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2009年11月,我作为县中学学科整合课竞赛的评委,听了一节语文网络课《月亮上的足迹》。老师的课件做得很讲究,很有技术。当播放阿波罗登月视频时,其发射场景惊心动魄,震撼人心。学生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观看。我心想,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节课应该是很精彩的。  相似文献   

2.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全县高中生物学优质课评比工作。按规定,授课内容都是“物质循环”这一节。总的讲,教师们课讲得都很精彩:引入、新授、总结、练习诸环节齐全;课件做得很生动;注意了学生的活动,学生的参与度很高,尤其对热门话题如“酸雨”“温室效应”很感兴趣,探讨热烈。但就其一个基本知识点,我认为强调得不够,甚至有的老师在认识上有一定偏  相似文献   

3.
前些日子,我听了语文名师贾志敏、支玉恒、靳家彦、于永正与其四位弟子同讲一篇文的课后,深有感触,觉得当今新课改的语文课还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反思一没有现代的教育技术装备课也同样精彩。在新课改中,特别是出课时有一种共同的现象,凡课必有课件,好像课件就是新课改课堂的标签,离了多媒体就没法上课。以前,我也总感觉有课件的课比无课件的课要生动精彩。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特别是听了贾志敏老师讲的《九寨沟》那节课后,感觉最强烈。那节课,贾老师没有使用任何课件,上课时就拿着一支粉笔,随着讲课的节奏,随时板书、随时画。在他的板…  相似文献   

4.
一、公开课的尴尬 从教多年,听了许多节课,我发现一个怪现象:每逢公开课,必能在课堂上发现新颖的教学形式,并且大多是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唱主角,好看的图片一张接着一张,精彩的视频一段接着一段,动听的歌曲一首接着一首,而学生就在这纷至沓来的资料中或者遨游、或者发傻;而在不是公开课的课上,往往就是老三步——复习、预习、学习。老师讲课文讲得满嘴白沫,学生记笔记记得手指痉挛。由此产生一个有趣的现象:公开课之后,在授课老师回答听众提问的时段,常常有听众——当然也是老师——提出诸如“请问您平时上课也是这样上的吗”之类的犀利问题。有的老师会很诚恳地回答:“不是,因为这是公开课,肯定要做得精彩一些。”这种答案让人觉得实在,但是也让人产生“这样的课有借鉴意义吗”之类的疑问。有的老师会问答:“是的,我平时上课也是这样上的。”这种答案能让人觉得这课听得值,但是又会产生“他是在撒谎吧”之类的疑问。为什么呢?凡是教学第一线的老师都知道,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制作一个精彩的课件更是这样。所以课件太精彩,说是专为公开课准备的,听众难免会觉得没有借鉴意义;说是平时就这样上的,又很难令人相信。毕竟,在完成繁重的教学任务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天天准备多媒体课件的老师,还真是很难找的。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听了一节评优课。令所有听课老师感触最深的就是这节课的课件做得相当不错,因此,这节课上得也算非常成功。座谈中,当听到授课教师说这个课件花费了他4个工作日的时间才制作完成的时  相似文献   

6.
周治 《教育文汇》2013,(24):33-33
小陈是一位年轻老师。前不久她参加安庆市中学思想政治课优质课大赛,课题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她的课件做得精美,内容丰富,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但最终只得了三等奖。我当时担任评委。她感到不解,想听听我对这节课的看法。我没有急于评价她的课,而是请她谈谈这节课的设计过程。  相似文献   

7.
每年都要听各种名目的课:试讲的,汇报的,交流的,评比的,研究的,示范的……听多了便发现这些课的共性:照搬教参多,研读文本少;课件做得多,板书写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布置课后练习多,推荐课外书籍少。因此我想教师要:  相似文献   

8.
在2002年参加全市优质课比赛时,由于我使用的课件相当漂亮,占很大优势,一举夺得一等奖。我认为搞美术专业的人做课件会更漂亮些,经过几年学习,其间所做的课件在各种比赛中都很突出,曾获得课件制作比赛、优课比赛诸多一等奖,因而我也总结了一些制作课件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节校级公开课,课题是《郑和远航》,课前我精心制作了一个多媒体课件,可是在课上,出现了故障,一个超链接网页打不开了。我只能临时改变教学预设,可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精彩的课堂教学竞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10.
借石打鸟     
初春的季节,万物复苏了。下午的课却成了一个难题。这个学期我好几节课都在下午,我知道教导处排课也有他们的难处,大家都不愿意上下午的课,所以只能大家将就了。再说了,只要课讲得精彩,即使是在下午又有何妨?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春眠不觉晓”是自然规律,我  相似文献   

11.
当我拿到《品德与生活》第二册时,《走进聪明屋》这一课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清晰的思路呈现在我脑海里,对!可把本课设计成做客名人廊、想像屋、创造厅三部分,把本课的知识点融于三个活动之中,再配上我拿手的FLASH课件,定可精彩无比。评优课就上这课,拍案敲定后,我颇为自己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而沾沾自喜。在一番忙碌之后,教案、课件相继完工了。  相似文献   

12.
每年都要听各种名目的课:试讲的,汇报的,交流的,评比的,研究的,示范的……听多了便发现这些课的共性:照搬教参多,研读文本少;课件做得多,板书写得少;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布置课后练习多,推荐课外书籍少。因此我想教师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的公开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本来用小黑板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却要用课件;本来用PowerPoint课件就可以解决的简单问题,却要花很大精力甚至不惜熬夜制作精美的多媒体动画,似乎只有这样课才会上得精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网络的普及,多媒体课以其独特的优势博得了众多教师的青睐,但随之而来的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如高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课件时风格不一致、多媒体课件使用频度太高、没有做到多媒体课件与常规教学的有机结合,在运用过程中考虑欠周全等等。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教师也容易走入一些误区,如把多媒体课上成展示课、用电脑代替了教师的授课、把课件做得太大,甚至有些教师还找专业的公司来做课件,这些都不会对我们的教学起到好的作用,希望各位同仁加以避免。  相似文献   

15.
台前·幕后     
作为一名成长在通师二附情境数学团队中的老师,我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员。因为课件制作的特长,让我全程参与了团队几乎所有的竞赛课、展示课的磨课过程。在为他人倾心付出的同时,我自身也得到了持续的积累与提升,并于2004年代表南通市获得了江苏省小学数学优课评比一等奖。"放下包袱,在学生面前展现最精彩的自己就  相似文献   

16.
借石打鸟     
万玮 《江西教育》2005,(10):31-31
初春的季节,万物复苏了。下午的 课却成了一个难题。这个学期我好几节课都在下午,我知道教导处排课也有他们的难处,大家都不愿意上下午的课,所以只能大家将就了。再说了,只要课讲得精彩,即使是在下午又有何妨?话是这么说,实际上做起来就不那么这容易。“春眠不觉晓”是自然规律,我怎么能跟自然规律相抗衡呢?  相似文献   

17.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的教学比武与教学观摩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我有幸参加此类活动,聆听了不少的“优质”课。这些课教学环节安排得天衣无缝。课堂上教师慷慨激昂,口若悬河,妙语连珠;学生群情振奋,对答如流。师生配合极为默契,正所谓巧夺天工,滴水不漏。然而许多这样的精彩是“做’秀”的结果,它早已偏离本真而趋之变味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的开发与共享,教育部于2014年启动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以下简称"一师一优课"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教育部初中生物"部优"课和重庆市初中生物"市优"课的两次评审活动。从本人的观点看,真正称得上"优课"的不多。撇开部分未按要求上传教学设计、课件资源和录制技术较差的不谈,很多教师不是讲得不"精彩",也不是课件制作不"漂亮",主要问题在于信息技术未能与初中生物学科教学实现有效融合,所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这已经是我第五次试上了,一次次地修改,一遍遍地打磨。已经把教案背得滚瓜烂熟了,已经把教学课件做得无限精美了,已经把准备工作做得无比充分了,可是,我在课堂上为什么还是找不到感觉呢?我的课堂为什么没有高潮迭起呢?学生们为什么没有在课堂上兴奋起来呢?我觉得,我的课堂就如一杯速成的卡布奇诺咖啡,闻着香气浓郁,喝来却索然无味。脑海中一直印着许多特级教师上课的画面:同学们"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口常开",那样的课堂才是我向往的课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接触课件是在2000年,同事做了一个《老山羊请客》的课件,并在教研组内上了一堂研究课。当看到这篇童话课文在多媒体上生动地展示出来时,我感到又惊奇又神秘,对课件解决难点的效果更是佩服不已。当时的我对计算机一窍不通.更别说做课件了。在同事的帮助下,我开始学习电脑操作,尽管当时办公室里只有一台电脑.我还是积极挤时间边学边实践。[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