵律、对仗三个方面的考察,可以发现杜甫创作时有着把律诗的格局引入仄韵古体诗的心思,即尽量使用律句,尽力在中间两联使用对仗,尽力不用邻韵。按照这种心思,就应该把这首诗的颈联视为对仗,根据对仗的要求,从字的声调和词性上来权衡,应该是"天窥"而非"天阙"。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从严复思想的视角对当代武术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分析。研究认为:严复对西方文化的深刻透视使其在对待传统时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中西、体用"论争,对当代中国武术的内部争论有着启示意义;同时严复思想局限于时代背景,其所倡导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是当代武术发展需要警惕的;最后,从严复所提炼的翻译学"三字经"中,可以总结出中国武术传播的三字经。  相似文献   

17.
咏春拳不仅是武术格斗的艺术,更是一门科学学问;作为我国南派武术的一个代表,将其引入高校的体育教学,在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磨练意志品质、提升道德修养和社会的适应能力等方面必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咏春拳在高校的开展大多仅限于课余兴趣班,尚未有作为必修课的报道;咏春拳是佛山武术的一个代表性品牌,是佛山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佛山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山科学技术学院的体育教学中普及咏春拳教学,具有特殊的价值与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的形成经历了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发展过程。“赋”字从最初表示动作的征敛之意进而发展到对于(周)王政的颁布和陈述,这种赋政方式随着西周的衰亡逐渐渗透到各诸侯国士大夫们的政治、外交生活中,以赋诗言志的方式表现出来,继而由赋《诗》言志发展为赋颂自己的作品。在这个演变过程中,一直处于与音乐伴奏脱离的状态,主要表现为口颂式的铺陈,同时它也充分吸收了先秦各种文体之长,成长为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全新的文体。  相似文献   

19.
杜甫一生曾经种药、采药、晒药甚至卖药,如此“药生活”是杜甫在秦州期间一个重要的生活内容。杜甫体弱多病,草药常常是他的养生之资;杜甫一生困顿,草药时为他的生活之资;杜甫热爱自然,草药也是他诗歌意象的一个重要资源;杜甫深具儒家爱物济民的思想,他喜爱草药是因为草药为仁者之物。杜甫面对草药时的心态主要是审美的而不是经济的。草药在杜甫笔下更多的是诗人精神生活的一个表现物,是他内心深处道家隐逸意趣与儒家仁爱思想结合而成的一种象征性寄托。  相似文献   

20.
杜甫评价庾信作品时称"庾信文章老更成",后又屡屡用"老成"评价他人的文学作品。"老成"体现出杜甫的文学审美观念,也是杜甫作品努力追求并达成的艺术高点。溯源"老成"一词词义,结合历代文学批评家对"老成"的理解,分析杜甫后期作品,发现"老成"一词既有"穷而后工"之意,也有"宏博渊雅"之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