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所谓记录是指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将实验的过程、观察到的现象、数据,以及产生的想法和问题,用文字、图画等形式记下来,是科学探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而记录单是承载记录的载体,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记录单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实验记录的有效性和完整性,对后续实验问题的提出、现象的描述、数据的分析、整合,甚至是整个课堂教学秩序都会产生影响。一、案例呈现与分析教学《蚯蚓》一课时,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蚯蚓,并将观察到的蚯蚓的外形、运动和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记录在记录单  相似文献   

2.
要使学生有效地采用“探究”的形式进行科学学习,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必不可少。教师“下水探究”指的是教师进行角色换位,亲自去当一回学生,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体验探究活动、进行实验操作等等。教师在课前进行“下水探究”时,可从以下方面入手。“下水探究”点之一:操作方法是否得当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是保证探究活动顺利展开的基本保证。实验操作过程中怎样指导孩子避免一些影响探究活动质量的操作方法呢?教师课前的“下水探究”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比如:在研究《摆》时,我们在课前测试摆一分钟能摆多少次,发现几次测…  相似文献   

3.
许春 《广西教育》2014,(45):104-104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为学生多创设情境,给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机会,让学生亲历探究数学知识的过程,在探索中自主发现数学的本质,学会自主探究的方法。一、在"摆一摆"中触摸数学知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4.
科学课离不开实验,实验操作少不了实验记录,实验记录单在科学课中的价值地位更是毋庸置疑。在实施科学活动时,实验记录单的使用能帮助学生关注问题、启动思维,是表现实验操作过程的重要手段。教师从应用实验记录单入手,设置合适的记录单,激发兴趣,让学生成为记录单的主导者,并结合不同的评价,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进行实验探究,点亮探究科学的领航灯,推动科学课上探究活动的开展,追求科学课堂的高效。  相似文献   

5.
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修订)》中明确提出:能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并确定合适的反应条件,安全、顺利地完成实验。近几年,实验探究题的考查成为广东化学高考实验题的热点,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控制变量法的掌握程度。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当影响事物的变化规律有多个因素时,往往先人为控制其它几个因素不变,集中研究其中一个因素按照特定的条件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在完成探究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能够体验生物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实验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精神。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探究实验有:"通过室外观察和室内实验,探究影响鼠妇(或蚯蚓等)分布的环境因素"探究‘酸雨'的危害"开展‘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原料和产物"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探究几种食物  相似文献   

7.
论证的证据对科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探究型科学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更好地发现和呈现证据,探究活动记录单可以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的。通过分析开放式记录单、"勾选式"记录单、"连线式"记录单等,最终研究得出"模块化连线勾选式"记录单的设计方式。以"模块化连线勾选式"记录单为载体的探究型科学课程,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完成收集证据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了好奇心,他们常常需要探索陌生的事物与现象。正如杜威所说:"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索是幼儿本能的冲动,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幼儿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第二部分"科学教育"中也明确指出:"幼儿能运用  相似文献   

9.
支架式教学为学习者建构科学概念提供一种指引,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实验记录单是科学实验中重要的学习支架,记录单的设计是否合适,直接影响着实验探究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水流产生力量吗”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科书三年级上册“水的科学”单元中的最后一课。主要教学目标是在学生研究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基础上,进一步探索研究水的冲力和水流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力量大,让学生体验探究活动的大致过程;知道科学探究学习涉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将自己得出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团结协作的精神,并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的事物的形态特征,激发学生对水科学的兴趣;初步掌握一些水力的应用知识。教前准备:活动设计记录单、探究实验记录单,水轮、水槽…  相似文献   

11.
<正>《物理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探究是指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通过经历与科学工作者进行科学探究时的相似过程,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学习科学探究方法,领悟科学的思想和精神。同时,指出了科学探究的几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和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定位为既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  相似文献   

12.
《化学课程标准》指出:“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强调应“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3.
吴雪林 《考试周刊》2014,(21):152-15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探究酒精和二氧化碳是在有氧还是无氧条件下产生的。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同样要严格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检测酒精产物时如培养液中葡萄糖没有消耗完,则在有氧条件下提取的滤液加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也会变成灰绿色。这两个问题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往往被忽视或分析错误。  相似文献   

14.
徐明荣 《科学课》2009,(6):58-58
探究“植物茎的作用”是《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的一项主要探究活动。教材通过两个学生的“科学记录单”直接给出了探究的问题,呈现了学生对植物茎的作用的初始想法。在想办法证明水是怎样被运输的时候,教材也提示学生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做一做”,以引领学生通过设计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是《课程标准》上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形式,实验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探究性实验教学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入课堂,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摆的研究     
初教《摆的研究》《摆的研究》属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对物体五种基本运动方式研究的自然延伸。结合课程标准,对教材分析整合,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因素作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数据支持证据;知道摆的快慢只与摆线长短有关。让学生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乐趣。教学重点放在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上,整个过程以小组间合作和学生独立探究为主。  相似文献   

17.
探究能力是一个人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探究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更为强烈。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强调学习不只是对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更是大胆尝试、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能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是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来说,是引发认识冲…  相似文献   

18.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实验是实验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物理教学目标的基本手段。当前的课程改革中,科学探究即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究能力是一个人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探究意识是与生俱来的本能。在人的灵魂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尤其是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素质教育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认为学习不只是概念、理论、实验等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更是大胆尝试、自主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在内心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自觉、主动地探究问题,从而为他们在学习化的社会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主探究的欲望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思维的本源在于问题情境,而且…  相似文献   

20.
正一、明确科学记录的内容分析教科版小学科学教材,其中安排了观察记录、统计记录、调查记录、测量记录、动植物生长记录、信息收集记录、检测记录、实验记录等十多个科学记录内容。在具体科学探究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记录以下内容:课前预习所产生的疑惑、科学课学习中的课堂笔记、科学探究活动的各类实验记录单、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