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993年11月7日,新中国第一代男播音员齐越同志与世长辞了。噩耗传来,令我震惊!啊,齐越老师,您走得太早了,您还不过71岁……我并非齐越同志的入室弟子,我之所以把他尊奉为老师,是因为他的作品和人品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2.
11月13日上午,北京广播学院隆重举行缅怀齐越教授座谈会。来自新闻、广播电视界的领导、中央三台和广播学院的领导、齐越同志的老战友、播音界的老同志、中央三台的著名播音员和主持人、齐越教授的学生、听众代表以及齐越同志的亲属共100多人出席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早想拜访齐越先生,可一直未能谋面。先生逝世的噩耗传来,才知这将是我一生的憾事。近些天来,笔者走访了先生生前的一些同事、弟子,拜读了先生生前的一些著述,把得来的一些片断印象记录于下,聊解那份深深的遗憾。 一、脚踏实地,用生命播音 几十年来,齐越先生以他充满感情的有声语言为听众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齐越先生在评价自己的播音时,曾这样说:“我的播音不是样样都行,消息、评论、通讯三种文体,我更善于播通讯,主要指人物通讯。”的确,“风格即人”,和  相似文献   

4.
50年代初的一天晚上,新闻节目中有一条消息是周恩来总理接见资本家,人名、职务一大串,有如绕口令,齐越播得有些吃力.忽然,连他自己也不知怎么回事,把“周总理”播成“周总经理”了.他立即发觉,特意重复一遍予以改正.新闻播完,齐越将错误事实登在“监听表”上,并写了检查.  相似文献   

5.
11月7日,一个肃杀的深秋的日子,齐越逝世了。齐越的名字,年岁大一些的中国人有谁不熟悉,他伴随着我们经历了多少次欢乐和艰难,激历过多少人奋发向上。他是著名的播音艺术家,北京广播学院教授。他逝世以后各家媒介纷纷发表文章以资怀念,本刊也组织几篇文章以怀齐越教授。在编读这些稿件的时候,我们一  相似文献   

6.
齐越是我国第一代著名播音员,他用自己的实践践行着齐越精神,给我国以后的播音创作以及播音教学贡献出了很多宝贵的财富,尤其是齐越精神俨然已经成为很多实践的指导理论,并广泛流传。在建国之初,齐越用他最赤城的热情,为新中国事业默默贡献。  相似文献   

7.
2018年,陕西省档案馆在国家档案局重点档案保护与开发项目《国立西北联合大学档案史料选编》实施期间,发现开国大典播音员齐越(齐斌濡)、杨沙林(杨淑贞)夫妇的学籍档案。这些档案包括:1941年11月,教育部特准颁发齐越在国立西北大学先修班肄业证书、1945年齐越在国立西北大学参加城固学运期间被通缉、起诉,以及在校同学录等档案。  相似文献   

8.
齐越今何在?     
齐越是我国著名播音员,从一九四七年调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任播音员,至今已近半个世纪了。他播出了共和国的诞生,又播出四十年的风云变幻,他那深厚、响亮的声音,给广大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如今他在哪里?今年六月号的《人生与伴侣》发表了齐越的一篇文章《老伴和我》,叙述了他因患半身不遂症从一九八九年四月转到北京市工人疗养院已经四年多了。这些日子,他的老伴杨沙林既要照顾家中老小,又要经常来院探望,往返三百多次,三年“长征”两万五,历尽严寒与酷暑,倍尝艰辛和  相似文献   

9.
初冬的北京,冷风阵阵。70多位新闻界及其他各界人士在北京广播学院举行“缅怀齐越教授座谈会”,深切悼念这位把毕生精力都献给播音艺术和播音教学事业的一代宗师。齐越是我国人民广播事业的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第一位播音学教授。1993年11月7日9时56分因病医冶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齐越祖籍河北高阳,1922年生于满州里。青少年时代,在北平上中学时便开始接触进步思想。1942年考取西北大学外文系,其间,他参加了民盟和中共地下党组织领导的秘密读书会“北方学社”,积极投身于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1946年10月,齐越冒着生命危险,越过国民党军队的封锁线,来到晋冀鲁豫解放区,加入了革命队伍,在晋冀鲁豫人民日报社做编辑工作。1947年春,调住陕北新华广  相似文献   

10.
强化播音员主持人的素养——从齐越的“播音三戒”谈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齐越是陕北新华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前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六十年前,他成为我党第一位著名男播音员,三卜年前,他成为我国第-位播音学教授。他成功地播出了一篇篇党和政府的重要文告,培养了一批批优秀播音生持人才,堪称播音界的一代宗师。今天,齐越的塑像坐落在中国传媒大学校园里,塑像的庸基上,镌刎着他的“播音三戒”,即:“一戒自我表现,二戒随心所欲,三戒千篇一律。”  相似文献   

11.
齐越老师溘然长逝,我国新闻界、播音界承受着巨大的损失。党的新闻工作者,正将悲痛化为继承他未竞事业的动力,正将缅怀化为遵循他谆谆教诲的赤诚。他的敬业重业,实实在在地昭示了人生的价值;他的高风亮节,真真切切地塑造了人们心中的典范;他的播音创作,到达了有声语言艺术的峰巅,开创了一代新风;他的理论建树,使他进入了学科奠基者的行列,成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2.
傅程:听众朋友,今天的《文化风景线》栏目为您安排一个特别专题节目:《“听从是我的良师益友”》——介绍刚刚去世的我国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先生与听众的密切交往,同时还为朋友们安排了齐越先生专门为一个听众录制的一篇小说《疤公》的录音。以此来表达我们和听众朋友对齐越先生深切的悼念之情。  相似文献   

13.
此文是我国人民广播第一代播音员、北京广播学院教授齐越1987年8月16日在中国广播电视学会播音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庆祝齐越同志从事播音工作四十年活动时的讲话。讲话中齐越同志总结了自己四十年的深切体会,至今对于广播电视工作者,特别是年轻一代播音员仍有现实的教育意义。本刊现予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他小声地对毛泽东说…… 10年前的这个时候,齐越老师给我上课,带我播方纪写的散文《挥手之间》。正式上课的前一天晚上,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了认真准备包括什么地方重读,什么地方连接,什么地方停顿,都认真地作了标记,并反复上口练习。这是齐老师第一次带我播音,我下决心一定要播好。第二天,齐老师带我走进录音  相似文献   

15.
“一定要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这句话,成为齐越有生之年的座右铭。用延安精神严格要求自己;用延安精神做好工作;用延安精神建设播音队伍;继承和发扬延安精神,让延安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  相似文献   

16.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每个人所具有的东西都是有限的、暂时的,唯有真情是无限的、永恒的.真情还可以给人以无穷的艺术创造力,给作品以无限的生命力。我的师母杨沙林所著的《用生命播音的人——忆齐越》,就是用真情写成的。写出一本较为真实全面记录导师齐越播音生涯传记,是作为齐越学生的我们、也是播音界许多同行和众多听众多年的夙愿,当然更是师母及齐越老师战友、亲属和同学的夙愿。从师母的视角来看齐越,则会更真切、更全面。1997年岁末,我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编室主任胡妙德同志来到齐越老师家同师母谈及此事。师母开始“担…  相似文献   

17.
这是齐越同志3月24日写给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全体同志的信,发表在《广播业务》第6期上。这封信对搞播音工作的同志加强业务修养很有启发。特转登。  相似文献   

18.
“北平新华广播电台!现在报告新闻。新华社长江前线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二时电: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北平西长安街三号的一间播音室里,著名播音员齐越同志坐在话筒前,满怀激情地播送着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这条一百多字的短讯,霎时震动了全球。我军渡江成功,南京指日可下。那几天,多少人守候在收音机旁,等待着解放南京的捷报。为了尽快得到我军解放南京的进展情况,梅益同志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广播里同伪中央广播电台通话。四月二十三日,梅益同志指示齐越,  相似文献   

19.
我的唁辞     
边春光同志猝然谢世,令人震悼!这是我国出版界的重大损失,更是出版科学研究工作的重大损失!去年12月29日上午,电话里传来了噩耗:春光同志在办公室扑倒在地,呼吸停止。他手边还拿着药片,另一边是热水瓶,显然是感觉不适,自救不及,终于一跌不起。他奉献了最后的生命,死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正如英勇的战士在前沿壕堑里阵亡。我认识春光同志较早。在50年代之初,春光同志与我的一位同学一起从华东调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今年是广播学院建院45周年,又逢本刊创刊20周年,此时此刻,我们在回顾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历程中,也深深怀念那些为广播电视教育事业作出卓越贡献的人们.由此,本刊的“人物与回忆”栏目应运而生.这一期我们发表了黄勇、刘洪妹、姚喜双三位同志深情追忆艾知生、温济泽、齐越同志的文章,愿读者能从他们的精神和业绩中得到激励与鼓舞.星移斗转,送走了两个三百六十五天。艾知生同志离开我们,已整整两年了。今年7月20日,是他的两周年忌日.此时此刻,哀思如潮,思绪万千,我想起他对我成长的殷切关怀,想起他对我工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